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前导入策略之我见
2017-10-16张顺
张顺
摘 要: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个关键的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加入课堂的学习非常的重要。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根据经验,我对课前导入有下面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前导入;方法
语文教学的导入,是语文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它是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是实际教学的前奏,起着“引子”的作用。好的导入会像磁石一样紧紧抓住学生,控制课堂,达到“立片言以居要”的境地,发挥引起悬念、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一、音乐导入法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活离不开音乐,美妙的歌曲可以感染人的情怀。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歌曲,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融洽师生关系,又可以释怀学生心灵,在轻松愉悦环境中感悟新知,获得学习的乐趣。贝多芬说过: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早在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移风易俗,莫过于乐”,并把音乐列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音乐能熏陶人的性情,能抒发人的情感。现在中学生很爱听音乐,大部分学生都有随身听,所以在学习高中语文时,我就利用学生爱听音乐的特性,用与课文相关的音乐导入新课。
如在学习《再别康桥》时,我就用黄磊的歌曲《再别康桥》导入新课,再配上优美的康桥风光,学生们很快乐就被吸引过来了。当上《鸿门宴》时,我找了屠洪刚的《霸王别姬》,课堂上音乐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学习文本的轨道,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教《孔雀东南飞》时,又让学生去找歌曲《孔雀东南飞》,学生提前对课文相关内容有了解,课堂再用歌曲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视频导入法
现代的课堂都用多媒体,我们上语文时就要好好的利用这一功能,高中课文很多被都拍成电影或电视了。电影、电视虽有虚构成份,但主体是符合历史真实的,其中有不少与课文知识相关的情节,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地运用,能烘托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在学习新课时,我们尽量把这些资源利用上。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我让用相关的视频教材导入新课,效果非常好。还有学习《祥林嫂》时我先让学生去看相关的电影,上新课时学生们就很能把握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如学习《荆轲刺秦王》时,让学生先去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课堂导入时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了许多相关的知识,也更容易理解荆轲在易水送别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那种悲怆感情。
用视频来导入,学生不仅感到新奇,对相关的知识也有感性认识,从面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故事导入
中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课时,先讲述“梁启超妙对杏花联”的故事。有一个十岁的儿童,一天随父到朋友家做客。他被院里一株蓓蕾初绽的杏树迷住,便偷偷地折下一枝放入袖筒里,这一微妙之举,恰被其父及朋友家人看到,他的父亲虽没言语,却为此而惴惴不安,一心想不露声色地暗示一番。为活跃气氛,父亲便当众对他说:“开宴前,我先出一上联,如能对好,方可举杯,否则,只能为长辈斟酒沏茶,不准落座。”他不知父亲用意,毫无思想准备,但凭腹中的才学,自信不会出丑,于是满口答应下来。父亲略加思索,作出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他聽后一惊,恍然大悟,但也未显失色,随口对来:“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对联一出口,堂前喝彩不已。他就是梁任公,既是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又是文坛上的著名学者。学生不仅为梁任公小时的才华聪敏所折服,而且想急切了解他作为学者的人格魅力,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新课之中。
四、情境导入
刘勰《文心雕龙》中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陆机《文赋》中说:“心游万仞,精骛八极。”皆言情境的创设,要有激情,有想像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运用语言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进入新的教学情境,从而为课堂教学开了个好头。如学习《祝福》一课时,有的教师这样导入:大雪满天,狂风怒吼,爆竹声声。在现代文学人物画廊里,艰难地走出一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发蓬松、目光呆滞的四十上下的女人。那又瘦又长的左手提着一个装着一只破碗的竹篮,干枯的右手拄着一枝下端开裂的长竹竿。她就是祥林嫂——鲁迅著名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一个惨遭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这篇小说——《祝福》。
总结:
当然,新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远不止以上这些,究竟选择何种导入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因人制宜,因课制宜,一切从实际效果出发,切忌生搬硬套。我们只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所蕴涵的理念,认真研究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才能得心应手、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才能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望林.试论如何创设高中语文魅力课堂[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08期.
[2]郑宇.浅谈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价值追求[J].才智2010年22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