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陶渊明饮酒诗看其人生态度

2017-10-17王硕

现代交际 2016年21期
关键词:安逸陶渊明饮酒

王硕

摘要:与李白不同,陶渊明著《饮酒》二十首,前者是其嗜酒,他饮酒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当然,他的饮酒诗可以看出他对人生、对自然、对朝野不同的人生感悟。

关键词:陶渊明《饮酒》 安逸 人生追求

中图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1-0121-02

我们在写诗、鉴赏诗中常用到各种各样的意象。比如“长亭送别”“杨柳惜别”等等,而酒是众多意象中非常重要并且特别的意象。陶渊明创作的诗歌很多,其中被我们所熟知的就有《述酒》《饮酒》。萧统就曾以“有疑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来审视陶渊明的诗,以他自我的视角来挖掘陶渊明的人生态度。我们刚说意象很重要,同样的,写诗内涵尤为关键。陶渊明的写酒诗就很有内涵。其中他对人生方向的思考,他明哲保身的处世态度,远离俗世,归隐避世的人生哲学,即便遗留到今天,也同样能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一、表现出对自然安逸生活的无限向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句话表明陶渊明的归隐,并不是像其他人那样隐居,远离人世,而是居住在安静平和的小村落,徜徉在山水田园之间,安然自得。“晨曦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偶有名酒,無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渊明以一种醉的姿态来写自己农耕,整日与田园、庄稼为伴,显然他农耕的目的并不是维持生计,他所追求的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与山山水水做伴。一日清醒一日沉醉,他游离其中,乐此不疲,开荒南山,扶锄躬耕,他这样和一般农民绝无二样,每日劳作,农耕,茶余饭后邻里欢聚一堂。在朝为官,上有君王,下有百姓,左右皆是朝廷大臣,那种生活让陶渊明感到身心俱疲,于是他回归田园,饮酒作乐,醉情于山水。他不去管那些高官厚禄,只想做一个简简单单的务农老汉,不必再感叹人生苦短,和邻里纵情饮酒,这才是陶渊明心之所向。他的诗多处描写田间劳作,劳累之时一壶清酒便可以褪去所有忧愁,在这田间地头没有君王没有大臣,只有一起饮酒作乐的朋友。大家饮酒高歌,彼此之间毫无芥蒂,毫无保留,再也没有所谓的上级下级,不必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才是陶渊明回归平静,回归自然最开始的原因。陶渊明是晚年才开始写这一系列的饮酒诗的,那让他做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呢?相信了解过陶渊明的人都知道,他曾经三次入朝为官,又三次归隐山林,正是因为这三仕三隐,才让他的胸襟变得如此豁达,心态如此坦然。也可谓是仕途坎坷,不过如果不是经历这些,他又怎么会发现作诗写诗的乐趣,如若不是经历这么多挫折,他作的诗又怎会如此有内涵,有深度。他不仅仅是向往安逸美好的生活,同样厌恶官场的尔虞我诈。他没有一味地追求隐居辞世,而是乐于与大家沟通,和父老乡亲把酒言欢。他这种出世人世,介于之间的哲学,更是充分体现了他对美好大自然,对安逸平静生活的神往。

二、表明对当朝的批判与悲愤之情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社会黑暗和朝廷腐败是特别常见的现象,无论是宋元明清,盛唐,还是什么朝代,腐败黑暗的社会从来没有被改变过。尤其是封建社会后期,贪官污吏,任人唯亲,时刻不发生在当代,可是也并没有诗人将之与酒联系起来。那么我们可以说是当朝的政治现象造成了陶渊明嗜酒,大作饮酒之诗吗?显然不是这样的。陶潜年少时受到父亲、祖父和外祖父的思想熏陶,年纪轻轻就大有理想报复,他渴望入朝为官,大展宏图,能够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可谁曾想,他多次入朝为官,却无一次受到重用,究其原因,还是家境贫寒,他自己的才能根本不被人重视,只能担任一个小县官,因此他选择归隐。后又多次怀着对朝廷的希望,回朝任职,可结果还是一样得不到重用。就这样,在几次的反复中,陶潜认清了现实,下定决心与酒与田园为伴。那话说回来,陶渊明饮酒的目的何在,是在于饮酒本身吗?不是,陶渊明是借醉酒的姿态,来批判当时社会的不良风气。存在于那样的封建社会中,又在经历那么多坎坷后,陶渊明需要给自己找点寄托,自然而然酒就成为了陶渊明排泄痛苦、排解烦恼的一剂良方。在那个物质贫乏的阴暗社会,家道中落的陶渊明想一展自己的报复实在艰难之至。一方面,家庭的贫寒不能让他感受到任何一点优越感,反而使他在那个社会备受打压,一腔报国热情无处释放;另一方面,多次入朝为官,却始终不得志,年少的理想抱负于此时来讲都只是美梦一场。都说文如其人,从陶渊明的诗中就可以看出来他的为人,不愿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不愿就此沉浮官场。归隐便是他们这些文人墨客最终的去路。他以醉酒的姿态,大肆指责官场的黑暗面,指责是非颠倒,不问黑白对错,以钱和权谋利的黑暗社会。这样的指责不仅是表达悲愤的方式,也是在封建社会陶渊明深深的无奈之举吧!

三、表现出归隐避世、明哲保身的处世态度

陶渊明出生在魏晋时期,而我们学过历史的都知道魏晋是战乱时期,一朝一代,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不断的变革中,势必要牺牲很多人,他们会沦为朝代进步更替的牺牲者,为了这些断送金钱、权势、乃至性命。为什么李白面对贵妃敬酒、高力士脱靴都不为所动,一是李白一身傲骨。金钱权势并不是李白所追求的:二是李白深知这高高庙堂并不是他栖居之所。不过李白生在盛唐,那时候大唐盛世,要比陶渊明的境遇强上很多。陶潜生逢乱世,当他入朝为官,受到各种各样的打击时,他才发现他年少的理想与这黑暗的现实格格不入,两者产生矛盾之时。陶潜的心里也产生了矛盾,于是他用酒精来麻痹自己。使烦躁的内心得到了一点宁静。陶潜不愿意混迹官场,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可他也没有直言而上,而是避开了风口浪尖。用酒这个第三载体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于是才有了醉酒和借酒消愁一说。陶渊明生于乱世,那个动荡的时期,可能仅仅是一句话或者是一篇文章。便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所以选择躲避乱世,赋情诗酒,给后世留下如此宝贵的精神财富,难道不足以说明陶渊明的过人之处吗?那说到乱世,为何陶渊明的诗句并未被我们发现很多战争祸乱的句子,我想晚年回归自然,采菊东篱的他大概并不想再思索乱世的纷纷扰扰。读了陶渊明那么多饮酒的诗,并未发现直接描写或者间接描写他躲避祸乱的诗句。但是他本胸怀大志,意有所为,却选择归隐避世,怡然自得。陶渊明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就跃然纸上了。endprint

四、表现出陶渊明清高孤傲、豁达乐观的性格特点

大家都知道陶渊明后世被人称为“靖节先生”,从这点上就能看出别人对他的评价,高风亮节,清高孤傲。《饮酒》其三中:“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这里面讲的就是人们很想喝酒,却不肯饮酒,怕的是什么,怕自己的名声不好,而陶渊明呢?反其道而行之,他说人生啊,寥寥百年,时间啊,像闪电一样就流逝了,要是一直怕别人的眼光,这不敢做,那不敢做,岂不是荒废了这一生,又谈什么成就啊!于是他决定不随波逐流,坚持做自己,这点充分体现了陶渊明清高孤傲的性格特点。至于乐观豁达,前面我们说陶渊明在官场几度沉浮,经受了太多的挫折和坎坷。可是他竟然能“悠然见南山”,这样悠然自得的写诗、创作,又有几人能比的了!无论是在封建社会还是在科学进步的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压力接踵而至,因为这些原因,埋没自己才华的,伤害自己生命的都大有人在。可是你去追忆陶渊明的一生。从开始的以武力当一个小参军到后来被罢免,再回来任职,再被罢免,多少次的反复之后,也同样没有磨灭陶渊明的意志。不过他清晰的认识到官场并不是他最好的位置,归隐避世,写诗谈酒作画才是他最终的追求。我们不谈这是不是他的无奈之举,就说他留下的伟大诗篇,就足以让我们所有人仰视崇拜他。这样他怎能没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呢?陶渊明先生绝对配得上“靖节”这个称号,也因为以这个称号流芳百世。被我们后世所铭记。

五、陶渊明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我们平时经常拿来说。简单来说,身边的人和事都会改变我们的想法或者是性格。那同样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也会受到一定时期的影响,陶渊明生逢乱世,他的身上一定有很深的时代印记。东晋末期,朝廷动荡,都说商场如战场,那时候的官场也就好似一个战场,变幻莫测,在朝为官的人看似冠冕堂皇,实则人心惶惶。一个小小的错误就断送了一个人的仕途梦,更甚者拖累家族、株连九族。说走运者,说升就升,升官发财,光宗耀祖。首先陶渊明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其次他的家庭背景也给了他很深的影响,他家里世代为官,所以他从小就被影响着要入仕途,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因此他不断的努力学习,刻苦练习武术,然而天不遂人愿,不断的努力却遭受不断的挫折。于是他选择归隐,躲避纷扰,将全部的心思寄情与山水,没想到竟多了一份怡然自得。陶渊明最后的归隐是辞官而归,这里不仅体现出他看透官场的黑暗,并对此深恶痛绝。在他其他的诗句中也有体现。“归隐之后”他便没有了对名和利的追求,反而在山水田园之间找到了真我。有很多人从华贵的生活一下子跌到低端就会接受不了,一度想回归以前的生活,那是因为他们忘不了那么奢侈的东西,農民的辛苦劳作他们也做不了,那些贪婪的欲望一触即发。而陶渊明没有,他醉情山水,他的那些山水田园诗开创了田园诗的先河,留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供后人学习。这些东西所体现的价值是任何人都否认和忽视不了的。出生在官宦之家,还能具有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真是让后人敬仰。

六、结语

陶渊明,东晋末期的文学家、诗人、散文家,擅长写山水田园诗,是著名的田园诗派诗人。他在归隐之前就一直遍寻各地,希望能找到一个人间仙境,那里没有世俗的纷扰,“问今是何年,乃不知有汗,无论魏晋”。这是他在桃花源中的句子。也就是他遍寻的人间仙境,一个理想的社会。即便是诗人的想象,也同样寄托着诗人对安逸平静生活的向往。在写《桃花源记》之前,陶渊明还写过《归去来兮辞》,这是在他在对仕途心灰意冷后写下的,官场上没落,生活上也越来越困难,最后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回乡。隐居辞世,这点充分体现了他清高孤傲的性格特点。即便如此,他乐观的态度依然支撑着他,几度受挫。几度沉浮。并没有让“靖节先生”从此一蹶不振,反而让他寻到了适合自己的另一条道路,田园诗的先河就是因此开创。乱世之中,名利场上,依然不为所动,金钱诱惑,权利诱惑,都挡不住“靖节先生”心中的真我,毅然决然的辞官归隐,这份洒脱自然、不在乎名利又有几人能做到?前文我们多次提到陶渊明先生生在乱世,命途多舛,而他不选择同流合污,也不选择以死觐见,而是以酒做引,以醉酒批判现实,这番明哲保身的处世态度跃然纸上。

后世称“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确实,他的诗有60余首与酒有关,到只是借由酒这一意象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态度。他的饮酒诗诗风独特,语调平和,充满了自然之美,并将自己与诗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将自己的处世哲学,人生态度全部赋予其中,寄情于酒,寄情于诗。靖节先生高洁孤傲、豁达客观的人生态度为后世树立了典范。他的众多诗篇包含了人生的各个方面。有着无限的文化底蕴。蕴含着发人深省的道理,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仰,值得所有人去学习、钻研。

责任编辑:杨国栋endprint

猜你喜欢

安逸陶渊明饮酒
时间不会突然出现
陶渊明失败了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当爹妈最安逸的时刻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中西方饮酒文化大对比
与猫狗共饮酒
健忘森林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