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低段科学童话教学改进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2017-10-19张丽筱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低段教学科学性

张丽筱

【摘要】科学童话是童话的一个分支,它以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兼具“科学性”和“童话味”两方面特点,广泛存在于低段语文教材中。与一般童话教学相比,科學童话教学应更凸显其科学特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容易将其与一般童话教学混为一谈,忽略其科学特性;或者片面强调教材中科学理论的有理有据,将科学童话教学变成普通科学课。针对这些现象,本文将从过生活经验、想象思考、真实体验验出发探讨科学童话中的“科学性”教学内涵,寻求低段科学童话教学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科学童话;低段教学;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094-02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是“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确立了童话作为这一学段首选文体的地位。小学低段的孩子,受认知发展的影响,更乐于接受充满童趣、富有幻想的感知材料,他们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乐意追求科学的奥秘,因此,科学童话成为了低段语文教材中最常出现的题材之一。科学童话是童话的一个分支,它以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兼具“科学性”和“童话味”两方面特点。因此与一般童话教学相比,科学童话教学还应凸显其“科学性”的一面。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很容易将其与一般童话教学混为一谈,忽略了其科学特性;或者片面强调教材中科学理论的有理有据,将科学童话教学变成科学课。将针对这些现象,本文将努力寻求低段科学童话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生活经验引发科学共鸣

“生活经验”是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原有知识水平和原有心理发展的适应性。低段学生对诸如气象变化、四季更替等自然现象已有一定的认知,对动植物外形特点也有了一些的观察,对健康、饮食等生活常识也有不少了解。虽然受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诸多科学现象仍无法解释,但他们对科学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科学童话所描写的现象一般就是以上这些学生生活中所经历的或者所听说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生活经验就充当了激发孩子求知欲的角色,能够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同样是教学《回声》,在有无调动生活经验的情况下,孩子们在课堂始伊就表现出了不同状态,笔者在《回声》教学中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它就是?(出示小青蛙)我们一起来和它打个招呼吧。

师:最近小青蛙经历了一件特别有趣的事儿,迫不及待地想告诉你们,看(板书:回声),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们有没有什么想问问小青蛙的呢?

师:是啊,回声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这只可爱的小青蛙去感受吧!

不同于笔者,学校中有经验的老师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闭上眼睛,仔细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教师播放回声)。

师:是啊,这个奇怪的声音就是回声,你们平时听到过回声吗?

生1:我在山谷中听到过。

生2:我在老家的空房子里听到过。

师:很多小朋友都听到过回声,那你们想知道回声是怎样产生的吗?今天我们就要和两位青蛙朋友一起来学一学回声。

同样创设情境,笔者给孩子们引入的是可爱的小青蛙,再由小青蛙引入回声,引发对回声的思考。课堂上多数学生只在小青蛙出现时显示出兴奋之情,对于小青蛙所带来的回声话题并有过多探讨的兴趣。反观有经验的老师,她在课堂开始就将回声引入,此时学生迅速回忆起以往生活经验,对回声产生亲近之感。在这样奇特的声音中,学生的求知欲暴涨,迫切希望通过学习来解答回声所产生的原因。可见,缺少生活经验的支持,孩子们无法产生科学共鸣,对回声的探究仅仅停留于被动配合。而有了生活经验所引起的共鸣,学生兴致盎然,化被动为主动,有了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想象思考引发科学探究

“想象”是人在脑子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科学童话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科学共鸣下进一步通过思考和想象对已有经验进行加工,从而对已有科学认知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对科学现象提出自己的疑问或想法,最后能够设法就所提出的问题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科学观察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都能得到激发,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科学探究中。《小松鼠找花生》一课中,笔者首先通过学生对花生的熟悉以及对花生外形、花朵的认知,唤起学生的科学共鸣,再引导学生对生活中不太熟知的花生长在哪儿的问题进行科学探究。

师:同学们,看着鲜艳的花生花,听着鼹鼠的介绍,小松鼠的眼前仿佛已经浮现出那一颗颗饱满的大花生,它多么想吃到好吃的花生啊!那它是怎么做的呢?结果又怎样呢?

出示句子: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

师:“每天”什么意思?你从每天感受到了小松鼠的心情怎样?(急切)。

师:小松鼠每天去哪儿了?干什么?它看到了什么?(每天到地里,看花生结了没有)。

师:我的小松鼠们,你们想不想快点看到结花生?

师:小松鼠就这样每天等啊等,你知道它等了多久吗?一天?两天?小松鼠等到了什么时候?

师:等了这么久,都没看见一颗花生,这时候小松鼠会怎么样呢?如果你是小松鼠,你想说些什么?

生1: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生2:花生的果实去哪了?

生3:到底出了什么事,为什么一颗花生都没有?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花生去哪儿了吗?你愿意去寻找答案吗?

花生的花是如此美丽,花生又是如此好吃,在如此情境下,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小松鼠,抓住“每天”一词,想象小松鼠急切的心情,使学生对结出花生产生前所未有的期待。接着笔者继续引导学生想象“小松鼠就这样每天等啊等”,所等待的时间有多长。当学生发现小松鼠等了那么久,竟然连一颗花生都没有见到,心中不免产生思考:为什么一颗花生都没有?花生去哪儿了呢?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一连串的思考引发了孩子想要一探到底的心理。在这里笔者大胆设悬,并未公布答案,而是让学生在课下延续探究精神,自己去解答疑问,在这堂充满想象与思考的课堂中,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花生藏在地下”这一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endprint

三、真实体验验证科学道理

虽然思考想象会使学生对科学知识有一探究竟的意愿,然而低段孩子的抽象思维没有发展健全,在教学中仍然会遇到一些科学知识是他们紧靠想象无法完全理解的。此时,具体形象的真实体验便会发挥出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帮助孩子直观感受科学道理,还会使科学真理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和枯燥的知识讲解相比,用亲身体验去了解科学,更容易为低段孩子所接受。《地球爷爷的手》这一课中,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孩子了解地心引力这个常识。以下是笔者前后两次教学《地球爷爷的手》时所采用的方法。

第一次教学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地球爷爷这看不见的手是什么呀?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生:他的手是“地心引力”。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地心引力”?(生无法回答或者答得很偏)。

师:地球对所有物体有吸引力,它能吸引地球上的物体都朝向地心,这种吸引力就是“地心引力”。

师:因此,熟透了的桃子受不了它的引力,就被它吸引了下来。粉笔往上抛,受不了它的“地心引力”,也会掉下来。

师:你还能说说哪些现象说明地球有“地心引力”?

第二次教学

师:地球爷爷的手真厉害,你知道什么是“地心引力吗”?

教师演示磁铁吸引别针的实验。

师:吸铁石把别针吸引过来的力就叫引力,地球爷爷的“地心引力”也是这样一种力,只不过比磁铁要大很多很多,它会把物体往地心吸引。

师:我们再来实验一下,看看粉笔往上抛会发生什么?书本往上飞会发生什么?铅笔、尺子往上扔会发生什么?(学生实验)

师:经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对,他们都会往下掉,这是因为地球爷爷的手正把他们往地心拉呢!这个力量就是“地心引力”。

师:你还能说说哪些现象说明地球有“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是物理上的一个专有名词,它指的是地球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受到这种力的物体方向向着地心。这样一个专业用词,笔者在第一次教学中直接将问题抛给了孩子,显然,孩子们一头雾水,对什么是“地心引力”完全无法靠仅有的认知进行想象。第二次教学前,笔者找来了磁铁和别针,在课堂上首先让孩子通过实验了解“引力”,然后告诉孩子地球的“地心引力”也是这样一种力,只是要大得多,并且会将物体往地心吸引。最后再让学生亲自体验,尝试发现粉笔、书本、铅笔等物体只要往上飞,就会往下落的现象,明白这个往下落的力量就是“地心引力”。为测试学生是否真正将“地心引力”弄懂,笔者出了三道题让两个班的孩子进行判断:(1)水往低处流;(2)枯树导向地;(3)足球飞到空中。结果,第二个班级正确人数较第一个班级多出13人,显然一味灌输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而简单直观的科学实验,却可以让教学事半功倍。

四、结语

科学童话作为低段最为常见的童话教材之一,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无法正确把握其“科学性”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保留童话趣味的同时,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引发科学共鸣,在想象思考中进行科学探究,并最终通过真实体验验证科学道理。以此讓科学童话教学在保留童话趣味的同时,避免枯燥无味的讲解,在低年级孩子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汪潮.低年级科普童话怎么教[J].小学语文教师,2011(01)

[3]宗介华.童话+科学知识=科学童话?[J].小学语文,2016(3):39-40.endprint

猜你喜欢

低段教学科学性
几何直观在小学低段(一二年级)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图文式板书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初探
语言艺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注重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
关于青少年科幻画创作辅导的几点思考
听,数学在歌唱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浅谈体态语言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