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之多重形象与多样艺术论分析
2017-10-19杜艳青
摘 要:《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是一幅书写底层人民广阔生活的画卷,具有极强的社会感染力。迟子建在這部小说中以细腻柔情的笔锋描绘了多重人物形象,并借助独特的创作艺术手法对作品主题进行深情入微的阐释。深入分析作品中的“形象观”与“艺术论”对研究迟子建的创作风格与作品内涵极具意义。
关键词:迟子建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多重形象 艺术手法
迟子建作为国家一级作家,先后获得过三次鲁迅文学奖、两次冰心散文奖、一次茅盾文学奖和一次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在当代文坛极具影响力。其作品深情朴素的文笔、独特细腻的视角及淳美幽香的气息令人津津乐道。《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是其小说的代表作,曾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作品一经发表,即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而作品中所赋含的死亡主题与温情意蕴也成为大部分学者所关注的研究内容,相关研究成果既深入具体,又纷繁多样。
通过与迟子建的其他作品《秧歌》《黄鸡白酒》进行比较阅读,笔者被其作品中所营造的独特场景及所塑造的多重形象所吸引折服,同时作品中的语言表述及意象处理方式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使小说所蕴含的深刻主题在娓娓道来的故事讲述中自然流露,既能深入人心,又能激起情感共鸣。
下面笔者就作品《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中所呈现的多重复杂形象及多样艺术手法分析如下:
一、多重复杂的群体形象
跟随着作者的脚步,由大城市来到乌塘小城,再到三山湖景区,其中涉及到的形形色色人物何尝不是整个人类社会的缩影。作者以小见大,将作品人物巧妙地放入典型的繁华、悲苦及享乐三重环境之中,让读者切实感受到了一系列“死者”“生者”“周边人”及“孩童”等多重复杂形象。
(一)“死者”的悲悯形象
作品涉及一系列“死者”形象,“死亡是《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主旋律,它在小说里一遍遍奏响,密集到令人不能喘息的程度。”[1]第一章作者以冷静的口吻叙述了丈夫“魔术师”突遭飞来车祸悲惨丧命;第三章在作者搜集鬼故事的过程中,通过旁人之口记叙了小食摊主的妻子丧命于没有提前做正规过敏测试的青霉素过敏反应;第四章在失传民歌的感触中扼腕于陈绍纯的突发意外死亡;而在文章的高潮“沉默的冰山”章节中描述了“地狱”中的惊悚惨状——蒋百的“隐死”;随后在文章的结尾,又通过独臂人之口讲述了云岭母亲死于狂犬病发作的悲惨遭遇。
由此可见,“死亡”事件贯穿于整部作品,并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动,然而造成这些苦难的原因既有不可避免的天灾,也有悲情无奈的人祸。要知道这些“死者”都是普普通通的底层人民,本该过着平平凡凡的幸福生活,奈何人生坎坷、生命无常,偏偏被无情遭际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如果一个文学家不被死亡击倒,她就会以更强的力量来回击死亡。”[2]迟子建便是这样,在这一系列的死亡事件叙述中,我们虽看到了社会中存在着无数令人悲悯的人物,但经过深入探究,我们不仅会感慨灾难的冷酷无情,也会对肆意玩弄他人性命的自私权贵者产生愤恨之情,这便是文字的力量。
(二)“生者”的守望形象
对“死者”的叙述离不开对其生存环境及身边亲人的描写,以“生者”衬托“死者”的写法对作品主题的传达极具意义。就《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而言,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因“死亡”而造成的破碎家庭情景,因“死亡”而带来的孤独守望者形象,其中包括主人公、小食摊主、蒋百嫂、蒋三生、独臂人、云领等。迟子建曾说过:“生比死艰难,死是速战速决的,而生则是非常惨烈的过程。”他们虽为生者,但在历经亲人离世后,便长久沉浸在对至亲的思念以及对过往美好生活追忆中,他们唯有找到情绪发泄口与精神寄托后,才能慢慢走出失去亲人的阴霾。
以主人公为例,她在历经丧夫之痛后深感悲恸与委屈,想要通过走访释放心灵,实则是想通过此举来实现与丈夫生前的旅行约定,并希冀能够在此过程中与“丈夫”的灵魂相遇,这便是孤独守望者形象的呈现,他们守着过往的幸福生活,望着对未来和谐稳定的期盼。
(三)“社会人”的温情形象
作品在其独特构思中,将众多极具个性的人物形象集中在“乌塘”这个充斥着昏暗与温情的环境中,并以大量篇幅来展现乌塘人民的生活现状,有其特殊用意。我们看到,尽管空气中弥漫着煤屑、历经着潜在的煤矿爆炸危险、充满着招揽生意的寡妇、存在着心存私念的“嫁死”者,但乌塘小城仍拥有着善良的民众、温暖的人情。在小说中,主人公虽在陌生的街道孤独哭泣,但仍能得到路人的安抚慰问;周二嫂即使家庭并不宽裕,但仍能仗义地帮助素不相识的瘸腿人;作画人陈绍纯被牛枕的孝心感动,宁愿改变作画初衷为其重新调整牡丹颜色;酒馆老板能够用“遇事想开点,没有趟不过去的河”这样温馨的语句提醒喝酒解愁的客人;面对蒋百嫂的胡闹,周二、周二嫂能够不厌其烦地为其送去蜡烛、油灯、电瓶灯……
这一系列温馨的举动处处述说着温情,为这个长期充满“阴天”的乌塘小城增添一抹亮色。我们通过小说的阅读,能够在对死者的悲悯中、在对生者的同情中慢慢升华为尽力对周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让整个人类社会能够沉浸于温情关爱之中,这也是作者所希冀的。
(四)孩童的隐忍形象
文学作品中对妇女与孩童的书写极易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本部小说也不例外。在《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中,失去亲人的活者除了大人外,还有令人疼惜的儿童——蒋三生与云领。蒋三生终日承受着父亲的“隐死”、母亲的“非正常状态”,其脸上呈现着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忧郁,他会常常骑在自家屋顶,仰望着并不蔚蓝的天空,他在仰望什么?又在思索着什么?这样的描写总会留给读者一阵阵心酸。而云领自小承受着母亲丧命于狂犬病的遭遇,面对着因手举烟花而失去手臂的父亲,只能选择坚强地面对生活,他的着装显得老气横秋,要时刻装出一副见多识广的样子,通过变戏法来招揽生意,即便与主人公关系亲近了,其脸上的笑容却如同原野上最后的菊花,清淡而明丽,一系列细节描写足以显示其内心的悲凉苦楚。
这些孩童历经亲人离世,享受不到本该拥有的幸福童年,却还要成熟得像个大人,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坚强地生活。这类孩童的隐忍形象让人讀起来心酸,想起来心疼。
二、多样独特的艺术手法
读者总能被迟子建巧妙的作品构思、独特的叙事手法、细腻婉转的写作语言、内涵深远的丰富意象所深深吸引。作为其中篇小说的代表作,《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中的写作手法、叙事语言、作品意象值得深入研究。
(一)巧妙的第一人称叙述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是作者在承受丧夫之痛后,以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进行的写作,她自己也坦言这部作品是其对逝去丈夫的缅怀之作,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的所感所思,所悟所省。作者以第一人称来进行叙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这样巧妙的安排使读者与作者在深情对话中产生情感共鸣,“近距离地感受到芸芸众生中种种彻骨的哀痛”[3],达到精神交流的高度。
生活中作者的丈夫死于车祸,而作品中主人公的丈夫也死于车祸,作者巧妙地将自身情感体验融入到主人公的思维情绪中,能够使读者近距离地感知作者心境;另外迟子建在34岁时才遇到爱情并随后组建家庭,晚来的幸福婚姻生活使其倍加珍惜与享受,这与小说中主人公的爱情经历以及丈夫死后对其甜蜜生活细节的追忆有共通之处。因此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能够拉近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距离,如同身临其境地感知人物、事件及情感一般。如“可这样的日子却像动人的风笛声飘散在山谷一样,当我追忆它时,听到的只是弥漫着的苍凉的风声。”“我觉得分外委屈,感觉自己无意间偷了一件对我而言是人世间最珍贵的礼物,如今它又物归原主了。”[4]这些语句是作者情感的真实自然流露,能够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二)新颖独特的语言表述
初读《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其震撼人心的故事情节弥留心田,再次品读此部作品,则会被其深刻的文本内涵深深吸引,其独特新颖的语言表述能激发读者的品读欲望,从而更加沉溺于作者的文笔之风,令人欣喜欢畅。
1.细腻的生活情境表述
作品中很多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使读者刷新对生活事物的重新解读,从而产生趣味感。如“他骑得飞快,早已把路口的红灯当做被撇出自家园田的烂萝卜,想都不去想了,灾难就是在这时如七月飞雪一样,让他在瞬间由温暖坠入彻骨的寒冷。”“太阳已经出来了,但它看上去面目混沌,裹在乌涂涂的云彩中,好像一只刚剥好的金黄的橙子落入了灰堆中。”“天空就像一件永远洗不干净的衣裳晾晒在那里。”“而那样的词在那个年代,就像插在围墙顶端的碎玻璃屏障一样,虽然阳光把它们照得五彩斑斓,但你如果真想贴近它,跨越它,就会被扎得遍体鳞伤。”[4]类似这样的生活情境性表述在作品中还有很多,作者将其独特的生活审视视角融入文学作品的创作之中,可见其敏锐的观察力及细腻的刻画力。
2.略带滑稽性的表述
在作品的品读过程中,读者会被其中滑稽性的描述深深吸引,这种描述表面趣味滑稽,实则深具哀伤意识,这种反衬的创作手法能够引人深思,并更加凸显作品主题。如“我这破摩托跟个瘸腿老驴一样,你难道是豆腐做的?”“旅客们怨气冲天,骂滑坡的山体是老妓女,人家路基并没想搂抱你,你往它身上扑什么呀。”“她们个个穿着质差价廉的艳俗的衣裳,不是花衣红裙粉鞋子,就是紫衣黄裤配着五彩的塑料项链,看上去像是一群火鸡。”“你说这新媳妇带着个环和人家结婚,等于往肚子里放了一张网,那刘井发撒下的鱼苗再好,也是个被擒的命。”[4]类似于这类滑稽性描述其实深具内涵,话里有话,能够使读者在初读嬉笑之后陷入沉思,从而引发对其特殊用意的深思。
3.极具讽刺性的表述
作者在小说创作时善于将讽刺用意暗含在细腻的表述中,力求使读者通过文字表层细品其真实用意。如“太多的做学问的女人聚集在一起绝不是什么好事情,大家互相客气又互相防范,那里虽然没有争吵,可也没有笑声,让人觉得一脚踩进了阴冷陈腐的墓穴。”“研究所订阅了市晨报和晚报,报纸一来,人们就像一群饥饿的狗望见了骨头,争相传阅。”“为了剧团的生存,你就把清高当成破鞋,给撇了吧。”“我不学会吆喝,卖的就是天鹅肉,也得烂在摊床上,如今这世道,叫唤的鸟儿才有食儿吃呢。”[4]这样的描述能够直面社会现实,从这极具讽刺性的语言表述中能够体现出作者对现实黑暗面、不和谐现象的批判,进而使读者发出对社会正能量的呼吁。
4.切身体会性表述
第一人称的独特叙述能够渗透作者情感,在作品中有些语句的呈现能够使读者深切感知其内心体验。如“我和魔术师没有孩子,如果有,也许会从孩子身上寻到他的影子。就像一棵树被砍断了,你能从它根部重新生出的枝叶中,寻觅到老树的风骨。”[4]这些语句体现出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能够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并进一步深入理解主人公心境以及作品的主题与内涵。
(三)意蕴深刻的意象展现
在《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中,作者巧妙地将意蕴深刻的意象融入到作品创作中,使作品得以彰显其深度与广度。
如作品中的“魔术”意象,作者将主人公的丈夫命名为“魔术师”,其从事“魔术表演”工作,并用一定篇幅来描写其魔术表演的场景 以及变魔术的工具——羽毛;随后通过蒋百嫂之口叙述“魔术师不就是变戏法的么?你嫁个变戏法的,等于把自己装在了魔术盒子里,命运多变是自然的了!”进而在最后小说结尾处安排云领用“魔术”表演的方式招揽生意,前后一系列关于魔术的安排是有其特殊用意的。魔术意象的存在旨在揭示生活处处有魔术,生活不能没有魔术的人生哲理。
又如作品中的“夜晚”意象,小说中前后出现了八次关于“夜晚”的表述:“魔术师”在夜晚死于车祸、回忆生前与“魔术师”夜晚赏月的片段、蒋百嫂凄凉地自语道“天又黑了,这世上的夜晚啊!”、带走陈绍纯及其歌声的夜晚、没电的蒋百嫂呼喊“这世上的夜晚怎么那么黑啊”、像这样一个夜晚,想和蒋百嫂聊天、三山湖的夜晚、云领来酒店找“我”学本领的夜晚以及七月十五放河灯的夜晚。八次夜晚述说着八段故事,其中有主人公亲身参与的夜晚,也有他人的夜晚,夜晚是属于所有人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都在经历着不同的人生境遇。迟子建把“一个人的夜晚”和“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困苦与悲悯、爱愿并存的世界。”[5]迟子建通过对夜晚的描述,重在唤醒读者心灵,使读者深情感悟这充满悲情与温情的所有夜晚。
夜晚是黑暗的,夜晚是需要睡眠的,可现实中太多人经历着无眠之夜,作者以夜晚为题,以夜晚为线,是在直面死亡的叙述中发出对生命的呐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然作品中还有其他意象的描述,如“蝴蝶”“灵魂”“银河”等。
三、结语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以细腻柔情的笔触述说着沉重的命运及温情的人生,看似矛盾,却又和谐统一。在黑暗的“死亡”主题面前,作者以独特的处理方式,使人们不仅看到了生命无常的残酷现实,而且还能由此生发出对生的渴望及向往之情。
以上通过对作品中多重复杂的群体形象及其巧妙独特的艺术手法进行深入分析,从感知作品主题到研究作品细节,对进一步了解作家文学创作特色及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极具意义。
注释:
[1]蒋子丹:《当悲的水流经慈的河——<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及其他》,读书,2005年,第10期,第33-41页。
[2]董慧:《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死亡意象》,名作欣赏,2007年,第12期,第89-91页。
[3]周固林:《苦痛与温情——<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评析》,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第06期,第45-46页。
[4]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北京文学,2007年,第12期。
[5]朱慧玲:《穿过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读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第86-89页。
(杜艳青 山东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