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7-10-19郑庆华
郑庆华
摘要:西安交通大学提出的“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维创新”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既延续了学校120年来在人才培养领域的深邃思考和厚重积淀,又面向未来,结合了“三个面向”提出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定位。本文阐述了“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并结合“双一流”计划,提出了学校实施“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的8大工程和行动计划。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持续的、有效的、高质量的创新人才供给。作为首批进入“211工程”“985工程”的国内一流研究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历史使命,自觉发挥高校引领社会进步的航灯作用,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持续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体制创新,逐步形成了与国家需求、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维创新”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交大风格、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人才培养道路。
一、当前大学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先生1931年关于“大学是什么”的这一论断广为人知。西安交通大学2002届毕业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路一鸣则对什么是大学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在大学这个环境中,你能学到许多大道理、大知识、大学问。这正是每一名进入大学的学子所关注和希望收获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四项使命,其中人才培养无疑是最根本的,没有人才培养则大学不复存在,没有人才培养大学就等同于科研机构了。但是不可回避的一个现象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满意度不高,社会对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不高,造成了人才培养的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主要还是人才培养的导向出了问题。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大学始终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关系到大学人才培养的导向。西安交通大学1994届毕业生、2008年度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陈曦在回顾自己成长经历时提出,学习成绩不是万能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成绩是两回事。但是在“高考是唯一途径、分数是唯一评价指标”的传统应试教育制约下,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无法实现有效衔接,导致中学生进入大学后缺乏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对大学世界排名、科研项目和高水平论文的过度关注,往往使得大学忽视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制约了优质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的有效配置,影响了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1995年在其著作《EQ》中提出了“情绪智力”(EmotionalIntelligence,EQ)的概念,并認为对一个人成功起作用的诸多要素里面,智商占20%,其他因素(特别是EQ)占80%。从人类认知发展的角度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一般而言,人才培养由浅至深可以依次分为三个层次,即使受教育者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使受教育者知道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一个有分析能力的人;使受教育者知道世界怎样才能使世界更美好,成为一个不仅敢于探索和创造,而且具备创造能力的人。但是在应试教育导向下,传统的大学教育过分重视智力教育,忽视了对大学生人格、心理、情感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弱化了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特别是缺乏实践创新环节,制约了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意识和体验。
二、保持特色,传承优秀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新形势下,面对以MOOC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对高等教育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进入21世纪,西安交通大学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回归本质,传承优秀,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的基本思路,探索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与之相适应,创新人才也应是同时具有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全面发展的人。据此,西安交通大学提出了“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维创新”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既延续了西安交通大学120年来在人才培养上的深入思考和厚重积淀,同时也反映了学校在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定位。这一模式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色:
特色1:崇德尚实,品行养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西安交通大学人才培养的第一要求,就是对品行养成的要求。早在20世纪初,唐文治校长就提出了“欲成第一等学问、事业、人才,须先砥砺第一等品行”的教育思想。在跨越了三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西安交通大学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并融入了新的时代精神。1956年交通大学遵照国务院决定西迁,创造出了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特征的西迁精神。原国务委员陈至立在《交通大学西迁回忆录》序言中深情指出,西迁精神“不仅是西安交大,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2015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12次党代会提出了“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旗帜”的号召,为西迁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对品行养成的追求,最终作为“修一等品行,求一等学问,创一等事业,成一等人才”办学理念被写入《西安交通大学章程》,成为西安交通大学人才培养的第一目标。
特色2:严谨治学,追求卓越
唐文治校长曾说过两句话,一句是“造就领袖人才,分播吾国,作为模范”,另一句则是“须知吾人欲成学问,当为第一等学问;欲成事业,当为第一等事业;欲成人才,当为第一等人才”。追求卓越,培育“第一等人才”始终是交通大学人才培养的定位。《西安交通大学章程》明确提出,学校致力于“培养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勤奋踏实、富有社会责任感和高尚品质的杰出人才”,坚持“精勤育人,追求卓越”。交通大学的杰出校友钱学森身上所具有的爱国爱校、敢于担当的责任感,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科研素质和协作创新的领导能力,集中体现了西安交通大学追求严谨精致的卓越文化和干事创业的基本准则,成为交大人矢志奋斗的精神追求。回顾交通大学百余年人才培养历程,历届交大学子中不但涌现出科学大师张光斗、罗沛霖、杨嘉墀、吴文俊、徐光宪,大发明家和工业巨擘支秉渊、周厚坤、王安,交通工程大师凌鸿勋、陈体荣,文化巨子李叔同、邹韬奋,杰出的教育家黄炎培、胡敦复、蒋梦麟、侯宗濂、吴保丰、王之卓,一代名师裘维裕、徐铭材、张廷金、钟兆琳、陈大燮、朱物华等,更涌现出民主革命先驱白毓岷、蔡锷,无产阶级革命家侯绍裘、陆定一,曾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江泽民、汪道涵、丁关根等。2015年,西安交通大学1986届博士研究生卢秉恒院士应邀就“先进制造与3D打印”给国务院总理作专题报告,为西安交通大学人才培养成果书写了亮丽一笔。endprint
特色3: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强创新
在跨越三个世纪的辉煌历程中,西安交通大学以“崇德尚实、兴学强国”为宗旨,坚持“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特色。所谓“起点高”,一是为学生提供核心基础和前沿的知识,以及创新氛围;二是不断提高生源质量要求。所谓“基础厚”,则揭示了我校教学的根本任务一一强化“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夯实基础,厚积薄发。所谓“要求严”,则是追求卓越精神的集中体现,表现为课堂教学严格、考核评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严格。所谓“重实践”,体现的是“知行结合”的育人模式,实现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学习与转化的紧密结合。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又提出了“强创新”的新要求,将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强调学生要在夯实基础上开展有内涵、有品质、有科技含量的创新活动。
“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强创新”反映了西安交通大学对“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前瞻性投入和对学生长远发展的真切关怀。西安交通大学2004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周军长的经历对此做了注解。在毕业进入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设计部工作后,周军长完成了从熟悉的自动化专业向陌生的电机、水机领域的转型,并在新的领域站稳了脚跟。总结这一经历,他认为自己正是得益于交通大学学习,具有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的优点,使毕业生实现了宽口径就业。
三、“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行动方案
交通大学始终自觉将人才培养和国家重大需求、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1912年唐文治校长即邀请孙中山先生莅临交通大学演讲,使广大学子了解了中山先生振兴实业、富强国家的宏伟计划。秉承唐文治老校长“实心实力求实学,实心实力务实业”的崇高理想,西安交通大学不断开拓创新,精勤育人,为民族和国家培养了大批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优秀文化传承者、民族复兴建设者,特别是西迁6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23万余名优秀人才,在全球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发挥了应有作用,传承和光大了交大人爱国奉献的优秀品质。
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征,而一流的创新人才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和担当精神,具备不断进取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在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西安交通大学结合新时期对一流创新人才的要求和西安交通大学120年来人才培养的实践成果,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中心任务,从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提出了“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维创新”四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人文情怀、社会责任感和扎实基础、科学素养、全球视野、求实创新精神、能在各行业起引领作用的优秀人才。
2016年6月2日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第18个正式成员,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标志。而不为人知的是,《华盛顿协议》的6个发起组织之一,美国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Technology,ABET)曾于2011年5月对西安交通大学专业认证进行了观摩。经过现场详细认真的考察,ABET专家、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MaryE.F.Kasarda教授给予西安交通大学高度评价,认为“中国认证考查流程与ABET整体上十分类似,专家组认证意见和ABET认证员依据美国的认证体系得出的意见也很类似”。这样的评价并不意外,因為早在1910年后,交通大学即引入了麻省理工学院(MIT)原版教材,教育教学实现了与美国一流大学同步接轨,当时赴美求学的钱学森在MIT后申请免修学分,得到了校方许可。
西安交通大学“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工程领导力”。ABET对“工程领导力”的定义是“为满足顾客和社会需要,形成创新的概念和设计,通过技术发明完成新产品、新程序、新材料、新模型、新软件、新系统开发和生产的技术领导力”。在实践中,将工程领导力进一步细分为核心价值观和个人品质、领导才能、知识与思维三大模块13项要素(图1),从而将工程领导力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操作、可辨识和可评价的指标体系。
围绕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西安交通大学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图2),配合“双一流计划”人才培养专项8大工程(图3),以强化学校人才培养内涵建设。
2016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印发实施了《西安交通大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行动计划》,并提出了8项具体举措,计划在正常教育经费之外,投入1.6亿元落实各项措施,将“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落到实处,聚集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抢占人才培养制高点。
一是开展使命教育,促进品行养成。西迁精神是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学校将西迁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延安精神、建设“四有”教师队伍和高扬“四个主义”伟大旗帜紧密结合,并融入培养方案,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环节,通过开展多类主题活动,将西迁精神融入到学生的血脉之中,促进学生一等品行的养成。
二是践行“四个一百”,厚实人文素养。大学生走进社会后,除了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还需要什么?西安交通大学1977届毕业生、贵州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黄友兴认为,还需要那些对人生有影响的如历史、哲学的知识,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对社会宏观的、长远的和深层次的认知,避免成为简单追求金钱的机器。西安交通大学在本科生中提出了“四个一百”计划,即阅读100本经典著作、聆听100场报告、认识100名老师、参加100场活动,将其纳入课外8学分考核体系,以厚实学生人文素。
三是褒扬尊师重教,追求卓越教学。学校大力褒扬尊师重教精神,通过开展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等一系列教师评优活动,增强教师从事教学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营造了尊师重教、追求卓越教学的良好氛围;通过教师入职教学培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青年教师示范课观摩交流、基础课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等形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质量;出台多项“教师好教、教师乐教”的激励政策,每年评选“我最喜爱的老师”“卓越教学奖”“教学终身成就奖”“优秀教学团队”等,引导和支撑教师投入教学,追求卓越。endprint
四是名家名师投入教学。学生崇尚和敬仰名家名师,是因为名家名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授知识,更将其成长的经历特别是在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心得融入教学,使得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发展和充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西安交通大学名师荟萃,在3 000余名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达1800余人,两院院士29名,国家教学名师6人。虽然他们科研成绩斐然,但是依然在教学中倾注心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何雅玲教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从教27年,始终站在教学一线,“给学生上课是最重要的事”是她最朴素的认识,而她所在的团队是教学和科研很好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成为西安交通大学名家名师教学的代表。
五是狠抓第一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和知识传授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一方面,学校鼓励教师开展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教学;另一方面,学校建立了对学生品行、知识和能力多维度考核的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围绕教学的实效性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严肃教学秩序。学校先后成立了本科生教学质量监督委员会和教学质量专家监督组,定期开展本科生第一课堂教学质量检查、期中教学质量检查;构建了第一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从学生、专家、管理人员、校友和社会第三方,多视角、多维度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参与制定了“能源动力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投入近400万元启动了课程中心一期建设。这些举措形成了系统的、全面的、可持续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体制,确保了教学质量高水平运行。
六是科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一方面,将学校的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协同创新中心以及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0多个省部级科研基地、研究所全部向学生开放,
参与科研和实践;另一方面,积极与龙头企業、科研院所开展广泛合作,举办校企合作“菁英班”,打破校内校外界限,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以问题为驱动,科教融合,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
七是践行“体育精神,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校史馆内,唐文治校长和交通大学足球队的合影虽历尽沧桑却依然清晰,代表了交通大学弘扬体育精神的优良传统。交通大学素有“体育好”的美名,南洋公学时期即宣布“体育一事与中西各课一律并重”,唐文治校长更是中国大学体育运动最早的倡导者。新中国成立后,交通大学学子更发出了“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响亮口号,树立生命与健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赛艇则成为西安交通大学体育运动新的名片,一年一度的“灞河竞渡”赛艇春季挑战赛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吸引力。2016年,学校学生赛艇俱乐部健儿更远征伦敦泰晤士河畔,参加了伦敦最具盛名的赛艇比赛“河王之争”,并获佳绩。
八是规范管理,精细服务,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创新人才需要良好的支撑保障体系。以需求为方向,以师生满意为目标,认真梳理学校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大力改进教学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了学生服务的精细化、规范化、个性化和精准化。特别是学校160个“智能教室”的建成,体现了前瞻性、多元化和个性化,满足了MOOC等各类先进教学模式的开展。与欧美一流大学接轨、实现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投入运行,发挥了良好的教学支撑保障功能,为创新人才成长创造了良好氛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