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语文写作中的“真我”空间
2017-10-17张健
张健
从近年来高考作文质量提升的现状来看,高中生写作教学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学生们作文的语言越来越精练,技法越来越纯熟,写法也愈发老到,优秀作文屡屡被公众传播,然而虽成绩斐然,但问题亦十分突出。如多为应试作文,少有心灵随笔;多为大处着眼,少为小事入题;多是宿构雷同,少有别出心裁;多无病呻吟,少真情实感等等。这些说明了在写作过程中,高中生“真我”缺席问题突出,复制、剪裁佳作仿佛成为了当前写作的一股风潮,而且过于注重词藻华美,脱离生活实际。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原因在于一是学生本身生活体验的缺失,写作缺少鲜活、真实的生活素材;二是对于积累素材多采取苦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三是教育者片面化的“经典”引导使学生表达真我的情感被遏制。写作本身就应该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唯有如此才能成就经典作品,所以高中语文老师在写作教学中务必要放大高中生写作的“真我”空间。
一、帮助学生找拾“真我”之心
生活體验的缺失,加之教师有意或者无意的“典型”引导,就会让高中生渐渐对何谓表达真我,如何表现真我失去判断和方向。很多学生之所以下笔难,就是感觉自己的生活平常无奇,没什么可以放在作文中作为亮点去打动人心。其实在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已经将写作的重点表明清楚了,它要求写作内容应有“真实感与亲切感”,真实感不须多说,亲切感则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将生活的“原生态”反映出来,让写作的“镜头”关注亲切自然的生活;二是文中情感充沛能够让读者产生亲切感。那么对于涉世不深且阅读面不宽的高中生来说,怎样展现真我?教师要引导学生锁定生活中那些率真情境,每一个人物的对话、动作与情态都可以作为真实的但又艺术化的生活情境再现。如故事性不太强的记叙文,可以将自己生活圈中那些带有市井礼俗、乡野画面,或者是平常心下的人情世故作为素材,用鲜活的人生与生命展现真我生态。而对于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文章,则可以在故事冲突、矛盾的基础上,对最能够将人物特质展现出来的某个细节进行典型刻画。
如某学生在描写“王伯种庄稼”的场景:“今年因为天气干旱水稻欠收,不得已要种别的庄稼,固执的王伯看着自家的两亩水田,眉头拧起了大疙瘩,火辣的日头将他古铜色脸上如刀刻般的皱纹照的越发清晰,他叉起了腰,无奈却又安静的看着田中的水稻,如果没有水的话,扬花的稻子注定了会成为秕稻......”这种以干旱作为故事背景,对“王伯”典型细节再进行铺排渲染,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语言张力极为丰富。
二、引导学生关注挖掘生活本真
其实并非是高中生缺少生活体验,只是更多时候他们忽略了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如同人长期待在一个环境中对于环境的变化其反应就会变得迟钝一样。如果想成就优秀作品,展现与众不同或者是原生态的“真我”生活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在此之上有着深刻的独特视角,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们学会纵深挖掘生活本真,并用独到的自我视角将写作立意引向深处。一是引导学生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特殊”人群上,如睿智的霍金、求索的张海迪、守望的史铁生等等,找一找他们的共性与个性,以“残缺灵魂的站立”为题进行写作,这样的文章如何不能够成为优秀?另一方面,让学生们把关注点放在一些“特殊”领域,将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小视野通过高深立意进行映射,文章就会同时具有生命张力与生活魅力。如用农民工的故事去演绎爱与忧的生活主旨;用一篇文章、一首歌引发出对现代物质文明的思考等等,从内心深处去放宽人生境界,探寻生命本真,经典作品就是如此产生的。
三、为学生拓展更宽的写作空间
放大高中生语文写作的“真我”空间,并不是要让他们关注小我与自我,而是要让他们跳出“文本”的局限,走出“以小见小”的误区,拓宽自己的视野,大胆地对作品进行创新,从“真我”发现“新我”,从“新我”树立“大我”。要让学生们学会如何从“小角度”生发出“大我”境界,让自己的文章有高瞻远嘱的巍峨与挺拔。要引导他们关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栏目,时刻把握住时代脉搏与时代主旋律,用别致新颖的构思引发深思,引人注目。如针对当前中外共同关注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议的胜利召开,学生们从中体会到的是什么?某生在文中写道:“习近平总书记在英国进行演讲时,用了一个很棒的方法让英国更多的民众产生了了解中国的愿望,他从英国人最为喜爱的莎士比亚谈起,他提到了莎士比亚在创造了英国不朽文化的年代,中国同样有一位叫汤显祖的人,他创作的《牡丹亭》至今成为经典为人欣赏……这种用文化来消除西方对中方的抵触情绪,无疑是睿智的。同样,我们也看到了文化的力量……”。
写作的核心永远都应该是从自我出发,围绕“我”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与自己这种“四维关系”进行体验之后的文字与情感的呈现,才能够成就真正的精彩作品。生活或者是平凡的,观点也许不能够成为权威,但这并不妨碍学生们在文中大胆地表现自我、表达真我,语文写作最需要的就是让学生们能够大声地告诉别人和自己——“我很重要!”。
参考文献:
[1]王德凤. 以生为本、展示真我、创新出彩——浅谈个性化作文教学[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0,(10).
[2]许春卉. 在“考场作文”和“真我作文”间找到一些平衡点——关于高三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 学周刊, 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