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型酒店的空间布局特征
2017-10-18刘文娟
刘文娟
(华侨大学 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我国经济型酒店的空间布局特征
刘文娟
(华侨大学 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基于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理论,借助空间分析软件对经济型酒店在我国31个省份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空间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型酒店在31个省份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趋于空间集聚的明显特征以及整体与局部分布的差异性,其主要集中在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实力与消费水平在我国经济型酒店布局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经济型酒店;空间布局;经济实力;消费水平
经济型酒店在我国起步较晚,1996年出现的锦江之星是我国首家本土连锁经济型酒店。2016年我国已经形成如家、7天等品牌经济型酒店的竞争态势,同时,也有新兴酒店品牌兴起。当前,经济型酒店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酒店的空间布局作为酒店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已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本文将对我国经济型酒店空间布局特征进行探讨。
一、文献综述
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有了经济型酒店的概念,经济型酒店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很好的旅游落脚点。[1]经济型酒店进入我国比较迟,经济型酒店是在原有宾馆的形态下产生的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酒店。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经济型酒店把客房产品作为经营核心,注重有限服务,它的消费群体以自由行和低端消费者为主。
对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和空间分布,国内学者最初采用定性的研究进行了普适性的定义与阐述。冯冬明、胡平等[2-3]最先开始结合国外学者的研究对国内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共性与规律进行探索研究,并为我国经济型酒店提供发展策略。
随着经济型酒店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有学者对经济型酒店的区位选择特点及规律进行研究,李飞[4]发现国内经济型酒店在发展初期尚未完成空间布局,具有非接触扩散和非等级扩散的特征。
李飞、何建民[5]认为经济型酒店空间分布影响因素指标采用较多的是市场潜力数量指标,包括GDP、人均GDP、年末总人口等。龙茂兴[6]等认为社会的经济现状可以很大程度上决定酒店的分布情况。李飞等[5]认为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分布密度与地区的发展潜力呈正相关。经济型酒店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分布密度相对更大。同时,这些酒店在本部地区会建立更多的分部,以此为中心向外延伸。总的来说,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区位分布取决于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二、数据来源
2015年,迈点网与盈蝶咨询发布我国经济型酒店品牌综合排名,前十位的是如家酒店、7天连锁酒店、汉庭酒店、锦江之星连锁酒店、格林豪泰、莫泰酒店、锦江酒店、维也纳酒店、城市快捷连锁酒店、尚客优酒店。本文选取综合实力前三的如家酒店、7天酒店、汉庭酒店作为研究对象。所采用的数据有两部分,一部分来自迈点网和酒店官方网站,另一部分是空间数据。从3家酒店官方网站和我国经济型酒店网收集3个品牌在我国31个省份的分布数据,制作省域分布统计表(见表1),作为酒店空间分布相关分析的基础。
表1 2016年3家经济型酒店省份分布统计(未包含港澳台)/个
经济型酒店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大体上划分为3类:第一类是市场潜力数量指标,包括GDP、人均GDP、年末总人口、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第二类是区位优势数量指标,包括客运总量、铁路客运量、航空客运量等;第三类是区位优势和总部优势的虚拟变量指标。[4]本次研究从宏观视角探讨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地域密度等,微观视角下省内区位等因素的影响不做研究,因此将Pep(综合选取人口总数)、GDP、PCDI(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APT(年接待旅游人次)与VCN(入境过夜游客)作为经济型酒店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的研究对象。经济型酒店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统计情况见表2(数据来源于《2015年我国统计年鉴》和2015年各省份统计年鉴)。
表2 经济型酒店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统计
三、数据分析和结果
(一)经济型酒店的空间布局特征
以选取的3家经济型酒店分布数量为依据,根据自然间断点分级法,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绘制间断点分级图后发现,经济型酒店空间布局有4个分级。
1.高密集级别分布,以京津地区为主,本层级经济型酒店分布呈现两个特点,集中分布区域面积小,分布密度最高。
2.密集级别分布,以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为主,是我国经济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本层级经济型酒店数量众多,分布密度较高。
3.低密集级别分布,以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为主,是我国的经济腹地,经济型酒店分布密集程度较低。
4.稀疏级别分布,以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为主,是我国经济开放程度较低的区域,人口分布也较为稀少,经济型酒店分布数量少,分布稀疏。
从间断分级可以得出:我国经济型酒店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为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其中京津地区集中程度最高。这些地区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地段。我国经济型酒店分布低密集处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但随着时间推进,这些区域的发展潜力会持续增高,将是未来经济型酒店重点布局的区域。经济型酒店分布最稀疏的区域是西北和西南地区,虽然这些位置具有很多优秀旅游资源,但是综合实力还是相对薄弱,无法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比。
3家酒店在空间上分布的总体趋势是相同的,基本上与我国经济地理阶梯分布相吻合,沿海分布多,内陆分布少;东部分布多,西部分布少;从东往西、从沿海向内地递减。这说明区域经济实力和消费水平在酒店布局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经济连锁酒店总体上都集中分布在市场潜力最大的区域,如京津、沪杭地区。每个品牌在各省份的分布又各具特点,汉庭酒店在京津地区分布比重最高,7天连锁酒店在长三角地区的分布比重最高,如家酒店在上海、江苏及华北地区分布比重最高。
(二)经济型酒店分布与空间全局自相关分析
假设经济型酒店的分布与空间具有关联性,运用ArcGIS软件对3家经济型酒店在我国各个省份的分布数据建模进行模拟运算,运算次数999次,得出P=0.002,P值越小,说明误差越小,关联性越强。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分析,P=0.002是一个相当小的运算结果,说明经济型酒店分布与空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三)经济型酒店分布与空间局部自相关分析
图1是省域经济型酒店分布Moran散点集聚的对应省份情况,具体地显示了31个省份所属于的坐标空间。
图1 省域经济型酒店分布Moran散点集聚的对应省份
如图1所示,3家经济型酒店空间分布区域较多地集中在第一、三象限之中,是高高类型省域和低低类型省域。最明显的高高类型省域就是京津地区,酒店集中分布程度高,周围省份的酒店聚集程度也高。第三象限内代表各省域的聚集性和趋近程度高于第一象限,说明3家经济型酒店的省份分布低低类型者高于高高类型者。第三象限的中西部地区现阶段对周围省份的吸引力比较低,经济型酒店在本省域高度集聚于经济水平较高、旅游资源丰富、开发程度较高的区域。
(四)经济型酒店省域分布的LISA(空间联系的局部指标)聚集分析
经济型酒店在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京津地区高集聚密集分布,该地区经济发展程度高,更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河北省酒店分布吸引力相对较低,但是其包围着高集聚分布的京津地带,具有低-高集聚的分布特点。东部沿海地区的分布特征不是十分突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西部省份,本身空间分布集聚程度较低,与之相邻的中部落后省份也没有突出的空间集聚的分布特性。利用正态假设来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和LISA之间关系的验证,计算结果稳固。经济型酒店的省域布局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差异,它的格局分为4个类型。
(1)高高类型省域,指该省份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型酒店的密集度高;其周边省份的经济水平也高,经济型酒店密集度也高。显著的是京津地区,经济型酒店分布较多的地区大多集聚在其周围。经济型酒店主要集聚在经济发达地区。
(2)低低类型省域,指该省份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型酒店的密集度低;其周边省份的经济水平也低,经济型酒店密集度也低。显著的省份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这4个省份在地理空间上均位于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对经济型酒店分布的吸引力本身较弱,周围省域的吸引力也较弱。
(3)低高类型省域,指该省份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型酒店的密集度低,但是其周边省份的经济水平高,经济型酒店密集度也高。显著的省份有河北省,该省份对经济型酒店的分布吸引力较弱,但其周边的北京、天津的吸引力较高。
(4)高低类型的省域,指该省份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型酒店的密集度高,但是其周边省份的经济水平低,经济型酒店密集度也低。没有显著的省份,此类省份自身吸引经济型酒店布局的实力较高,但周边吸引力较弱,局部空间差异较大。
在LISA分析过程中,从空间相邻的范围关系开始,观察到高高类型中显著的省份,经济发达;低低类型中显著的省份,经济发展相对低迷。LISA是空间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采取LISA观察到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经济学的核心-边缘理论相符合,也就是经济竞争力较高的区域和邻接地段关联密切,本地区各种决定酒店规划布置的因素的作用,对相邻区域具有较大的辐射,带动邻接区域经济型酒店的兴起。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我国经济型酒店品牌在空间上的总体趋势是相同的,分布变化趋势基本与我国经济地理阶梯分布相吻合。沿海分布多,内陆分布少;东部分布多,西部分布少;从东往西、从沿海向内地减弱。这说明区域的经济实力和消费水平在酒店布局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经济型酒店的空间布局表现出明显的省域空间差异,基本格局可以分为高高类型、低低类型、低高类型、高低类型。我国省域对经济酒店布局吸引力的空间差异性,表现为酒店布局吸引力较高的东部沿海省份和酒店布局吸引力较低的西北省份在空间上分别趋于集聚。酒店布局吸引力较高省份的邻接省份也有空间聚集的趋势,并主要集中在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及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京津地区。经济型酒店在高聚集区域的发展基本饱和,处于带动邻近区域发展的阶段。酒店布局吸引力较低的省域则主要集中在西北省份,其人口稀疏,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区域发展处于离散阶段。
(二)建议
我国经济型酒店可以采取3种空间策略。(1)区域中心降级扩张分布。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市场以中心城市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以中心城市为中心向区域内二级城市扩散,然后由二级城市向三级城市扩散。此策略适合区域性酒店品牌对地区市场进行巩固和渗透。(2)吸引力跳跃分布。将目标区域市场的优劣进行排序,选择和占领对集团发展最有吸引力的目标区域市场,同时对经济、政治、文化、市场发展不够成熟,但未来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择优布局。适合国内市场网络布局相对成熟的经济型酒店品牌发掘和拓展市场(3)中心巩固与跳跃分布相结合。对大本营地区进行巩固和分级渗透的同时,进行潜力市场择优的战略分布。适合正在进行全国范围布局的经济型酒店品牌。
[1] 陈均亮. 经济型酒店空间扩张模式的国内外比较[J].世界地理研究,2008(3):164.
[2] 冯冬明.经济型酒店:发展、问题、策略[J].旅游学刊,2006(7):58.
[3] 胡平,俞荫.经济型酒店管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32.
[4] 李飞.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空间扩散类型及其规律:接触扩散与等级扩散的理论视角[J].旅游学刊,2010(8):52.
[5] 李飞,何建民.中国经济型饭店市场选择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全国性与区域性连锁的对比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报,2009,30(4):24.
[6] 龙茂兴,马丽君.我国星级酒店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论坛,2008(8):20.
[7] 唐健雄,刘炼鑫,何倩. 经济型连锁酒店空间布局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沙市为例[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6(4):95.
[8] 唐健雄,何倩. 长株潭城市群酒店业空间布局研究[J]. 经济地理,2015(11):78.
[9] 许棣棠. 经济型酒店空间布局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
[10] 吴翔. 经济型连锁酒店的空间布局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11] 赵玮.经济型酒店的现状与发展策略探析[J].生产力研究,2007(11):1.
[12] 郭雅婷.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空间扩张模式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13] 邓群,沈世伟,庄汝龙.区域性经济型连锁酒店的扩张与收缩:基于南苑e家的案例研究[J].特区经济,2014(7):67.
[14] 安树伟,张晋晋.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区位选择研究:以锦江之星为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32(2):78.
[15] 陈晓艳,黄震方,胡小海.江苏省经济型酒店扩张的时空特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533.
[16] 黄薇,徐进进,马远军,等.基于ESDA的省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的区域差异空间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6(1):108.
Abstract: Based on the global and local autocorrelation theory, this study used GeoDa, ArcGIS and PASW statistics to analy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orrel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conomy hotels in 31 province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e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hole and the local distribution in the 31 provincial regions, that is, the economy hotel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Beijing-Tianjin regio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al economic strength and consumption level play a key role in the process of hotel distribution.
Keywords: economy hotel; space planning; space; economic strength; consumption level
(责任编辑:东红 英文审校:杨秋娜)
StudyontheLocationCharacteristicsofChineseEconomyHotels
LIU Wenjuan
(College of Tourism Management,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21, China)
F 590
A
2017-01-20
刘文娟(1993-),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企业管理、旅游教育研究。
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计划资助项目(1511308019)
1008-8075(2017)03-0027-06
10.13446/j.cnki.jlvu.2017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