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明视域下皖江文化的特点概述
2017-10-18阮宏昌
阮宏昌
【摘 要】独具特色的皖江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宏伟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化多样性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具体体现,也是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源泉。皖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涉及范围广,是祖先遗留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充分挖掘和传承。
【关键词】现代文明;皖江文化;特点
一、皖江文化的定义
皖江文化,简单的说,就是皖江地区人从古到今在处理人和世界的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目前皖江文化有三种说法:第一种种观点认为“皖江文化”是以安庆、桐城为中心的,由安庆土著的古皖文化和来自江西徽州的移民的朱子信仰碰撞和融合形成;第二种观点认为“皖江文化”应包括以安庆为中心的古楚文化(古皖文化)、桐城文化,以及受这两种文化与徽州文化交叉影响的沿江池州、铜陵、宣城、芜湖、马鞍山的“徽皖文化”;第三种观点认为,皖江文化指从远古到现在皖江地区的总体文化,考察其历史渊源和文化的内在整体性,皖江文化区的范围大体接近于现在的皖江经济区域,即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宣城(除绩溪县)和滁州市东部。
二、皖江文化的特点
(一)皖江文化源远流长
皖江文化,即“皖江地区历史文化”,是江淮文化的发祥地,是涵盖安徽全省文化的标志性文化。皖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科学地划分皖江文化的基本内涵,在这个方面形成共识:皖江文化,包含以张英、张廷玉、陈独秀为代表的政治文化;以京剧、黄梅戏为代表的戏剧文化;以李公麟、邓石如为代表的书画文化;以敬敷书院、省立安徽大学、发达的基础教育为代表的教育文化;以禅宗二祖、三祖为代表的宗教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桐城派文化、新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等。皖江文化历史悠久:前推至新石器时代的薛家岗文化,后经西周古皖国,秦代衡山郡,东汉庐江郡,南宋安庆城,直到1667年安徽建省,绵延不断。
独具特色的皖江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宏伟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化多样性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具体体现,也是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源泉。
(二)皖江文化博大精深
皖江地区是指长江流域安徽段两岸地区,覆盖地域涉及现行行政区划的沿江8市,即: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巢湖、宣城(除绩溪县)和滁州市东部。皖江地区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旧石器时代,皖江地区就有猿人活动的遗迹;如和县猿人遗址、银山遗址、水阳江旧石器遗址等。在新石器时代,皖江地区的遗迹更多;如薛家岗遗址、汪洋庙遗址、黄鳝嘴遗址、天宁寨遗址等。这些遗址遍及皖江各个地区,说明很早就有人类活动。他们在长期的活动中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早期人类文明的内涵。自先秦至现今,皖江文化就没有中断过,因此说皖江地区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其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底蕴深厚,涉及历史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以及文学、戏曲、书画、政治、经济、科技、宗教、民俗风情、生态环境等众多领域。如同山西有晋文化,山东有鲁文化,湖南有湘文化,湖北有楚文化皖江文化是山水文化。皖江文化的灵魂和品格集中体现在桐城派文化里。以安庆为中心的源远流长的皖江文化,集儒释道精神之大成,兼具山水文化之特点,在历史和现实的传承中方兴未艾。
皖江文化是地域文化,同属华夏文明的一部分,是区域经济的精神支撑和思想保证。
(三)皖江文化研究范围广
“皖江文化”研究课题范围更加细致化和地域化。
凡涉及八百里皖江地区历史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以及文学、戏曲、书画、政治、经济、科技、宗教、民俗、生态等领域的个案,无论是纵向的还是横向的,池州千载诗人地,秋浦河流淌诗歌、杏花村飘逸酒香、贵池城乡流动傩戏、九华山博大精深佛教文化、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专家学者研究之,民间学人研究之。皖江文化研究形成地域文化气候,由北向南形成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三大文化圈。皖江文化范围,至少包括实用文化、艺术文化、思想文化三个维度,涉及宗教、文学、戏曲、书画、政治、经济、科技、旅游、生态、民俗等众多领域。
文学方面,桐城派的兴起是皖江地区文学乃至清代文学的最大成就。桐城派,其深受禅宗的影响分不开。方苞的民本思想,对中后期作家“经世致用”思想深远影响,是百年不衰的主要原因。姚鼐“义理”“考据是对整个中国古代文论的总结。桐城文派就是一个成员遍及全国各地的开放性的学术流派,而且其中有女性,还有日本人。
戏剧方面,有影响的剧种,如傩戏、青阳腔、徽剧、京剧、黄梅戏等。贵池山民跳傩的文化心态,体现了山民崇拜自然、乞求福祉、崇佛崇道崇巫的迷信心态,契合了山民疗治心灵痛楚的心理需要。程长庚成为“京剧之父”,因为他爱国、革新超越艺术。
佛教方面,九华山佛教文化不是原始佛教的文化,而是吸纳儒家、道家、海外和世俗文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三、皖江文化的现代发展局势
“皖江文化”是祖先创造遗留的宝贵财富,我们肩负着保护和传承的重任。注重文物古迹等物质要素的保护,注重对文化资源、民俗风情等非物质要素的保护。自清代著名文人朱书首倡研究以来,同安徽“淮河文化”、“徽州文化”研究成果相比,起步较晚,未有显著成就。皖江文化资源梳理工作,是首要。
(1)提高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的影响力。由于未能形成一个整体,因此在全国的影响力都很有限。皖江文化研究本身,就是提高皖江地區影响力。
(2)发掘皖江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服务。继承历史文化遗产,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为经济社会服务--为当前文化产业服务。如:安庆黄梅戏艺术节、铜陵青铜文化节、马鞍山国际吟诗节。黄梅戏艺术,其功能有三:弘扬黄梅戏文化、搭建经贸平台、促进市容改观。打造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三顶“桂冠”安庆。戏剧大师曹禺曾说,“安庆是中国戏剧界的圣地”。
(3)形成系统学术理论成果,提升皖江文化含量,为打造徽文化,造福子孙。
皖江文化研究现状,海外比境内热,皖外比皖内热。在皖江文化研究领域如桐城派、徽剧、安庆移民、皖江近代化、皖江杰出人物---方以智、陈独秀、朱光潜、张恨水、海子等的研究成果丰硕。高校有的成立皖江文化研究机构,着手专题研究;沿江各市还有一些研究学者。研究成果表明,皖江文化内容丰富,涉及文学、戏剧、书法、绘画、科技、宗教等方面。
皖江文化的研究现状,微观研究成果丰硕,宏观研究尚未形成气候。局部研究、现象描述、历史考证的偏多,综合性、整体研究薄弱,文化研究抽象,缺少对文化本质探讨。
皖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不可分割。中华文化是一脉相承、连续发展的,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生活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承着中华文明,并不断赋予其新鲜气息。
【参考文献】
[1]汪谦干 《皖江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2]朱洪《皖江文化概念的历史生成》 2005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3]朱洪《皖江文化的特点-与淮河文化、徽州文化比较》2008.5
[4]程必定、汪青松 皖江文化探微[M]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5]李良玉 关于皖江文化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9(3)
[6]沈葵 ,洪永平《皖江文化的学术定位与发展契机——兼论淮河文化与徽州文化》 2009年5月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参见沈葵 ,洪永平《皖江文化的学术定位与发展契机——兼论淮河文化与徽州文化》 2009年5月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