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语文课堂的起点
2017-10-17徐越
徐越
高效课堂应该从教师设置的“灯塔式”教学目标开始,既然是指引航行的灯塔,一定有一个是最亮的,这个最亮的目标应该足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让他们始终如一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行,当然沿途也会有许多预想到或没预想到的收获,最终轻松愉快地完成一次次学习任务。
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主战场是课堂教学,课程资源开发的主渠道也是课堂教学。“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甚至提出“决胜课堂”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国内外教学变革的重点都集中在课堂教学上。但是,现实中依然存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甚至无效的状况。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时间+汗水”的大量补课,导致师生负担过重,教学质量却不尽如人意。特别是体校学生,大量的体育训练消耗了学生很多体力和精力。笔者认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特别需要研究解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有效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性
“有效教学”是由英文“Effective instruction”直译而来。但是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问题,在我国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课题。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课堂教学效率”既十分熟悉,又令人颇感困惑。尤其是一线教师,正确认识和理解“有效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考查一堂课的教学效率,主要从教学目标达成性(学习收益)和时间规定性两方面入手。如果把我们取得有效收益所消耗的时间称为“有效教学时间”,把教师和学生投入在课堂中的时间总量称为“实际教学时间”,便得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量化公式,即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效率是指课堂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率。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价值量度。简单来说,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就是看在规定的时间(教师讲授)里学生有没有收益。如果学生学了没有收益,即便是课堂气氛很热烈,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二、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做的工作很多,但本文只想从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心理机制出发,具体谈谈教学目标的设置对一节高效课堂可以贡献的最大价值。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的“目标教学理论”强调:“目标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也不能忽视教学目标这一环节。
教学目标是任何一节公开课或日常课都需要教师用心设计的起点。这节课要讲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应学会什么都是教学目标需要涉及的问题。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主线,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美好愿景。一切教学形式和内容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也是评价一节课是否优秀的主要标准之一。现实中,有的教师一进课堂,便开始讲课,课堂气氛也较活跃,知识讲述也很清楚,但听完课后,令人感到不知道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尽管也有的教师在导入新课后总是要说:下面我们这节课要讲××内容。但是这样说仍显得笼统,学生真能听得进去吗?这样的课从课堂的导入开始,就已经开始低效了,学生的学习也势必会感到盲目。其实,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人同一时间只专注于一个简单而明确的目标,行为才更能被引领。鉴于此,我们一节课甚至几节课为什么不能设计一个教学目标作为最亮的那个灯塔始终引领着老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呢!也许有老师会质疑,教参上或考纲上要达成很多目标,只设置一个那不等于没完成教学任务吗?笔者想说的是:第一,你设置的这个目标是最亮的那个灯塔,是方向性的,在通往这个灯塔的路上并不影响沿途完成其他的教学任务。第二,你能否有本事让学生通过“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一下子记住你预设的这个“唯一”教学目标。毕竟每个学科的老师都在争相占有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越来越懈怠,感到学习时时要努力费劲。
“无意注意”是学生毫不费力的不随意注意,但是需要刺激源具有足够的新奇性,足以使主体的注意力不自觉的趋向刺激源。一座最明亮的灯塔而且这个灯塔还要足够的与众不同,现实中往往不存在这样的事物,只有靠老师自己去建造了,这对教师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再加重,笔者死磕自己,亲手建造起一个个这样的灯塔,引领他们完成一次次的航行,关键是这一次次的航行要愉快且轻松。笔者也从一次次死磕自己的过程中收获了知识和乐趣,也完成了自我的提升。
举几个教学中的案例。笔者教学《﹤物种起源﹥绪论》这篇课文,以往教学都是中规中矩地设置几个教学目标然后一个一个去解决。突然有一次,笔者发现这样教学真是辱没了这部伟大的著作,辱没了达尔文。于是我翻阅了达尔文的伟大著作《物种的起源》和达尔文传记《你知道和不知道的达尔文》《达尔文与小猎犬号》。最终我给这篇课文、两个课时设置了唯一一个教学目标:两任船长为什么会自杀。当我抛出这个问题时,全体学生的“无意注意”立刻投向我。当我成功接收到强烈的好奇信号时,我才完整地抛出了我的问题:达尔文以博物学者身分,随英国海军探测船舰“小猎犬号“(The Beagle)环球航行五年,小猎犬号的前一任船长由于忍受不了常年的海上漂泊拿起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小猎犬号的继任船长罗伯特·费兹罗伊在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后也举枪自杀了,为什么?两节课我们为了解释这个问题,“顺带”着解决所有的常规教学目标,甚至还解决了课堂上临时生成的一些问题:如罗伯特·费兹罗伊为什么要自杀而不是杀了达尔文,什么才是科学家必备的精神。这些问题的思考深度和质量远远超过教案或考纲给我们设置的教学目标。并且我在课堂上提到的一些参考引用的书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主动向我借阅,甚至有些学生直接自己买来读。
笔者再举一例:《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著作最璀璨的一章,无论部分研读还是整体鉴赏对中学语文教学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对于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想要在有限的课堂完成对他的解读、赏鉴又是件不现实的工作。但我们无法回避他的成就与影响。所以,不管是人教版的中学语文教材还是苏教版的中学语文教材都采取了节选的方式来以点带面地介绍赏鉴这部伟大的著作。并且两个版本的教材不约而同地节选了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中的大部分内容,并据内容定名为《林黛玉进贾府》。以往每每教学此课都觉得好多教学目标要达成,往往要用四个或更多的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总要读一遍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但是课文很长读完一遍基本需要一节课的时间。怎样保证这节课的效率,思考再三,我只提出一个最简单的教学目标:这篇节选文章很长但却有一个字出现了几次且隐藏很深,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钥匙,甚至是理解红楼梦的钥匙,不知道谁能找到。结果你可以想象,每个同学都睁大眼睛找,竖起耳朵听。最终找到了这个字就是“洋”。我简单引导:联想生活中的“洋车”“洋火”“样画”“洋钉”知道“洋“就是进口的。进一步明确“洋”字与其它名词组词,是近代中国出现的一种组词法。第二节课我又设置了一个单一的教学目标:选段中“洋”的东西,谁在享用。领带起对王熙凤、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的分析和探讨,甚至带出贾政和贾赦的对比介绍。第三节课我又设置了一个单一教学目标:“洋”的东西代表西方进口的,说明西方货物已经进口到中国,随着货物进入中国的还有什么?怎么验证你的观点?学生经过引导很容易会思考思想文化也会传到中国。然后再用这个去理解贾宝玉“與众不同”的性格特点就水到渠成了。
第四节课我又只设置了一个单一教学目标:作者曹雪芹有意隐去故事发生的年代,你能根据“洋”推测出它的时代吗?关于《红楼梦》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原著中直接表述的几乎没有,并且由于作者有意假托“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使得故事发生时代背景更是难以看清。并且对时代背景的探究好像与《林黛玉进贾府》的课堂教学关系不大。但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必须努力做到课堂教学能够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和对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一些经典名著的阅读教学。于是我给学生介绍:因为中国近代工业不发达,国人使用的一些物品都是由外国人生产或直接依赖进口,所以这些物品名前都相应的加了一个“洋”字(与第一课时生成的结论互相印证)。现在看来,这个“洋”可以给我们透露出故事发生的大致时代背景。据史书记载,1684年,康熙独具灼见,海禁始开,钦定了四个通商口岸。一直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一直奉行有条件开关政策。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相对发达,外国货品也相对繁多,当然这些物品仅限于皇室和豪门贵族专享。当然小说的著述并不等于历史的记载,但由于曹氏家族当时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联系,和对外贸易的有关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插入曹雪芹及父辈祖辈的介绍),所以曹雪芹在他的著作中才能反映出有关对外贸易的情况,也给我们提供了探究时代背景的线索。从而也理解了资产主义经济和思潮已经开始入侵这个封建主义大厦。从而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和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衰落命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这类的“灯塔式”教学目标越来越多,如教学《祝福》时,四个课时我只设置一个教学目标:是谁谋杀了祥林嫂?为什么?最后用“大道至简,悟在天成”这句话送给自己,在日复一日的教学过程中,用心上好每节课从用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目标开始。让自己的课堂成为一个高效的课堂,更成为一个让学生不感到乏味充满趣味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美)洛林·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