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因“悦读”而精彩
2017-10-18阙锦添
阙锦添
摘 要:数学阅读是现代数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背景式、导学式、交流式和反思式等数学阅读活动的开展,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生动形象的阅读素材不仅能充分激发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欲望,丰富孩子们的数学学习,还能有效地引导孩子们积极主动地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客观世界、用数学思考去探究客观世界、用数学语言把客观世界描述下来,让孩子们乐学、爱学、会学数学。
关键词:背景式;导学式;交流式;反思式;数学阅读
多年来,笔者坚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同步开展小学生“数学阅读”活动,我们以“数学在哪里”为阅读主题,结合日常教学进度,从孩子们喜爱的数学家故事、奇妙的数学世界、《汉声数学绘本》《数学帮帮忙》等作品中筛选出与教材教学同步的阅读内容,通过背景式、导学式、交流式和反思式閱读活动,有效地开展小学生数学阅读系列活动。
一、学前背景式阅读,储备丰富学生知识背景
我们在教学中,应先考虑怎样才能把现在学习和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力求让数学阅读的内容能配合每个新学到的概念,提前为孩子们打好智力的底子。为此,我们在教学新的概念、规则的时候会在教学之前先开展相关的数学阅读活动,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之前,我们组织孩子们先进行《汉声数学绘本》中《分数是分出来》图画书的阅读活动,这是一本没有任何分数符号的书,书中通过具体的图画来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发现,该书还设计了折、画等活动来感悟分数。孩子们在阅读这本书时,是在完全没有符号的压力下自主学习的,同时我们还配以以分数的发展史为背景资料的阅读,如【分数的阅读史料:公元1858年,在埃及发现了一卷古代纸草——阿默斯纸草卷,世界上最早的分数就被发现于埃及的阿默斯纸草卷中。在阿默斯纸草卷中,我们看见了4000年前分数的记数法和运算法,当时,古埃及人所使用的分数都是分子为1的,例如:、、……因为古埃及人所使用的都是分子为1的分数,你或许会问,当遇到分子不为1的分数时,古埃及人会怎么做?古埃及人表示分数的方式相当有趣,以为例:如果将2个大饼平分给3个人,照现在的分法是先将2个大饼都等分成3个部分,然后1个人拿其中的1份。但是古埃及人却把2个大饼分别平分为两半,将其中3份分给3个人,剩下半个大饼再平分成3份,并分给3个人,所以古埃及人在遇到分数的时候,是用+来表示。以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古埃及分数的表示方式不是很理想,但它毕竟是目前已知的人类最早使用分数的纪录,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埃及人的智慧。】
让学生了解到分数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的历史,能为孩子们提供一种不同于教科书角度的学习,给数学学习赋予了新意和新的生命。通过这样的背景式阅读,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数学知识,还拓展了他们的数学视野。让孩子们在具备丰富的分数知识背景下,水到渠成地进行课堂中分数的学习,已然成为孩子们数学学习中一件轻松愉快之事。
二、课前导学式阅读,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读书之意在于读,不读教材、不读书本的活动何以为学呢?导学式阅读的开展,主要就是针对眼下存在少看书、不看书的弊病,引导孩子们主动地翻开课本、阅读教材、读与思相结合,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与数学阅读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为了让数学阅读与教学更具针对性和紧密性,我们在课前还结合数学校本作业的设计,特别设计出了每节新授课的课前导学式阅读作业,教师先分析钻研教材,结合教学的主要内容设计出几个大问题,以疑导学,以此大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预习阅读活动。如在教学《因数与倍数》这一课,我们在布置学生阅读教材第5、6页的同时,相应地提出几个阅读时的相关要求及问题。【阅读要求:重点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关键点是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阅读思考:1.自学例1,举例说说因数和倍数有什么样的关系?2.哪些数是12的因数呢?其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想一想,怎样不遗漏地找出一个数所有的因数?3. 2的倍数呢?】
在阅读要求与阅读思考中,教师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孩子们自主预习阅读教材,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主动地掌握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长此以往,在教师课前导读式的阅读活动中,孩子们的课前预习能力、阅读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这种导学式的阅读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自学能力,还培养了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意识、钻研精神。
三、课中交流式阅读,适时指导学生数学理解
孩子们在开展学前储备式的阅读和课前导学式的阅读活动后,已经为学习新知识储备了足够的知识经验和良好的学习心向。数学知识具有连贯性和较强的关联性,为此,孩子们数学阅读活动的开展,也需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开展课中交流式阅读活动,正是为了加深孩子们的数学理解,让孩子们把自己所储备好的背景知识与全班同学交流分享,把自己在导学预习中所遇到的困惑、不明之处在课堂中提出来,在全班交流互动、辩论明晰,先做到会说数学,让孩子之间的思维互相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如在学习《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一课时,课中我们先组织孩子们交流课前的实验与发现,一是像橡皮泥这样的不规则物体,可以通过体积变形转化为规则物体后再来计算其体积;二是像梨这样的不可变形的不规则物体,部分孩子有按照书中的排水法进行了实验。期间,也有部分孩子提出,使用排水法容易把水洒出导致不好操作,容易有误差,另外如果家里没有量杯也就无法展开此项测量实验,那还有没有更加简易方便的方法呢?还有同学也提出了乒乓球、冰块等也不适合用排水法。此时,教师适时地组织孩子们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和阅读活动:苏翔同学上台交流介绍了他的排米法(把量杯装满米粒,同时把乒乓球完全埋入米粒中,再把乒乓球或者梨拿出,下降米粒的体积就是乒乓球或梨的体积),陈一俊同学上台介绍的是排沙法,与此同时教师还为学生播放了“测质法”和“乌鸦喝水的秘密”的故事,让孩子们一起随堂阅读各种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这样在课堂中适时地引导孩子们展开交流式的阅读活动,丰富了数学学习素材,弥补了数学教材的不足之处,化解了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的疑难困惑之处,更通过交流阅读更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四、课后反思式阅读,促进学生深度数学学习
笔者在开展反思式的阅读活动中,主要是以让学生写数学学习日记的形式为主,针对孩子们在某一章节的学习,把孩子们的数学学习与生活运用相结合,引导孩子们从自己在该章节学习中的“探索与发现、生活与数学”等入手思考,并把自己在学习中的感悟、收获、发现等以数学学习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之后,笔者让学生们以分数为主题写数学学习日记,联系生活,把自己对分数的认识或运用写下来,同时还经常组织交流展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日记,让学生在日记的交流中学习他人的方法,弄清他人的过错。【小马虎的分数学习日记:早晨,小明起床一看,比平常早起了个小时,于是就磨磨蹭蹭地洗漱。饭后又吃了一个苹果的才去上学。他想,反正还早,就在路上边走边玩,花了1个小时才到学校,迟到了小时。进教室之后,他刚要好好听课,才想起昨天的作业还没有完成,于是拿出一根剩下的铅笔,补上只做了的作业,他边做边想,早知道这样,昨天就应该把作业做完,早知道这样路上就不该玩,早知道……请你找出小马虎的日记中错用分数的地方并改正。】
这样在孩子们的数学学习中,通过个人的数学学习日记,让孩子们把自己在数学学习历程中的所思所想、点滴发现写下来,尽可能地为孩子们提供独立思考、表达交流的空间,它不仅激发了孩子们使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客观世界的兴趣,还培养了孩子们对数学概念、规则等的深入思考、实践应用的能力,同时还能有效地引导孩子们针对个体的数学学习活动开展自我反思、自我批判,引导孩子们的数学学习走向深度,培养创新。
开展同步数学阅读活动,我们在内容的选择上既要结合每个单元的知识点,又要考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把适合小学生数学阅读的材料渗透到学前、课前、课中、课后等学习过程中去,突出数学学习的故事性、趣味性、创新性等,与数学教材的学习同步开展、相辅相成,让孩子们在教材中无法得到的东西,能够在数学阅读活动中得到补充,让数学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听讲和解题,孩子们不再是数学答题的机器。通过数学阅读活动的开展,孩子们不仅能感受到听、说、读、写式的数学,让数学的学习有声有色起来,还能把孩子们学科素养的培养融入日常的数学阅读活动中,使得生有灵气、数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