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注入鱼米之乡
——绍兴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2017-10-19长江蔬菜杂志社余璨
长江蔬菜杂志社 余璨
硕园采风
绿色生态注入鱼米之乡
——绍兴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长江蔬菜杂志社 余璨
编者按:蔬菜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在我国传统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国家不断出台文件,加大对蔬菜产业的政策支持、财政倾斜和项目扶持,吸引了不少农民、合作社、业外人士对蔬菜产业的资金投入。但如何成功地做大、做好蔬菜产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产、增收、增效呢? 《长江蔬菜》记者深入生产一线,聆听业内成功人士的实践经验、记录独具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分享具创新性和突破性的典型案例,图文并茂、以飨读者。
“踞卧宁绍之原,物润天泽。”绍兴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宁绍平原西部、杭州湾南岸。东与宁波相连,西与杭州相接,拥有耕地面积190 895.4 hm2,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绍兴历来是鱼米之乡,农业生产较为发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全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稳粮食、优结构、育主体、打品牌、保安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01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296.95亿元,农业增加值196.04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 539元。在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综合评价中,绍兴市居11个地市第4位。
“十二五”是绍兴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攻坚期。5年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中央、省关于农业农村工作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决策部署,以全面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紧紧抓住农业园区建设主平台,深入推进“8810行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工农业、开放农业、城市农业和生态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农业基础保障能力全面提高,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成绩斐然。
~~·村委助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自2008年绍兴市实施新一轮 “菜篮子”工程以来,市区“菜篮子”蔬菜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共扶持建设 702.92 hm2,其中新建 455.92 hm2,改造提升247 hm2。累计总投资7524.55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补助1951.8万元,单位自筹或其他补助5 572.75万元。
斗门村蔬菜大棚
2008年,位于绍兴西北部的袍江新区斗门镇斗门村的村委会为快速提升本村蔬菜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村民增收,牵头成立并注册登记了绍兴市塘头蔬菜专业合作社。村民的拥护让合作社的成员从原来的17户扩大到118户,其中农民成员就有96户,注册资本50万元,资产总额由297.8万元增加到920万元。
本着为村民服务的宗旨,斗门村委会一致同意抽出部分集体资金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搭建1.8 hm28 m钢管大棚、0.33 hm2连栋大棚、46.67 hm2标准型钢管大棚开展蔬菜生产。还特建0.4 hm2连栋大棚用于蔬菜育苗,由村委会出面出资聘请专业育苗技术员帮助并指导社员育苗。安装微喷滴灌设施26.67余hm2,并已实现肥水同灌。蓝天下依田块走势布局的大棚整齐划一,棚中蔬菜丰收在即。
政府扶持导向作用明显,有利于蔬菜基地规模化发展,村委会更是使出全身解数,全力启动村集体资金支持合作社及本村农业发展,积极争取国家惠农政策,扶持合作社发展壮大,有效聚集了群众的资金,对缓解资金投入不足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合作社积极发挥技术优势,以示范基地为带动中心,还带动了全镇蔬菜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将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辐射推广到周边3个乡镇33个村,面积达233.3 hm2,经济、社会效益相当显著。
~~·全程有机,用实际行动诠释·~~
浙江飞翼温室
既要大力发展产业脱贫,按期实现脱贫的目标,又不能污染环境,不能浪费资源,不能破坏生态,以实现绿色发展、永续发展。2012年7月新成立的浙江飞翼生态农业公司作为集团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秉承了集团“让城市更美丽,让生活更美好”的使命,经过专业团队历时数年的艰辛研发、试验,终于于2012年适时推出了“东方有机菜园”品牌有机蔬菜系列。自创建伊始,公司就用合理的规划、严谨的管理、科学的种植,杜绝一切化肥、非生物药剂以及生长激素的使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有机”、“安全”、“生态”。
为确保蔬菜的安全品质,公司实行严格的产地准出制度:不仅通过农产品可视化溯源系统对生产过程和质量安全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更自建检测室,配备专业检测人员与设备,对采摘的每一批蔬菜进行随机快速农残检测。
全过程有机提升飞翼的核心竞争力。成立5年来,在构建有机产业链上舍得投入大量资金。作为浙江省循环农业试点企业,公司兴建了有机肥加工中心和沼气池,利用生猪粪便、食用菌废渣、蔬菜秸秆制作生物有机肥,年产量超过20 000 t,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猪场的猪粪和污水经过沼气池处理后,沼气作燃料供给食堂和餐饮部使用,沼液和沼渣通过管道和输送带进入蔬菜基地,成为叶面肥及灌根肥,真正做到“零”排污。
~~·因地制宜,打响了茭白品牌·~~
在江南佛道之源的新昌,有块盛产茭白的高山沃土——回山镇,那里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土质特别适宜茭白的生产,回山的高山台地,就是被这茭白的清香所弥漫,所产茭白形体饱满,颜色白净,口感甜嫩。其中由回山茭白专业合作社出品的“回山”牌茭白,先后获得省农博会金奖,绿色农产品认证,浙江名牌称号;产品远销宁波、南京、福州等地,深受群众喜爱。
通过10余年的运作与积累,合作社在回山茭白的生产与经营方面于新昌县县域内已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生产产品走俏,运作模式成熟,荣誉也相继而来:2014-2015年接连2届荣获“浙江精品果蔬展销会金奖”,2016年被评为“绍兴质量安全A级单位”,此外还被授予“浙江省省级示范合作社”称号。尽管荣誉不能代表一切,但也算是对合作社多年经营的一种莫大肯定与鼓励。
回山镇自1996年试种八月茭白大获成功后,便开启了2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回山全镇茭白种植面积达466.67多hm2,产量15 000 t,产业总产值3 500万元,茭白产值占全镇农业产值的60%。除在规模上大幅扩张外,回山还通过规模经营主体对茭白品牌——“回山茭白”进行了创建与推广,回山茭白由此以统一的商标形象盛行全国,成为了“中国高山茭白之乡”的首推品牌。
~~·生态循环,实现粪污“零”排放·~~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健全县乡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加强对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管理服务。浙江永宁弟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建于2007年,总投资3 600万元,是一家以万头猪场为主体,实施种养殖相结合的现代化农业企业。
近年来,公司紧紧围绕“生态循环、资源利用”这一主线,已累计投入700多万元,进行养殖场排泄物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和推广,配套建设了大型沼气池、沼液池、沼液消纳管网,购置了200 kW纯沼气发电机组,将牧场产生的粪便,利用沼气综合工程技术系统化处理后,配套到农田、蔬菜基地进行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同时,通过沼气发电,提供场内饲料加工厂和仔猪保温用电,最终实现全场粪污“零”排放,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农牧结合、种养结合、三产联动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循环高效的农业发展之路。
公司严格遵循“生产全程清洁、废物循环利用、产品安全供给”的经营宗旨,将现代农业示范园科学布局为“核心区”、“紧密区”、“配套区”和“服务区”。“核心区”为年存栏9 000头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紧密区”为20 hm2设施蔬果基地和100 hm2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配套区”为辐射周边13 33.3 hm2的果蔬、茶叶、竹林和香榧基地;“服务区”为年销售额2 500万元的农产品配送中心。
为持续整合优化养殖场的生产生活环境,公司采用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相结合,乔木、灌木、草本相结合的方法,在牧场上风向规划建设防护林,周围建设隔离林,在牧场的主体建筑之间、主道路两旁进行遮荫绿化、牧场裸露地面上种植花草、蔬果。现在已建成绿植花卉6.67 hm2,防护林6.67 hm2,绿色蔬菜园20 hm2和果园13.33 hm2,不仅有效缓解了牧场产生的气味,更大大美化了牧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