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更多黄大年式优秀教师
2017-10-16杨宇陶冶
杨宇+++++陶冶
师者,国之重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立德树人,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丰富和发展党的教育理论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工作,强调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并对广大教师提出殷切希望,希望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五年来,教育部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深化体制改革,强化管理服务,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改善教师待遇,维护教师权益,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教师队伍的国际培养与引进是我国教师工作的重要部分,海归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伴随着日益猛烈的回国潮,越来越多的海外优秀人才回国执教,在教育和科研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70%以上的高水平大学的校长、90%以上的“长江学者”,都拥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黄大年、钱易、施一公、潘建伟、陈十一……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们正是新时代海归教师的杰出代表。
立德树人
为教师培养和成长“扣扣子”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要创新教师管理制度。强调要健全加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培养、培训和管理全过程,构建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在准入招聘和考核评价中强化师德考查。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建立教师国家荣誉制度,加快形成继承我国优秀传统、符合时代精神的尊师重教文化,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教师是根本的根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心部署、扎实推进向黄大年学习的活动,是当前教育系统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要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大力培养和造就黄大年式优秀教师,建设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的通知》,拟从今年开始,每年评选认定一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其评选指标体系高度凝练了黄大年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青年为基。重视教师就是重视未来,关注青年才能赢得未来。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关系着高校发展的未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未来,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未来。
据统计,截至2016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578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116万。而且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中青年教师成为主体,目前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有160.2万人,其中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69.83%,大约有110余万人,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拥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
青年教师处于自身成长的关键时期,其身份、学历对广大青年学生乃至普通公众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工程。
五年来,教育部先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文件,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构建学风建设制度体系,加大青年人才国情研修培训力度,持续组织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举办“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国情研修班,选派青年拔尖人才、“青年千人”到中央党校等地学习。
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综合处负责人介绍,中共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高校主要从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健全青年教师选聘和人才储备机制、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完善优秀教师传帮带团队协作机制、造就青年学术英才和学科带头人、优化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制度环境、保障青年教师待遇和工作条件等方面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而“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则被摆在了首要位置。
公派留学
让更多中国教师“走出去”
中国教育要走向世界,中国教师必须先走向世界,必須拥有一批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教师。近年来,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密切配合教育部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规划和部署,在支持教师出国研修、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方面发挥了独特的积极作用。
据国家留学基金委副秘书长张宁介绍,中共十八大以来,通过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和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等,共选派5万余名优秀教师出国研修,提升了国际视野和国际化水平,在高校国际化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配合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等国家战略,国家留学基金委还专门设立了面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的人才培养项目。据统计,仅在国家留学基金2016年资助留学的6.2万名学生学者中,60%是学生,40%是在职人员,而在职人员中绝大部分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此外,国家留学基金委通过设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国内一流的学生,到国外一流高校或科研机构,师从一流的导师,攻读博士学位或进行博士联合培养,为高水平师资培养后备力量。据统计,这些项目的留学回国人员,超过八成进入国内高校或科研机构工作,其中约1.8万人进入高校工作,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建设注入了国际化的人才和力量。endprint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教学法,对于教师的授课成效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国外一流大学在教学方面的经验和先进做法,也值得借鉴和学习。
国家留学基金委精心遴选国外院校,精心设计项目课程,选派高校一线教师,以成班方式派赴教育发达国家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经验,提高教学能力。十八大以来,共派出72个班次、2146人。
2015年专门设立“高等教育教学法出国研修项目”,选派高等学校和高职院校一线教师,按专业分班,派往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丹麦、新西兰等教育发达国家,专业涉及理科、工程、农业、医学、经济、法律、管理、英语和高等职业教育等专业领域。
该项目教学效果日益凸显,起到了立体辐射作用,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国内高校双语课程建设提供了平台,为我国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提供了有力支持。山西农业大学是我国唯一一所设在县里的大学。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教学法项目,该校一次选派了36位一线农学专业教师赴国外研修。这些教师回国后为学校带来了明显的变化,他们改变了课堂,改进了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过去,出国留学主要是高校教师的“专利”。而今,随着我国出国留学工作的不断推进,中学老师乃至贫困地区的老师,也有了“走出去”学习进修的机会。
十八大以来,国家留学基金委共派出1491名中学教师出国学习教学法,其中,专为扶贫而设立的项目就派出教师891人。这类项目是在中学英语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的基础上,针对贫困地区师资培养,于2013年、2014年分别设立的面向滇西边境山区和西部连片贫困地区中学英语骨干教师的出国研修项目。仅滇西56个县就派出了407位中学英语教师赴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留学,主要学习国外的英语教学法。这些教师回到滇西的课堂后,他们在学生眼里不一样了,在其他教师眼里不一样了,在自己家人眼里也不一样了。他们改变了课堂,改变了学生,影响了团队,影响了学校,提升了学校的英语教学水平。这些“国际范儿”的教师们,正在书写中国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随着2022年冬奥会的临近,建设体育强国、实现“体育强国梦”也成为国家留学基金委工作重心之一。
从2015年开始,先后在中法、中英、中美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框架下开展校园体育教师及教练员留学项目,通过国内外理论学习、现场实践和实地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国外先进的学校体育教学方法和训练理念。2015年至今,共派出校园体育教师(教练员)1441人,包括足球、篮球、橄榄球、田径、游泳等项目,其中赴法711人,赴英374人,赴美356人。此外,还与国家体育总局合作设立了体育类人才公派出国留学项目,专门为2022年冬奥会培养参赛办赛人员及竞技项目教练员、科研人员。
人才工程
把更多海外留学人才“请回来”
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16年我国留学回国人数达到43万。从改革开放到2016年年底,我国已有322万留学人员完成学业,其中超过八成人员回国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的背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才政策和环境的不断优化。
今年3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回答有关留学人员“回国潮”的问题时,介绍了教育部为留学人员回国提供的服务和支持举措。一是为留学回国人员建立绿色通道,让他们回来办各种手续通畅一些;二是为他们提供事业条件,比如,“春晖计划”资助海外留学人员短期回国搞研究;三是提供岗位,支持高校引进各类人才,比如“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同时为他们搭建平台,通过人才推介会、洽谈会等,让他们在平台上寻找机会;四是为在海外留学人员进一步提供全面、综合、周到、方便的留学服务。
据教育部国际司留学工作处副处长赵娜介绍,“春晖计划”自1997年全面实施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集留学人员短期回国服务项目、合作科研项目、学术休假项目为一体的系列活动计划。中共十八大以来,“春晖计划”共资助在外高层次人才1200余人短期回国服务,资助科研合作项目近1000个。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设立于1998年,致力于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回国,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在已聘任的1440名“长江学者”当中,90%以上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230多名讲座教授全部来自海外。
为了使国内高校人才引进和留学人员求职实现有效对接,教育部每年都会向全国百余所重点高校征集留学人才引进需求信息,整理汇总并通过广州、南京等地举办的大型海外人才交流会,以及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的平台进行发布。中共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已累计发布岗位需求信息5万余条。
据统计,中共十八大以来,有超过3.4万名拿到博士学位的留学人员回国,其中约85%进入高校工作。全国高校共有2675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占该计划引进总数的70%。其中有近2000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占该项目同期引进总数的83.3%。众多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尤其是青年海归人才进入高校工作,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层次,扩大了高校教师的国际化比例,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制度保障
营造“海椒”干事创业“新生态”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发表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从“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彰显了一个泱泱大国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的胸怀和决心。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
教育部积极贯彻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部署,多次专题研究中央的文件精神,出台有利于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性文件,全面推进教育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2016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激发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的生机活力。
据教育部人事司人才与专家处处长方永生介绍,在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印发后,经过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教育部党组今年7月印发了《关于加快直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突出高精尖导向,围绕“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科学制定引才规划,明确引才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和优先次序。重点引进活跃在國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高层次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青年专门人才。要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来华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支持高校面向全球公开招聘院系负责人、学科带头人。
《意见》要求教育部直属高校充分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作用,坚持充分尊重、积极支持、放手使用的方针,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参与专业决策、领衔重大项目,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扩大对外交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要完善支持配套政策,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在生活上提供更多便利,在工作上提供更多机会。
今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党组积极贯彻落实这项工作,出台了《教育部党组成员联系服务专家办法》,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加强对专家的团结、引领和服务,通过强化政治引领,做好公共服务,解决实际困难,支持专家干事创业。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根本在教育,关键在教师。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教育和教师的作用愈发凸显。海归教师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高度重视教育和教师的时代背景下,广大海归教师正以黄大年为榜样,以黄大年精神为引领,脚踏祖国大地,胸怀人民期盼,紧扣时代发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只争朝夕、深入探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海归教师正在中华大地尽情发挥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