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
2017-10-16高丽艳
高丽艳
摘 要: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感情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就从明确古诗词教学的作用、教学体现以读为本、抓住诗眼是关键、巧妙提问、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几方面来谈古诗词教学的一些粗浅的见解及做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加强学习;累积知识;学生主体;显象教学
一、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我文学素养
俗话说“迷时师度”,语文教师在诗词教学中担当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而有意义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只有以渊博的诗词知识、以崇高的诗词审美情感为核心,大力提高自我的文学素养,才能感染学生,才能够提高初中生学习诗词的兴趣爱好,为他们学好诗词注入强大的动力,才能够面向全体中学生,从而将诗词教学推上新台阶。
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当中,会潜移默化的接受语文教师的熏陶,通过耳濡目染从语文教师那里获取能量。恰恰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培养孩子的大语文观,所以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教授好古诗词必须加强自我的学习,提高自我的文学素养,给中学生以人文“关怀”,为孩子探索美好的诗词世界点亮前行的明灯。
二、理解知识,累积知识
当学生背诵和阅读诗歌时,要先培养对诗歌的感性认识,然后加强诗歌方面知识的累积,这是帮助学生学习诗歌的有效方法。通过理解,学生对诗歌会有新的认知,这是学生背诵和阅读诗歌的前提,更是学生朗读和背诵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诗歌时,若不能真正地理解,那么记忆也会缺失牢固,更不能真正看懂诗歌的含义。例如,在学习李白《月下独酌》后,教师需要先向让学生理解《静夜思》,由于这首诗歌每个学生都会背诵,可以在诗歌表达中让学生率先体会出思念故乡的主题,但是学生的理解多数有赖于教师讲解,教师是提供情感主题理解的关键,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时,要结合学生自己的情感经历,让学生可以良好地感知诗歌的意境,并且感受诗人的形象。让学生体会诗人内心的痛苦,诗人远离家乡,也很想念亲人,在万家团圆的日子,看见窗前的明月有悲凉之感。学生面对此情此景会联想自己在外打工的父母,也是好久未见,这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适当地和家长打电话,进行视频聊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的引入,对情感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在结合自己情感经历的过程中,深刻理解诗歌内容。
三、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孔子在教育学生时曾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中我们也常说“强扭的瓜不甜”、“偏染得花不上色”等,这些话语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应该积极的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首先,我们不能违背学生意志,采取强硬、简单粗暴的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我们的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之上,才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古诗词是一件美好而又快乐的事,是一种美的享受和精神的盛宴,从而爱上语文课堂,增加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比如,学习李白的诗歌,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李白一生的豪放不羁,洒脱乐观,如一位飘逸不群的仙子出于浊世而不染。让学生了解李白天资绝高,性格清奇,嗜酒如命,诗才如仙。这样,学习《行路难》、《将进酒》等名篇,我们就不会让学生觉得满篇豪放奔迈,却不知思想主旨。
四、显象教学法在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古诗词是用语言表达含义,很多诗人能够做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王维,在王维的《辋川图》中就能够深切地体会到诗画合一的情境。
比如王维的《终南山》(人教版九年级),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雄伟壮大。首联写是对远景的描述,里面掺杂对艺术的夸张,表现出山的高远。颔联主要是对近景的描述,身在山中之所见,写出云气的变幻,移步变形。颈联写山南北的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形态。最后写入山穷胜,找投宿人家。“隔水”二字写出了作者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远望”。全诗里面景、人、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动静结合,如同一幅山水画。
运用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思,读者可以凭借自己对事物的感官理解,了解诗人的情感。其实语言的叙述性是非常容易描述,但是情感的表达很难通过语言给人呈现出来,因此,古诗词的魅力在于能够把语言符号转化为鲜活的意象。
比如在讲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人教版八年级),作者就是运用明月表达自己的心情。明月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件,但是在作者的思想寄托下,表现出生命或者很多东西的不完美。月亮的缺憾代表人生的不完美,只能通过月亮来表达美好的祝愿。
想象是把一些抽象变成具体,把平面变得更加立体,让静止变得更加灵动,体现出古诗词的本色教学环境,通过人为的景像呈现,让学生把一些创设的情境通过大脑加工,转变为具体的场景描述。如果在教学的时候,有些场景运用语言表述感觉很困难,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引入提升整体的教学。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经典,因而在传统文化发展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另外通过各类方法的教学,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各类情感的抒发方式,并且对学生今后文化素养的养成有較好的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连春,论述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
[2]王继刚,畅游古代诗词,传承文化经典——谈初中语文古诗词的创新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