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10-19秦媛媛杜鹃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8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秦媛媛 杜鹃

【摘要】 目的 观察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剖宫产术后需再次开腹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43例。对照组予以再次新式剖宫产术进行治疗, 研究组再次予以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开腹时间为(8.6±2.3)min, 开腹出血量为(35.9±4.9)ml;对照组开腹时间为(15.9±3.4)min, 开腹出血量为(58.4±6.4)ml;研究组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發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开腹手术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量,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借鉴和采纳。

【关键词】 再次开腹手术;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8.034

随着医学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 新式剖宫产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显著性特点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 术后恢复快、预后良好等, 但术后易发生腹腔粘连, 且粘连程度比较严重, 再次开腹手术难度较大[1]。为使这种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临床方面对新式剖宫产术进行了一系列改良和优化, 并取得了显著性成果。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需再次开腹手术的8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现作以下评析和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需再次开腹手术的8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4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5~41岁, 平均年龄(36.8±2.4)岁;其中异位妊娠6例, 卵巢囊肿10例, 剖宫产15例, 子宫肌瘤12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6~42岁, 平均年龄(37.5±2.3)岁;其中异位妊娠8例, 卵巢囊肿11例, 剖宫产13例, 子宫肌瘤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予以再次新式剖宫产术进行治疗。给予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 于耻骨联合上约两横指处, 耻骨联合上方与第1道腹壁褶皱处保持平行的位置切开皮肤, 钝性分离皮下脂肪, 自腹直肌前鞘处分离处理腹直肌, 通过撕拉进入腹腔。在前次手术切口上方相距1~2 cm处作子宫切口长约6~10 cm, 膀胱子宫不需要进行反折腹膜下推处理, 采用可吸收1号线缝合子宫肌层, 无需缝合膀胱子宫折膜和腹膜层。腹直肌经对合处理后, 采用可吸收1号线连续缝合腹直肌和腹膜的腹直肌前鞘。采用4号线进行3针式间断褥式缝合处理皮肤的皮下脂肪, 皮肤予以组织钳钳夹处理, 5 min即可。

1. 2. 2 研究组再次予以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进行治疗, 麻醉方法同对照组, 于耻骨联合上方距离3 cm处作长约15 cm的横直切口, 于切口正中位置切开皮下脂肪约3 cm, 横向切开筋膜层约2 cm, 钝性分离脂肪层, 分离腹直肌后将腹膜上端提起, 横向适度撕裂剪开的小口, 与膀胱腹膜反折下约1.5 cm处横向切开宫肌层约2 cm, 向两侧延伸切口, 长度约10 cm, 使用血管钳将羊膜刺破后吸尽羊水, 待胎儿成功分娩后采用可吸收1号线全层连续缝合子宫切口子宫肌全层, 连续加固缝合浅肌层和子宫浆膜, 确保浆膜表面保持光滑状。采用可吸收0/2线宽距连续缝合腹膜, 其他步骤与对照组相同。

1. 3 观察指标 术中记录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术后观察并记录患者是否出现腹腔粘连、产褥病、伤口脂肪液化、筋膜下血肿等并发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比较 研究组开腹时间为(8.6±2.3)min, 开腹出血量为(35.9±4.9)ml;对照组开腹时间为(15.9±3.4)min, 开腹出血量为(58.4±6.4)ml;研究组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616、18.3046, P=0.0000<0.05)。

2.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患者中出现伤口脂肪液化1例(2.3%), 筋膜下血肿1例(2.3%), 腹腔粘连2例(4.7%), 未出现产褥病,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对照组出现产褥病2例(4.7%), 筋膜下血肿2例(4.7%), 伤口脂肪液化3例(7.0%), 腹腔粘连5例(11.6%),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9%;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43, P=0.0266<0.05)。

3 讨论

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 新式剖宫产优势明显, 主要表现为[2-4]:①手术创伤较小, 可显著减少出血量;②手术切口美观, 愈合速度快;③术后恢复迅速, 且可快速恢复肠道功能, 缩短进食时间, 提高母乳喂养率。但是, 新式剖宫产术后患者易出现腹膜粘连现象, 从而大大增加了术后再次行开腹手术的难度。手术过程中新式剖宫产术选择不缝合反折膀胱腹膜和腹膜的操作方式, 钝性分离腹膜后易使腹膜发生机械性损伤现象, 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腹膜粘连的危险[5, 6]。术后腹膜粘连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情况下导致的, 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缝合了膀胱腹膜反折的子宫切口, 这不仅可以显著降低术后肠管粘连的发生几率, 还能有效促进术后腹膜愈合, 且逐层缝合腹膜壁, 充分利用可吸收线, 均可使手术损伤明显减少, 降低腹腔粘连的严重程度[7-9]。所以,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在降低术后腹腔粘连发生率方面的优势比新式剖宫产术更为突出[10]。本组实验结果显示, 研究组开腹时间为(8.6±2.3)min, 开腹出血量为(35.9±4.9)ml;对照组开腹时间为(15.9±3.4)min, 开腹出血量为(58.4±6.4)ml;研究组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616、18.3046, P=0.0000<0.05)。研究组开腹时间为(8.6±2.3)min, 开腹出血量为(35.9±4.9)ml;对照组开腹时间为(15.9±3.4)min,endprint

开腹出血量为(58.4±6.4)ml;研究组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后新式剖宫产手术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 减小了手术损伤, 并有效控制了麻醉药物剂量, 下腹部横切口与皮肤张力线相符合与顺应, 从而使术后切口疼痛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降低。

综上所述,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与新式剖宫产术后对比, 再次开腹手术可显著缩短开腹手术时间, 减少开腹术中出血量,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借鉴和采纳。

参考文献

[1] 杨梅红.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开腹手术的临床分析. 当代医学, 2012, 18(23):78-79.

[2] 张桂香.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开腹手术的临床观察.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 18(4):75-76.

[3] 刘胜利.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开腹手术临床探析. 婚育与健康·实用诊疗, 2015, 7(1):32-33.

[4] 冯拥娣.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8):545.

[5] 张慧君.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行开腹手术的疗效观察. 河南医学研究, 2013, 22(3):368-369.

[6] 刘淼.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进行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6):592-593.

[7] 效银霞.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行开腹手術的临床分析. 中国临床研究, 2014, 27(3):319-320.

[8] 赵莉.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河南医学研究, 2017, 26(5):895-896.

[9] 叶梅.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行开腹手术的疗效分析. 大家健康旬刊, 2013, 7(3):132-133.

[10] 周丽.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行开腹手术的疗效分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5):649-650.

[收稿日期:2017-05-22]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