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精读与思考 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2017-10-17刘正

当代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邹忌语段孔乙己

刘正

一篇课文,要能理解文章的中心,需要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文本解读。虽然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应该面面俱到,但必须进行精读,因为这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精读语段,能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余映潮先生说:精读训练就是细细地读,精致地读,分析地读,品析地读,赏析地读。精读训练既读完文章,又训练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以段为基础,指导学生精读语段,认真思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那么,如何做到精读语段,领悟中心呢?

阅读文章,要领悟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首先要理解段落,而理解段落中每一句话的意思是理解段落意思的基础;其次,还要理解句意。

一、精读词语

《孔乙己》是人教版下册所选的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作者借科举考试落第的孔乙己的悲惨故事,反映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同时揭露了这种制度下冷酷无情的社会风貌。

(1)精读: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來,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2)思考:本文用字准确,本语段体现出作者用词的妙处:“便排出九文大钱”一句中“排”字对刻画孔乙己形象有什么作用?“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一句中的“绽”字十分传神,结合文义,谈谈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哄笑”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通过词语的分析,理解了作者对这一人物形象所寄托的感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者将批判矛头对准了封建制度、科举制度。

二、精读句子

《那树》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散文,作者王鼎钧先生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含蓄地表达了对自然界宝贵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课文描写的是一棵树,其实是写人类的生活,写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一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本质性的思考,具有很深刻的思想。要想在一两节课上把这篇课文理解透彻,如果不深入研究文本的话,那是很难做到的。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呢?除了通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外,我认为精读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精读中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能有效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1)精读: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的每一平方公分仍绿。绿世界的残存者已不复存,它果然绿着生、绿着死。缓缓的,路面上染上旭辉;缓缓的,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她们戴着斗笠,包着手臂,是树的亲戚。扫到树根,她们围年轮站定,看着那一圈又一圈的风雨图,估计根有多大,能分裂多少斤木柴。一个说:昨天早晨,她扫过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她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她甚至说,有几个蚂蚁像苍蝇一般大。她一面说,一面用扫帚画出大移民的路线,汽车轮胎几次将队伍切成数段,但秩序毫不紊乱。对着几个睁大眼睛了的同伴,她表现了乡村女子特殊的丰富见闻。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告诉体内的寄居者。于是小而坚韧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牠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离巢时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匝,表示了依依不舍。这是那个乡下来的清道妇说的。这就是落幕了,她们来参加了树的葬礼。

(2)指导学生思考:语段具体叙述了哪些事件?这些事件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为什么用传说表现大树叹息和蚂蚁搬家这些内容?传说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作者细致描述“蚂蚁国”里的事情有什么用意?通过思考,明白了作者的写作主旨: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三、精读段落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记叙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得齐国大治的故事;细致地刻画了邹忌这样一个精明能干的谋臣形象,并给人们以深刻的思想启示,即告诉我们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1)精读: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思考:邹忌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理解了这个问题,也就理解了文章中心思想。这一段是课文的中心部分。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推己及人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了进谏的主旨,犹如当头棒喝,一针见血,使其猛醒,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他为什么敢下这样的结论呢?一是邹忌曾任齐相,是国家的重臣,言不在私而益于公,所以他无所顾忌;二是以小见大,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国君的受蒙蔽,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利用精读这种训练方式,能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邹忌语段孔乙己
浅谈中年级“语段学习”实践策略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富贵不能淫》阅读题
邹忌比美
孔乙己(下)
孔乙己
语段教学,语文教学之“纲”
邹忌形象的另一面
如何压缩新闻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