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我国高校境外办学
2017-10-16孙进陈小露
孙进++陈小露
根据教育部2002年12月31日发布的《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暂行管理办法》的规定,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是指高等学校独立或者与境外具有法人资格并且为所在国家(地区)政府认可的教育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合作,在境外举办以境外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或者采用其他形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实施高等学历教育、学位教育或者非学历高等教育”。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境外办学工作的开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十六章第五十条明确提出“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教育服务”。2016年出台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提出了“鼓励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配合企业走出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境外办学,稳妥推进境外办学”等目标。
从历史发展来看,我国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活动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过40多年发展,我国高等学校境外办学规模和范围逐渐扩大。根据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数据,截至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的境外办学机构有4个,境外办学项目有98个。从规模上看,我国高校境外办学取得了很大进展。不过,与我国高等教育总体规模相比,还有很大上升空间。此外,我国高校在境外办学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学历互认、办学模式、质量保证等。
结合国内外学界研究,我们对我国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提出以下建议:
从政府方面来说,要为我国高校境外办学提供资金保障,同时继续扩大签订学历学位互认协议的国家规模。政府在战略上的重视程度影响着高等学校境外办学的方向和规模。同时,除了战略上的重视之外,对外向型国际交流给予資金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学历互认问题是境外办学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制约我国高校走出去的因素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一直在做相关的努力。截至2017年4月,我国已与4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24个)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未来应进一步扩大学历互认国家,使我国的学历学位与更多国家和地区接轨。
鼓励高校独立境外办学在境外设立分校。通过对英美澳等国家大学境外办学状况的研究,我们发现我国高校的境外办学模式还比较单一,大多采用中外合作模式,较少采用海外分校模式。海外分校模式指的是高等学校在海外建立分校,学生可以在分校完成全部的学习内容及参加考试,并且获得该高等学校学位的办学模式。中国高等学校境外办学的第一家独立机构是苏州大学于2011年在老挝举办的苏州老挝大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我国质量高的大学还是比较多的,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的优势及地域合作优势,在合作比较多的国家或地区开设分校,促使境外办学模式多样化。
优先举办具有比较优势或者特色的学科。《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暂行管理办法》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境外办学应当优先举办具有中国高等教育比较优势或者特色的学科,并充分考虑所在国家(地区)的需求及发展特点。”目前,我国境外办学在汉语专业上投入的精力相对比较多。其实,除汉语之外,我国的传统文化诸如中国戏曲、中国建筑、中国医药等也是非常有中国特色和优势的专业,比较容易吸引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国外学生,未来可以加强设置这些专业。
开发适合国外学生学习的教材和教法。中外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有所不同,因此,在境外办学的高校要重视研究所在地区学生的学习文化,采用适合当地学生的教材和教法,而不能只是照搬中国的教材和教法。孔子学院总部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计划在汉语教学方面“加快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加强教学案例库建设,注重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克服话语体系和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探索出外国人易于接受的教授汉语和介绍中国的方式方法”。中医药等传统专业的教学也应该仿效这一做法,开发适合当地学生的教材。
提高我国高校境外办学相关人员的质量。首先,提高境外办学管理队伍的素质。为此,不仅要在管理人员的筛选方面严格把关,力求选拔出既懂管理又通晓所在国文化的尽职负责的管理人员,还要重视对其进行定期培训,以及考核和评估。其次,要对专业教师队伍的质量进行严格监管。除了专业知识和能力之外,任课教师还应该熟悉所在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掌握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定期接受培训和考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国外的学生可以接触到一流的教师和管理者,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魅力。
加强我国高校境外办学质量评估和论证。我国高等学校赴境外办学能否取得成功,关键还在于办学项目的质量是否能够得到所在国学生和就业单位的认可。为了保证并持续提高境外办学的质量,我国政府应该出台专门的用于专业认证与机构认证的法律和法规,新设或者委托国内外现有的认证与评估机构,对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学习项目乃至海外分校进行定期的评估和认证。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应大力资助国内外科研机构对我国境外办学项目进行跟踪调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探索解决办法,或总结和公布成功的办学经验。另外,有意赴境外办学的高校应事先委托国内外科研机构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和学习者分析,以便针对特定的国家(地区)和学生群体量身设计课程和项目。 (作者孙进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陈小露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