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产品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10-16杨海东毛成才��
杨海东+毛成才��
摘要: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节点。但是,由于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业生产主体零散,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农业合作社发展实力不够雄厚,农产品销售市场狭小,产品以传统的现货交易为主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使得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农产品“难卖”现象突出,农户经济增收困难。培育和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推进“农超对接”等多渠道销售模式经营,开拓“互联网+”的现代营销方式,是消解云南“直过民族”地区产品“卖难”的关键路径选择,也是实现云南“直过民族”脱贫致富的重要方略。
关键词:云南“直过民族”;农产品销售;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6.029
1问题的提出
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口较少民族,简称为“直过民族”。云南省内境内有独龙、德昂、基诺、怒、布朗、景颇、傈僳、拉祜、佤等9个“直过民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施行了各种举措扶持“直过民族”地区建设发展,多种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高产良种的引进,改变了“直过民族”地区传统低效的农业生产模式,农业生产实现了丰产增收,广大“直过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
但是由于云南省“直过民族”地区多位于边境山区、高山峡谷地带,生存条件艰苦,自身内生动力不足,外界经济发达区外溢效应有限,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滞缓,社会经济面貌处于发展边缘。云南“直过民族”地区整体贫困程度仍然较深、贫困面大,成为当前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长期以来,大批学者纷纷集焦于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问题的探究,他们走村串寨,了解云南“直过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并多角度剖析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发展路径。白武(2005)认为,制约“直过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因素有:传统思想观念落后、投入不足、政策配套落后等。王元辅(2007)研究指出,制度性障碍使“直过区”发展缺乏软环境支撑,生产力水平低下使“直过区”缺乏市场竞争力,投入不足使“直过区”发展陷入恶性循环,社会发育程度低使“直过民族”内生动力不足,最终是“直过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滞后。并从社会环境、基础设施、人才培养、产业发展、资金筹措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直过民族”地区发展的对策建议。刘文光(2010)认为,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复杂,具体表现为:群众“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商品经济不发达,水土利用不当,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吸毒人员多等,指出党和政府只有根据这一系列制约因素施行相应的措施,“直过民族”才有可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上述前辈学者关于“直过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成果,对推进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价值,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云南“直过民族”发展问题奠定了殷实基础。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大多是就问题本身来讨论”,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发展中存在问题还需要进行全面解读和研判,对发展制约因素进行深入透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本文在全面吸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农产品产销微观视角探究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并据此罗列几點推进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策。
2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产品销售中存在问题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民经济收益以农业为主,农业是他们实现温饱的基石,也是他们实现“口袋有钱”的交换物资。然而,当前农产品“难卖”问题阻碍着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民财物转化为钱物。厘清农产品销售存在问题,成为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民实现“口袋有钱”的突破窗口。
2.1销售主体零散,交易处于弱势地位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户种养的农产品自行按家庭需要计划出售,农户资金累计匮乏,大多农户都是“卖一点东西,有点钱花”,他们出售产品的目的就是换取货币,并把所得货币用于购买生活用品或它物。如果所出售产品 “卖不出”而不能实现货币转化,则意味着自家的生活必需品或其它需要“钱”的事宜不能处理,农户为了能把产品“卖出”,他们在交易谈判中处于劣势地位,贱卖产品,甚者还让商人随意宰割。
三台山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也是云南最早推行“民族直过”政策地区之一。当前,三台山地区主要有三台山和拱别两个街子,笔者多次到三台山拱别街走访调查,时逢街天拱别村寨的农户都会在街上摆摊出售一些农产品,他们出售产品以“把”、“碗”、“堆”等为计量单位出售。当地农产品生产规模有限,农户出售的产品数量不多,前来购买产品的生意人或顾客也是寥寥几人。虽然仅有几个农户在街出售一些农产品,但因卖家少而产品难卖。农户为了能把自己的产品交易成功,一则是农户之间相互间竞争降价“促销”,买一送一,甚至是买一送一堆;二则是商人或买家发觉当地农户急切卖货弱势行径后,又进一步压价。最终使得农户的产品价格低廉,所生产的产品卖出了,但是收益微薄,甚至是血本无归。
2.2产品运销条件恶劣,市场交易范围有限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由于交通运输条件坎坷和市场规模狭小,农产品交易流通时间间隔长,农产品销售呈现出很强的地域限制。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是农产品走入市场的关键要素。由于大多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地势陡峭崎岖且山高谷深,晴通雨阻的交通情势,既不利于农产品的快速运销,同时运输成本高昂。马托人背或牛拉是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运输模式。为了免除运输劳苦或费用开支,有些农户自行选择在家中出售产品,不过这种交易价格大多都低于街市价格。比如云南德宏芒市的一个名叫邦达的景颇族村庄,由于交通运输条件险恶,农户种养的产品的很难运销到外地。2016年街市上的玉米价格平均大约是一元一市斤,但商人到邦达村农户家收购价仅为七角一市斤。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产品的交易地大多就在离村寨最近的街市(也称街子)。每逢赶街时日,农户把农产品运输到街子,并寻找一个地点摆放农产品等待生意人前来购买。街子上都有专门从事农产品收购的生意人,农户通过对比几个生意人的买价,选择价格最好一家出售自己产品。这种在街上销售农产品,因为生意人之间有一定的竞争性,农户经过“讲价还价”能得到比较好的价格。但是,云南“直过民族”地区街子,一般中午1点前左右就结束,农户出售产品最佳时间在早上9点到10点半左右,有些农产品因为购买者少或错失热卖的黄金时段,其所出售的产品不能卖到好价格或卖不出。如果街子天不能成功卖出自己产品,意味着要等到下一次街天,时间间隔多为5天左右。商品交易时间间隔长,农产品流通范围有限,大多农户为了减轻产品多次运销成本或及时实现“物到钱”的转化,时常不得不贱卖自己的产品。endprint
2.3传统交易方式占主导,产品市场预测分析力弱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产品销售方式主要采取现货交易,人货同行,实物交易,现金收付。而通过企业或超市等大规模购买商家进行的长期性的信用交易和“互联网+”等现代交易方式很少。此种传统的交易方式既增加了农户物流负担和农产品储运损耗,还限制了农产品交易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导致产品交易交易效率降低,而且也增加了农产品买卖各方在农产品所有权获取或转移过程中的市场风险和交易费用。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业生产以个体农户为单位,由于受到自身主观认识能力、自身所处地的信息不畅通能制约,农户在经济行为决策中的理性是有限的,农户难以准确把握农产品的市场动向,缺乏对市场的敏感性。农户种植作物品種选择随市场价格的波动而不断变更,有一种农作物市场价格好,各地农户也即蜂拥栽种同一作物,导致出现种植产品同质化严重,待作物成熟,因产品出现供过于求而价格低廉,农户辛劳一年不仅没有收益,甚者还出现亏损问题。
2.4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合作社带动力弱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业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我粮食需求供给,农户在有限的土地上,依靠自家的劳动能力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生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成为特色农产品营销链条中的实力主体,很难在市场上拥有竞争力。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几乎没有农业龙头企业,最近几年,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部分村寨已经组织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有些农户也积极地参与了合作社。但是总体而言,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业合作社发展实力不够雄厚,发育不够成熟,承担经营风险能力弱,对农户经济效益增收的带动作用有限。
由上可知,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进程滞缓,农产品销售主体零散及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是致使当前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产品“卖难”问题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或延续成为阻梗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户“口袋有钱”的羁绊。
3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产品销售对策分析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云南补齐短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节点。探索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民实现产品卖得出且卖得好方略,已成为破解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发展滞缓的金钥匙。本文结合所梳理出的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探究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寻求破解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产品“卖难”的几点对策。
3.1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户农业生产规模狭小,信息流通不畅等因素影响,产品销售谈判处于弱势,产品卖不出或卖不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产环节能更多地依靠市场行情组织“订单生产”避免盲目投资,可以为广大的个体农民与市场之间搭建桥梁,实现信息的有效交流,克服农民信息滞后的困局。农业合作作社已是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最佳载体。在流通环节组织“农超对接”等平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农民市场谈判地位和延伸了农产品产业链条,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据《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报告(2006-2010)》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收入普遍比非成员同业农户高出20%以上。培育和发展农业合作社也成为破解云南“直过民族”地区产品产销难问题的路径。
首先,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帮扶,努力建立和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纽带链接各个分散而弱小的农业生产民户,通过“组团”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破解“信息闭塞困境”,从而在市场竞争与交易中获取平等的地位,取得“讨价还价的”竞争资质,实现产品不愁卖和能卖好价的目标。
其次,发掘和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致富带头人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头脑灵活,敢以冒险,敢以实践,有敏锐的眼光探索致富路子,他们在进行多样化生产经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推动力量,通过他们的引领示范,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一个村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参照。
3.2积极尝试和推进“农超对接”等多渠道销售模式经营
“街子”一直是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中最为重要的销售终端。这种传统的零售终端不仅存在诸多无法规避的问题,比如质量难保证和经营不规范等,同时还使得产品流通半径和辐射范围小。
近几年来,涌现了大批学者专注于农产品产销问题研究,许多学者主张“农超对接”等多种经营方式。比如,我国学者安玉发(2011)通过研究农产品产销对接方式与鲜活农产品价格的关系,提出政策选择应该通过增加和拓展农产品产销渠道,形成农产品产销对接多种渠道相互之间竞争和互补的格局,鼓励“农超对接”、“农餐对接”、“社区配送”等多种农产品产销对接方式形式;胡定寰(2006)研究提出为有效强化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联系,政府应该鼓励“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超市”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方式发展。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人口规模不大和商品需求消耗量有限等因素影响,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各种大综合性超市或者大型酒店、餐馆等数量有限,超市、餐馆等农产品的批发进货与农户进行订单交易力度有限,“农超对接”、“农餐对接”等产品销售渠道发展还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随着云南“直过民族”地区高速公路、航空、高铁等高效迅捷的交通运输方式修建开通和运用,为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运销省内外各地提供了可能。云南“直过民族”大多位于光热充足地区,利用优越的气候资源优势,种植生产特色农产品,探求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特色农产品,利用现代交通工具运送各地。
此外,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大多位于中国与南亚和东南亚国界接壤边界,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推进,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因优越的区位优势而具有了对外发展的广阔空间。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不断扩大产品营销市场。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产量和质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endprint
3.3努力开拓和运用“互联网+”的现代营销方式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链系统效率低下,农业现代化程度依然很低,产业链面临“内忧外患”。农业作为最传统的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和运用,将成为改造传统农业和发展农业的一个新方向。通过运用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平台,不仅能改变农产品营销信息不对称的导致的困境,还可以通过网上及时的供需信息解决农产品销售的卖难问题。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经营模式,是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加速器,农业互联网将贯穿农业生产、销售等系列环节,线上线下农业服务一体化成为实现现代农业综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于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网络覆盖点有限和农户受教育水平低等因素影响,“互联網+”的现代产品销售方式推广运用存有一定的困难。据此,首先要加大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信贷优惠等系列政策措施方面给予扶持,以光纤接入和新一代移动通信为重点加快假设高速宽带网络,努力解决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网络普及率低、上网速率慢和网络服务不够丰富等问题。其次,大学生村官是农民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的引导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协调者和服务者。当前,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各村寨大都有村官和驻村工作队,村官和工作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充分发挥和运用大学生村官和驻村工作队等工作人员才智,将他们作为云南“直过民族”地区推行“互联网+”的现代产品营销方式的示范者和开拓者。通过村官和工作队的宣传和操作示范,将当地农户生产的产品进行包装优化,利用电商平台实现农户产品线上推广和交易,农户可以从“互联网+”中获取实惠,培植农户树立“互联网+”的产品营销理念。
4结语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既是是我国实现边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点,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核构成。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由于受到历史、人文、区位等因素影响,当地农户所生产种植的农产品“卖难”现象突出,不仅挫伤了农户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还极大地阻梗了农户经济收益的增添。培育和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推进“农超对接”等多渠道销售模式经营,开拓“互联网+”的现代营销方式,已成为消解云南“直过民族”地区产品“卖难”的关键路径选择,也是实现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户“口袋有钱”和走向脱贫致富的重要方略。
作者简介:杨琎(1991-),女,江苏无锡人,硕士在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专硕(MPACC)专业,研究方向:公司治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