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踞南天万里雄
——“一门四太守”的士燮家族

2017-10-18潘大林

西江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太守中原

潘大林

曾踞南天万里雄
——“一门四太守”的士燮家族

潘大林

在士燮故里苍梧县京南镇有一面硕大的石壁,上面刻着“汉士威彦先生故里”八个遒劲的大字。

看一个人的一生是否能有所作为,古人定了三个标准,那就是:立功、立德、立言,换言之就是建功立业、广播仁德、著书立说。

中国历史上符合这三条标准的人并不多,真能做到这三条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有的人能做到其中一两条,就足已青史留名了。士燮却做到了这三点,更重要的是,他是岭南最早进入中原人视野的人物之一。

士燮(136~226年),字威彦。陈寿在《三国志》中花了1700多字为他立传,对他称颂有加,而在此之前,中国的史书几乎都是中原人的历史,其它地方的人能被中原史官所注意并为之立传,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事。

古代岭南与中原有五岭阻隔,道路遥远而崎岖,只能通过灵渠和潇贺古道等与中原沟通,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沿漓江下桂江,到梧州汇进珠江;潇贺古道则沟通了湖南的潇水和广西的贺江。以中原文化为主流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沿着这些通道一路流传,既传播着中原文明的种子,又吸纳了地方文化的精华,两者互相影响、互相融合,开出了绚丽的岭南文化之花。

桂江是一条十分美丽的江,江水澄澈见底,两岸修竹碧翠、阡陌纵横,质朴的灰瓦黄墙的农家房子,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既保留了几分远离尘嚣的清静,也保留了几分淳朴的古风。

一千八百多年前,一位叫士燮的孩子,就诞生在桂江岸边一个士宦家庭,父亲叫士赐,汉桓帝时被任为日南(现在的越南一带)太守。他的祖先是山东汶阳人,为了避王莽之乱而南迁,到士燮已是第七代了。

当时正处东汉末年,中原战乱频繁,知识分子纷纷南逃避祸,士燮宽大为怀,收留了数以百计的避难者,其中不乏才识卓著的高人。士燮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与他们切磋学问,注解《春秋》,其见解独到精当。当时的袁徽写信给尚书令荀彧,对士燮大加称赞:“交趾士府君既学问优博,又达于从政,处大乱之中,保全一郡,二十余年疆场无事,民不失业,羁旅之徒,皆蒙其庆,虽窦融保河西,曷以加之?官事小阕,辄玩习书传,春秋左氏传尤简练精微,吾数以咨问传中诸疑,皆有师说,意思甚密。又尚书兼通古今,大义详备。”

这里面就有三层意思:一是于战乱之中保全了一方的和平安宁,这就是立功;二是收留了流离失所的难民,这就是立德;三是精心研究经学,且大有成就,这就是立言。

陈寿说过:“燮兄弟并为列郡,雄长一州,偏在万里,威尊无上……当时贵重,震服百蛮,慰佗不足逾也。”这就是说,士燮的威望,就连当年的南越王赵佗也没能超过。

后来,天下三分的大局已定,士燮主动向东吴孙权称臣,怕东吴不放心,还送了一个儿子去当人质,使南方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也许是应了“仁者多寿”的老话,士燮活到了九十岁才辞世,那已是东吴的黄武五年了。

从士燮一生的所作所为看,他是东汉末年难得的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之一,尽管他雄踞南天,却忠于朝廷、安定一方、招抚流民、潜心儒术,具有草莽军阀远不能及的政治胆识、治世才能和悲悯情怀,因而赢得了后人的称赞。

士燮四兄弟均为太守,所以后人有一门四太守之说,其实如果连同他的父亲,还有自署为交趾太守的儿子士徽、任武昌太守的儿子士廞,一家先后竟有七个太守之多。只是后来士徽没有以父亲为榜样,而是欲以武力割据一方,不与东吴合作,导致株连众兄弟乃至士壹等叔辈死于非命。所以陈寿忍不住慨叹:“士燮作守南越,优游终世,至子不慎,自贻凶咎。盖庸才玩富贵而恃阻险,使之然也!”换成现代的俗语,就是:没有金刚钻也揽瓷器活,结果可想而知啊!

现在,士燮故里的苍梧县京南镇,在当地叫抚河的桂江上,建起了一座集防洪、蓄水、发电、航运于一身的现代化电站。如虹的长桥静卧江波,大大方便了两岸的交通。大桥西侧的山坡上,有一面硕大的石壁,上面刻着“汉士威彦先生故里”八个遒劲的大字,这是京南进士罗栋材于光绪十四年请高崧乔手书、再让石匠刻上去的。京南街上那座“大人庙”里,也供奉着士燮的神位,其中有一个大理石雕的香炉,也是罗栋材敬赠的,炉身上还刻着“敬奉汉士威彦先生金炉”字样。

罗栋材之所以如此尊崇士燮,据说其中还有一段故事——

罗栋材是京南纯冲人,他曾以秀才之身多次应试不第,而他的弟弟罗梁材却早就在同治十年(1845年)就考中了举人,他心中当然很不是滋味,便终日想着这件事,还抱怨自家的风水不够好,精神也变得恍恍惚惚起来。一天夜里,他正在家中埋头苦读,一个峨冠博带的古人出现在他面前,原来正是当地先贤士威彦先生。

罗栋材连忙向他施礼,并问:“请问威彦先生,此来有何见教?”士燮微微一笑:“不敢言教,聊赠小诗一首而已。”罗栋材大喜,作揖谢道:“先生请讲。”士燮便口授五言一首:“一传潜心读,史通理自明。何劳青鸟子,文达自公卿。”诗刚念完,人就飘然而去了。

罗栋材正想追赶,却一下惊醒过来,那诗倒是牢牢地记在了脑里。细品诗意,原来先贤是要他认真研读经史,而不要相信风水。他恍然大悟,当下立定决心,发奋攻读,数年之后,果然考中了进士,被特授广东吴川县正堂兼理化州的官职。

尽管不知罗栋材是否真做过此梦,但由此仍可看出:即使时隔千年,士燮先生在读书人的心目中,依然是一面不倒的精神旗帜。

平南武林的清末进士朱方辉舟行桂江,泊京南时曾赋诗一首,抒发了对士燮的敬佩和感怀:

汉朝宫阙久成灰,

里宅何须恨废颓。

尚有勋名垂岭表,

不随蔓草没江限。

奇材蟠屈危峰老,

大局支撑半壁摧。

多少英雄漓水过,

凡人凭吊足徘徊?

责任编辑:陈薇

猜你喜欢

太守中原
让子弹飞
薛宣割黄绢断案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绿色农业逐梦中原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作出人大贡献
一个80后企业家的中原情怀
坐等太守上头条
冒充太守,得认识儿子
“太守”是怎样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