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思维定式:教师培训的终极“后手”
2017-10-17马希良
马希良
【摘要】教师培训是教育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教师培训项目日趋增多,但很多培训的效果却是言人人殊,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条件下,教师通过互联网可以轻松地学到很多东西。在现实中,很多参与培训的教师大多都有一种“抱希望而去,带失望而归”的感受。笔者认为,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破解已形成的思维定式,而不是因为“培训”而“培训”,为了“培训”来“培训”。一方面,培训方式要打破“教育”到“教育”,从“培训”到“培训”的定势思维。另一方面,通过培训破解广大教师长期在教育教学中已形成的思维定式。破解之道,不外乎两点:一是积极开设好通识思维训练课;二是认真上好思维训练课。
【关键词】教师培训; 思维定式; 思维训练;课程教学
教师培训工作千头万绪,但工作总是有轻重缓急,波浪起伏。有人说教师培训重在培训的内容,如果内容正确、新潮、前沿,那么教师培训就会顺风顺水,一路前行。有人说教师培训重点在于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通过技术创新,达到吸引受训者眼球的目标,进而获得良好培训效能。也有人说教师培训关键在于先进理念引导,学用结合,注重观摩教学,将所学致用,推进区域教育教学发展进步等。这些观点从不同侧面点出了教师培训的意义所在,但我们认为教师培训的真正目的,也就是终极“后手”则是通过培训的实施,破解广大教师长期在教育教学中已形成的思维定式。
我们知道思维定式,在学习、工作的最初阶段是有益的、积极的,但随着学习、工作的不断深入,其消极性也就显露出来,成为阻碍学习、工作进步的因素。因为人生活在客观世界中,安于习惯性思考,就像黑格尔提出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观点一样,人们在思考问题或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想的或者要去做的就是努力去符合客观现存的一切,产生对某种事物可做改善的想法时,往往会收到这样那样的思想的制约、拖后、干扰,进而怯于实施、运作、创新。
其实相类似学习、工作中的思维定式,在我们中小学教师的学习、工作中比比皆是,一样存在,而且大有习惯成自然之势。这种不良的思维定式,也是我们新课程改革进行十几年以来,在一些地方、个别学校成效甚微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学校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管理僵化的原因所在。
教师培训简而言之,就是进修提高,矫枉过正,查漏补缺,检视修复。所以教师培训工作意义非常重大,我们不论怎样设置培训课程,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进行培训,但最根本的就是把培训的哲学目标要确立为破解业已形成的思维定式。这样就从办学方向上保证了教师培训,不在是因为“培训”而“培训”,为了“培训”来“培训”,“培训”还是为“培训”的,从“培训”到“培训”的教师培训怪圈。说到底,教师培训之所以把培训办成从“培训”到“培训”,其实就是现下解决教育问题中时空见惯的从“教育”到“教育”的做法。这种做法本身没有错,但它没有把问题放在整个社会大背景中去拿捏、思考、衡量、破解,这是管理方式方法上的思维定式在作怪。
毋庸置疑,要破解教师培训中把培训办成从“培训”到“培训”的简单、重复、本位主义式的问题,就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一是积极开设好通识思维训练课。总结过往的教师培训,要么是按学科培训办班模式,要么是按不同岗位培训办班模式。这两种培训模式,就学科、岗位来说,应急尚可,但培训的内容、形成、方式、方法等仍然是从“教育”到“教育”,从“培训”到“培训”的解决问题的习惯性思维方式方法,也就是定势思维的方式方法。所以它不利于教育教学中日积月累,集腋成裘式存在的现实问题的解决。因此,創新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就是要打破原来培训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把以学科与岗位为核心的培训课程设置,转变为以思维训练为培训向导的课程设置。即以思维训练为抓手,打破原先教师培训以学科、岗位分野,知识、能力为导向的培训模式。
二是认真上好思维训练课。首先,要认识教师培训中的思维训练课的性质、方法、目的。教师培训中的思维训练课是一门创新思维训练课。课程训练的主要方法是“假想法”。 假想法一般分为两种:1. 假想希望法,就是以“希望”的手段或策略提出的假想方法。究其性质而言,是一种不受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的束缚,辅之以积极、主动的思考方法。2. 假想推测法,就是以“推测”的手段或策略提出的假想方法,有点类似于英语教学中的“虚拟语态”。它是思考一种不可能发生的事,假如发生以后会怎么样的思维过程。其意义在于运用这种思维方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可以产生无限的想象力,生成无与伦比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它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假想训练,减少学校教育环境对教师思维的影响,把广大教师从习惯性教育教学思维中解放出来。其次,按照假想法的原理编写好培训教材。确定好以假想原理编写培训教材的原则:1. 编写中,不能把培训教师当成学校人,而要当成社会人的原则。2. 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要基于社会整体大背景之中思考的原则。思维路径不是从“社会”到“教育”,而是从“教育”到“教育”。也就是把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放在区域、社会、世界中去思考。最后,构建以培训课通识基础课的课程论培训体系,开展教师“假想法”思维培训训练。具体培训训练方法有两步:第一步,假想的建构。尽管这种训练被称之为假想,但并不意味着就是毫无边际的空想,而是基于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过往经验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带有普遍性与偶发的特殊性的问题来展开假想设计,富于目的性、针对性。第二步,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教给受训就是要收集有关假想落地生根的各种教育教学技术与教育教学信息,还要对假想落地生根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可能性,充分展开想象,予以穷尽。培训尽可能做到体现“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