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可行性分析

2017-10-18杜啸森

智富时代 2017年8期
关键词:规模经济

杜啸森

【摘 要】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是当前国际贸易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最為活跃的理论之一。它以不完全竞争的世界市场为基础,结合规模经济理论来解释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未曾涉及的问题。其主要贡献在于,为政府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贸易干预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本文从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出发,对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对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的实施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政策;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贸易理论的发展,在美国出现了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以产业组织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理论为分析工具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掠夺他人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即在不完全竞争环境下,实施这一贸易政策的国家不但无损于其经济福利,反而有可能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条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综述

由于在对战略性贸易政策基本模型的扩展研究中,大部分得出了否定的结论,所以,胡昭玲把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适用条件归纳为三类:一是前提条件,战略性产业要具有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二是约束条件,国内寡头垄断企业的数目不能过多,进入战略性产业有长期的较高的进入壁垒,该行业有限地使用瓶颈资源,实施战略出口政策时应有足够的财政收入,政策的实施并未引发其他国家的报复,本国政府决策不被利益集团左右等;三是经济体制条件,即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

胡涵钧、王作维(2005)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中的外部经济理论出发,认为我国应该采用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工具是研发补贴。黄先海、谢璐以汽车产业为例比较了研发补贴和出口补贴,认为R&D补贴是优于出口补贴的政策工具,并且我国政府向企业提供的补贴大大低于最优水平。

刘璞、孙文远认为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以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受到世界贸易组织相关协定的约束,传统的贸易政策工具的使用受到较大的限制,采用世界贸易组织《补贴与反补贴协议》中允许的补贴政策成为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可行途径。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大多支持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但在具体如何实施该政策,采用何种实施策略上持有不同的观点。

二、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困境

从我国目前情况看,产业升级困境使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变得日益迫切,而转轨时期内外环境的过渡性又使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面临不少困难。其困境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经济体制转型尚未彻底完成

首先,我国目前尚缺乏推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微观基础。企业及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规模经济产业和垄断利润产业的源泉,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市场主体、市场机制及市场体系等因素发育不全,而比较缺乏的资源就是企业及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其次,人为分割封锁的国内市场有碍规模经济的实现。以保护进口促进出口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重要内容,其实现前提就是国内市场形成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我国目前尚未形成统一有序的国内大市场,这阻碍着许多行业及企业经济规模的扩大。再次,国内市场运行传导机制及宏观调控机制不健全。政企职责不分,有碍政府战略性贸易政策作用的发挥。

(二)行业市场结构不合理

行业的市场结构不仅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前提假定之一,而且直接影响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效性。按照产业组织经济学SCP理论,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其中市场结构是逻辑起点。比照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对行业市场结构的要求,不难发现,目前我国与规模经济相联系的行业市场结构是:第一,行业集中度与企业规模集中度大多偏低,表现为企业分散、规模小,达不到有效规模。第二,产品单一化,工业设计落后。生产大多停留在模仿阶段上,导致产品雷同化。第三,行业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高。一方面,进入壁垒往往因为企业规模小、产品差别程度小和投资软约束而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大量低效率的企业因无法退出而出现产权重组困难的情况,进而导致行业内竞争过度激烈。

三、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建议

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势在必行,但面对并不成熟的政策实施基础,盲目对某一具体产业进行鲜明的保护并不适宜。让加工贸易跳出“比较优势陷阱”,使得一般贸易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将内外资的产业集聚效应扩大,夯实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基础,为日后其大规模实施做准备,应是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考虑的出发点。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应与行业适用性相结合

应当根据特定行业的市场结构特点、竞争状况和发展前景等来决定在该行业能否应用战略性贸易政策以及具体应用哪种政策。

在国内外均为寡头垄断的行业,对国外进口可以收取适度的关税,实施战略性进口政策,从国外企业转移利润;在国内为完全竞争、国外有垄断力量的行业,也可以采用战略性进口政策,从国外企业抽取利润。对于国内外均为寡头垄断,本国出口较多、出口竞争激烈的行业,可以实施战略性出口政策。对具有寡占特征、规模经济效应显著、国内外企业在本国以及其他市场上争夺激烈的行业,特别是一些国内尚不成熟的新兴产业或高科技产业,可以应用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政策。在这种行业,进口保护所带来的长期动态收益(包括对其他行业的积极的外部经济效应)可能超过短期内保护造成的静态福利损失,从而使本国获利。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应与产业政策相结合

对外贸易政策必须与产业政策密切结合才能发挥实质作用。产业政策是指国家调整产业结构以及生产组织形式的政策措施体系,是政府制定政策来引导部门配置资源,从而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战略性贸易政策通过扶持一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达到优化该国产业结构、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目的。它的成功实施,要以适当的产业政策为前提。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对目标产业要实施行业进入壁垒,限制厂商盲目进入该行业;促进厂商的兼并重组,形成大的企业集团,来提高行业集中度和企业规模水平;同时还应对该产业进行适度的保护。

(三)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并促进市场结构合理化

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包括培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理性的市场微观主体与宏观主体,大力发展非国有企业,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精简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加速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健全价格机制,改变各类市场发育不平衡的状况,推动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继续推进对外开放,实现国内外市场的全面接轨;在建立与完善市场机制的同时必须树立起法律的规范机制,促进市场秩序的改善,在更深层次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在促进市场结构合理化、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与规模经济水平方面,要走市场机制的自组织作用与政策引导相结合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保罗·克鲁格曼.战略性贸易政策和新国际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吕春成.战略性贸易政策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胡涵钧.新编国际贸易(第二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卜伟等.国际贸易[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5]孙义清.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可行性探讨[J].北方经贸,2005(9)

[6]胡昭玲.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实用性条件评述[J].南开经济研究,2002(3)endprint

猜你喜欢

规模经济
我国零售企业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零售企业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零售企业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国际贸易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基于规模经济的在线旅游业市场集中度问题研究
集装箱船大型化发展存在的极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