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化学微课设计与使用

2017-10-19周才萍

化学教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备课组学案化学

周才萍

摘要:从备课组进行化学微课的设计时需遵循系统性、一致性、实用性、全员性等原则出发,从微课设计本身及备课组协调作战两个维度,详细介绍了如何精心设计初中化学微课,如何利用化学微课指导学生进行化学预习,如何结合化学微课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微课设计与使用;初中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7)9–0028–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木渎实验中学化学组从2015年11月发起微课设计和制作,截至2017年4月,在跌跌撞撞中共计完成了初三化学微课101个,涵盖苏州市使用的现行初中化学教材的全部内容,分新授课系列和专题复习系列两套,即可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又可用于课堂教学。

微课的制作,不仅带来了我校学生化学学习的变革、化学课堂的变革,也使整个化学备课组成员的工作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 微课进课堂——设计篇

1.1 “咱家的微课”

网络时代,微课已不是新生事物,随着微课的发展壮大,对微课的定义也各有侧重。笔者较为认同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一春教授于2016年对微课修正后的定义:“微课”(Micro-lesson)是指以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达到最佳效果为目标,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视频、动画等形式记录或展示教师围绕某个(某些)知识点(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1]。

笔者所在的学校属于一所乡镇初中,在学校不具备全面引进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情况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微课制作。这些微课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叫“咱家的微课”。一是因为“咱家的微课”与备课组编写并使用了十年的学案构成了动静两套学习资料,有效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与学校现行的“小组合作,同伴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匹配,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融合,打造高效课堂、理想课堂。在内容设置上,我们将平时课堂教学中一节课(40分钟)的学习要点(重点)部分浓缩在一个微课里。在时间设置上,每个微课时长控制在6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10分钟。

1.2 微课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1.2.1 系统性原则

在苏州地区,化学课到初三才开设,虽然只有短短一年的学习时间,但从学科体系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发展来看,作为启蒙教育的初三化学,也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设计和制作涵盖初中化学所有内容的微课,包括新授课和专题复习课,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系统学习和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升,还能带动教师对课标、对教材整体的把握和理解。

1.2.2 一致性原则

在我校,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已有10年时间,且每年都会根据苏州市中考导向和学生的学情进行及时修改,去陈换新,在保留经典部分的基础上,及时添加新的元素,跟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微课的设计应该与学案匹配,如果说学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静态资源的话,微课就是一份指导学生学习的动态资源。

此外,我校从2013年起,全面推行“小组合作,同伴教育”课堂模式,作为支持学生学习的微课,应该也要与学校的大背景匹配,方能事半功倍,达到利益最大化。

1.2.3 实用性原则

微课制作必须遵循简单、灵活、好用的原则,实用、适用才是硬道理。微课制作的实用、适用性,一方面需体现在微课的制作上,要求制作成本不高,制作技术不能太过专业和精细化,方便教师操作。我校化学教师基本都已满工作量,若需全员额外大量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制作微课,并且需要能坚持一年甚至两年并不适合。另外,制作好的微课,必须方便教师和学生平时的使用,有用才有价值。

1.2.4 全员性原则

微课制作需要备课组全员参与,只有组内教师都得到提升,才是备课组发展的终极目标,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1.3 微课设计的注意点

1.3.1 微课必须与学案匹配,但不是学案内容的重现

我校化学组坚持10年编写和使用的导学案,年年修改,年年求新,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是很多学校的化学教师都想得到的资料。但笔者始终觉得,光靠学生看书本预习,似乎少了很多化学应有的感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虽说与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相关,但大多数实验,都无法在课前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我们的微课,首先就要解决学生难以预习化学这个大问题。而微课一定不是照搬学案,不是对答案式的知识呈现,而是一种经过“包装”的精彩纷呈的、多样化的呈现。

如,在学案中,我们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在预习时就建立知识框架,而在微课设计中,则要求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来呈现,同时需要配合多样化的呈现手段,如实验视频、相关图片、实景照片等。

1.3.2 微课必须简洁明了,体现化学学科特点与价值

化学实验多、物质多,在设计微课时,我们充分考虑了化学的学科特点,所有的实验都配合了操作规范、现象明显且真实的实验视频,所有的物质、仪器、基本操作等都同时呈现相关的照片。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说过这样一句话: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微课的设计必须体现化学的学科价值,如微课“3-3原子的结构”中插入了视频“原子核的发现”,在微课“4-3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中则有波义耳和拉瓦锡这两位化学家对化学实验进行定量研究的历史故事,在微课“7-1溶液的酸碱性”中有科学家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历史故事,还有历史上“湿法炼铜”的运用。这一则则小故事无不传递给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具有严谨治学、勇于追求、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

化学教学不仅需要进行化学史的教学,也需充分把化学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是另一种培养学生爱上化学的高效手段。如在微课“5-6铁的冶炼”中,用了苏州社会经济2台的节目“苏州八大谜案”中干将莫邪的传说为导入;周杰伦脍炙人口的歌曲“稻香”被运用在微课“3-1构成物质的微粒”中,IBM公司制作的世界上最小的电影“一个小男孩与他的原子”被运用在微课“3-5原子质量及相对原子质量”中,还有在微信群里曾经火爆了好一阵子的视频“石蜡包菜”则是微课“1-2化学研究些什么”的导入,我们还使用了动画片《飞屋传奇》里的镜頭来引出氢气。这些短小精悍的小视频,不仅使我们的微课具有时代感,也增加了化学学习的乐趣。化学就是如此的真实和奇妙!

另外,微课的制作首先从设计高质量的PPT开始,从微课的整体制作来看,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花时间的一步工作。PPT的设计要有画面感,文字要精练,配合图片,要设计动作,还可以设计PPT切换方式等。

1.3.3 微课必须既解决预习问题,又能兼顾复习

虽然微课的设计首先是为了帮助学生的预习,我们也希望“咱家的微课”能成为伴随学生整个初三学习的宝贵素材,为此我们在微课的最后设计了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和理解学习内容。下图(图1)为微课“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小结部分的思维导图。

1.4 备课组如何分工合作、共同成就

1.4.1 责任到人,让每个参与者明确自己的职责

笔者始终认为,做一个全能冠军很难,但我们每一位教师一定可以在某个领域成为佼佼者。如今,“咱家的微课”能够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有如此丰硕的成果,得益于有效的分工,得益于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经过小组讨论,我们给化学组取了个响亮的名字——木实化苑,并先分“部门”,再定“岗位”,且责任到人。具体有:

策划部——负责学案的编写、微课分工等;

审核部——负责微课的设计审核、思维导图的设计等;

前期设计部——负责具体微课的PPT设计等;

后期制作部——负责微课的后期制作、视频的剪辑、视频的拍摄等;

后勤保障部——负责所需实验视频、照片等拍摄时所需的药品器材等。

1.4.2 任务明确,让每一位参与者明了微课设计的方向和要求

每一次微课任务的发布都必须清晰而准确,让任务的发布者和任务的执行者最大可能的同频。包括微课制作的总要求及单个微课的具体要求。

1.4.3 流程清晰,为微课的按时完成提供保障

从学案的设计到微课的设计、制作、上传,涉及到多位教师,以下为微课制作流程图(图2)。

2 微课进课堂——使用篇

2.1 多种观看方式,确保微课的使用率

微课完成后会第一时间上传到化学群、班级群以及学校的微信公众平台,方便学生观看。考虑到部分学生可能不在家里观看,任课教师还利用中午自习课或者课上的时间集体看。生动活泼的微课,为学生紧张的初三学习增添了不少乐趣。据了解,很多学生都已习惯先看微课再预习,遇到不清楚的知识点,还会反复观看。

2.2 与小组合作模式呼应,让微课学习成为学生看得见的学习成果

在我校,“小组合作,同伴教育”课堂模式已经越来越走向成熟,学案和微课的设计必须与该课堂模式匹配,才有生命力。无论是“小展示”环节还是“大展示”环节,认真研究过微课的学生往往更有发言权,因为他们已经提前掌握了所学内容。领先一步的感觉,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的动力。

2.3 灵活运用微课,将上课与微课完美结合

现在教师已经不仅仅将微课当成预习的手段,更是创造性地把微课运用到课堂中。

2.3.1 微课运用于新授课,不仅有效降低难点,还能突出重点

通过微课的观看,简单知识已经不需要教师在课上过多重复,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强化重点和突破难点上。微课图文并茂的设计、随时可以暂停和回放的灵活性,也为难点的讲解提供了帮助。尤其是实验,可以反复多次观看微课视频,加强记忆。并且学生看过实验视频再模仿完成学生实验,减少了操作的错误,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2.3.2 微课在复习课的运用,效果也很显著

在期末复习阶段,很多学生对前面几个章节的内容有所遗忘,此时布置学生利用周末选择性地观看微课,可以及时查漏补缺、激活记忆。又如,在评讲考卷时,随时可以调出任何一段微课视频,帮助学生及时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巩固。

3 微课进课堂——成果篇

3.1 教师的发展

为了保证微课的使用,需要提前设计、提前制作完成。在设计微课时,教师得反复研究教材、反复研究学案,有时还会参考很多资料。每一个微课的设计,教师都当成开公开课一样的重视。每个章节都需要教师承担1~2个课时的微课设计任务,一轮循环下来,教师早已对教材烂熟于心,业务水平自然得到极大提升。

当一位教师把研究变成一种习惯,能够在已经熟悉的节奏之外,有更多的突破时,他的生命状态已经有所不同。

在微课制作中,教师经常为了一个知识点如何呈现得更精彩、更科学而进行讨论,这极大提高了备课组的凝聚力,凝聚力产生战斗力,一个高效、有活力的备课组产生了。

一年多来,笔者见证了教师们业务能力的飞升。在2016年的赛课(一师一优课)活动中,全区共11节区级优课,我校化学组教师一举拿下其中的5节。

3.2 学生的变化

微课的使用极大方便了学生的化学预习,很多学生都会提前看微课,初三(16)班的学生甚至还编了一句顺口溜——可以不吃饭,但不能不看微课,来形容微课的重要性。每次在初三(3)班带领大家看微课时,孩子们欣喜而专注的眼神,常常让人感动,谁说学生不爱学习,也许只是我们不够吸引他们。(注:3班是普通班,大多数学生学习成绩中等。)

3.3 课堂的改变

有了微课的帮助,笔者更是把课堂交给学生,并多次在初三(16)班开设观摩课。听课教师每每看到讲台上站的是学生,学生主导了整节化学课,无比惊叹。2016年12月9日,在吴中区教科联盟中学一组“两课”对接(课题与课堂对接)专题活动中,笔者开设了一节课题研究课“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上课的是两位学生,这样的上课模式得到了充分肯定。

4 微课进课堂——展望篇

微课的制作已接近尾声,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将致力于研究运用微课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必将硕果累累!

参考文獻:

[1]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30~33.

猜你喜欢

备课组学案化学
备课组长的定位
延安市高中学科备课组建设与提升实践研究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比例尺(一)”导学案
以教育规律指导备课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