APP下载

培养崭新的地理思维能力

2017-10-19苏展璇

东方教育 2017年15期
关键词:思维方法初中地理教学思维能力

苏展璇

摘要: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的思维能力需要积累丰富的地理知識,奠定地理思维基础;应该精心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要学会图文“互译”信息,积极探究,完善认知结构;又要学会打破“思维定势”,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也要学会关注生活,通过综合分析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从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思维能力;思维方法

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终极目标。地理学科的思维能力,既依赖于地理知识的认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思维能力是赋予地理知识以认识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从而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掌握更为牢固,应用起来更为灵活。在地理教学中要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思维活动的训练,形成理性认识。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浅谈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积累丰富知识,奠定地理思维基础

思维能力的培养,通常以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形式出现,而形象思维常常与生动直观的感性知识相联系,抽象思维的培养则又和理性知识有密切相关。面对逻辑思维中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比较、判断推理等能力的培养,必须结合各类地理知识来进行教学。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的知识是形成空间概念进行空间思维和想象的基础。思维能力本身就需要结合多方面的网络和思维线索,因而它们都要求学生广泛地涉猎知识,广博才能举一反三,单靠书本中的知识一般是不容易达到多思出智慧的效果。这里,丰富的知识是包括多方面的:生产生活实际、自然与人文现象、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国内的重大事件、国际的焦点时事、各学科的有关读物等。学生要把看到、听到的善于吸收融合,思考借鉴,为己所用。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不断开拓思路,扩大知识面。如(1)没有经纬网和方向的知识就无法确定地理位置;(2)没有海陆关系、山脉走向、河流的特征以及区域联系就无法确定相对位置,(3)没有地球自转的知识,你就无法解释时差的问题等等,诸多地理现象的解释都用到许多相关的地理知识。

二、精心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必须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提问过程中要分层次、难易要适度、趣味性强,同时要提示学生如何去思考,指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提问是我们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好教师“导”的作用,以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要精心地设计问题,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乐意并积极进行思维,调动起储存的多样信息,这样他们就更有兴趣,并认真的去思考问题。

如考查学生东西半球划分的知识时,与其问“东西半球怎样划分?”不如改问“175°E附近的惠灵顿是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因为前者只要求机械记忆,后者却留给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175°E虽属东经,但位于160°E以东,按照习惯划分已属西半球。这一设疑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东西半球划分的界线,又懂得经线、经度的具体运用。

再如在复习地球运动的意义时,可设问“同一纬线上有哪些地理现象相同?赤道上有哪些特殊的地理现象?”这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又如学习土地资源时,教师出示: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的总量与人均量、在世界的位次柱状图;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我国地形图;我国土地类型构成扇形图;中国、美国、印度三国人均耕地面积比较表等,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归纳出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和进一步改进的政策与措施。设问:若你分管农业工作,对耕地、林业现状有何进一步打算?我国人均耕地、林地少,该怎么办?后备耕地资源不多,如何提高粮食产量?由此使学生身临其境、将思维引向深层探索。

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发现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教师应通过精心地设计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诱发学生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并且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集体讨论、相互做补充,归纳得出结论。同时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必须新颖巧妙,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使其思维活动能有序的进行。

三、学会图文“互译”,增强地理思维能力

地图能直观地反映出任何范围制图对象的质量特征、数量差异和动态变化。能够反映各种现象的分布规律及其相互联系,所以地图不仅是区域性学科调查研究成果的很好表达形式,而且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因此地图亦被称为“地理学第二语言”。

地图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等能力的重要工具。由此强调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再把图像信息储存、备用的作法,可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多样而丰富的地理表象。由于图像信息比文字信息更易于直接记忆和再现,所以通过图像建立起来的地理表象,在记忆中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再说有些地理知识用文字来表述比较抽象,而用地图表示则比较直观形象。更何况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求考生对“图”的综合分析能力不断提高:不但要求学生学会识图、读图、分析图,还要求学生综合图表信息筛选答案。因此,在讲授时,就要重视“图”。如讲授“中国气候”时,我采用了以“图”带“文”的讲授方法,先出示图表,然后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①判定该图是何种气候类型示意图?判定的依据?该气候主要分布的位置?该气候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植被及其特点?②在“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上,找出该气候类型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中国有哪些地区有该气候存在?由此引出另一种气候类型的讲授。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筛选等方面的综合思维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古人云:学地理最基本的方法是“左书右图”,由此可以推出地图是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地图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重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endprint

四、打破“思维定势”,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科书中,那么只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一种“休眠”状态,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何使学生认真学好前人的知识,既不受拘束,勇于另辟蹊径,又能言之有理,持之有故,这就得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打破“思维定势”,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即使学生把答案搞错了,也不必大惊小怪。如:一次我讲“大陆漂移假说”时,有学生问:“假若大陆没有漂移,地球上是不是没有地震?”又如讲“珠江三角洲”时,学生问:“如果珠江三角洲不是与香港和澳门毗邻,是不是也能缔造东方经济的神话呢?”尽管课堂上我始料未及,但对学生敢于提问的作法予以了肯定。并要求同学们就此展开讨论,促使学生形成一种特殊的求异心理状态,从而鼓励学生去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设疑、细心推究、据理力争,才能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透彻。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运用“变式”教学,避免学生孤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消极定势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抓住对同一事物善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揭示其本质。同时,教师所提问题也要有较广的内涵,要多提一些需要从不同思路去考虑的问题,以便利于学生进行扩散性思维,使学生产生尽可能新,尽可能多,尽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独到见解。

例如:(1)如果我国的地理位置不是海路兼备,而是内陆国,那么我国的经济发展会受何影响?(2)如果我国的地势不是西高东低,而是东高西低或者是其他情况,试想会对我国的气候、河流等有什么影响呢?(3)如果广东省北部的山脉不是东西走向而是南北走向,将会对气候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目的在于活跃思维,启发、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举一反三,甚至相反方向去思考问题。地理知识中的天气骤变、气候异常、地形倒置、人文现象等突然出现变化的因素,往往都要打破思维定势去思考问题。一般中有特殊,必然时有偶然,经常外有异常,以多元性的设问更利于活跃及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学会关注生活,通过综合分析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说比比皆是,随处可见。这就要求师生在平时要注重收集与地理相关的信息,如把报纸、杂志或地理书籍上的一些信息材料进行剪辑或摘抄,注重收看一些有价值的电视节。如“新闻联播”、“自然探索”、“科技苑”、“每日文化播报”、“旅游天下”、“中国地理”等,并把与地理教学相关的内容进行录音或录像录制,然后进行分类归档、标明其出处、收集的时间及适用章节。

教师必须经常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把观察到的现象,尽力生疑、“挑刺”,并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学会深思,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如:(1)为什么广东省、福建省等沿海地区多台风,而内地却没有台风?(2)为什么福建的温泉众多?(3)为什么西亚地区总能成为世界的焦点?(4)为什么全球气温在转暖?(5)为什么我国南方房屋屋顶呈“人”字形,北方则呈平顶?等等。

在地理教学中,为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必须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头脑中一切可以利用的知识,从学生认知能力的角度出发,一步步深入挖掘,从而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运用综合分析法,从而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因为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假如分析一个自然要素时,就要从多个方面考虑其他自然要素对它的影。例如关于欧洲西部气候的成因,要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形势、地形、洋流、陆地轮廓等方面分析。分析一项人类活动时,要考虑多种自然因素的制约以及其他人类活动的影响,还要考虑这项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有利和不利的影響。又如关于寒潮、台风等对人类的影响,既要认识到它的危害,也应该认识到它的好处。在解决问题时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和多层次思考就是地理的发散思维。

通过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或演变方面的规律提炼,有助于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诱导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密切,老师应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只有在经常的循循善诱之下,才能让学生豁然顿悟,让他们体会到通过思考获得成功的喜悦,才能激发他们不断地探求知识,思考问题的兴趣。在鼓励学生提问的同时,帮助他们逐步整理思路,揭示解题线索与方法。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求知的意愿就要从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中想到自己的责任。教师要从向导和顾问的角度进行引导和辅导学生,使他们养成喜欢思考、独立思考、遇事爱动脑筋的思维习惯。

学生思考问题后,总要用文字或语言来表达,因此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中,不能忽视对思维过程的了解,教师要经常提问一些“你是如何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想?”“能否再用其他方法?”等等。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使他们能够运用提供的材料,用准确的、精练的、简捷的科学语言来回答问题,要求步骤清楚,论据充分。

总之,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有利于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质量的提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模式,提高地理思维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创新教育全书》主编:柳斌 九洲图书出版社

[2]潘为国.《培养与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研究》

[3]《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年第4期

[4]程祥清,吴宏生.探索问题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潜能.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维方法初中地理教学思维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探析
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兴趣教学的探讨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论标志设计创意的思维方法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