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凤城市传统柞蚕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7-10-16

辽宁丝绸 2017年3期
关键词:凤城市柞蚕蚕茧

刘 磊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凤城 118100)

辽宁省凤城市传统柞蚕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刘 磊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凤城 118100)

在深入调研凤城市柞蚕产业状况的基础上,总结了凤城市发展柞蚕生产的优势,阐明了影响柞蚕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巩固提升传统柞蚕业的发展建议。

凤城市;柞蚕业;发展现状;建议

1 凤城市柞蚕生产概况

中国作为世界上柞蚕业资源的第一大国,2000多年来,其茧、丝产量一直居世界第一位。柞蚕茧产量占世界90%,中国同时是世界柞蚕业科技成果的集中发源地,一直保持着柞蚕业实用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几乎全部的柞蚕业实用技术均出自中国。在柞蚕品种改良与种质资源研究、柞蚕放养方法的技术革新、柞蚕病虫害防控、柞蚕场建设与利用、柞蚕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始终引领着世界柞蚕产业的发展方向[1]。其他几个柞蚕生产国包括印度、朝鲜、格鲁吉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目前所使用柞蚕品种及实用技术相当于中国20世纪50~60年代的水平。几个欧洲国家,仅有少量的柞蚕生产,利用的柞蚕种都是20世纪60~70年代从中国引进的传统品种,至今也没有柞蚕实用技术研究的相关报道。柞蚕业在我的家乡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已成为家乡农村一项重要的增收致富渠道。丹东市现有柞蚕场200万亩,其中凤城市有柞蚕场150万亩,年放养柞蚕1.7万把,产茧1万吨左右,产量占全国18℅、全省20℅。凤城蚕业直接产值3.5亿元左右,相当于凤城市当年农林牧渔业直接总产值的10%左右,蚕业社会总产值达10亿元左右。经测算凤城市每年有8万多人依靠柞蚕业生活,占凤城市总人口的14%。蚕农仅70天时间就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日均纯收入300元左右。全市100%的镇区、93%的村及88%的居民组都放养柞蚕,有广泛的群众养蚕基础和很强的技术优势,全国柞蚕研究的中心“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座落在凤城,为发展凤城市柞蚕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2 凤城市发展柞蚕业的优势

2.1 柞林资源丰富

凤城市现有土地面积806万亩,林地面积616万亩,有林面积580万亩,其中柞林450万亩,有150万亩柞林开发为柞蚕场,其中40多万亩是群众靠养蚕收入自发建造的人工柞林,占柞蚕场面积的27%。

2.2 自然条件适宜

凤城市隶属于丹东市,位于丹东市的西北端,东邻宽甸满族自治县,南靠东港市,东南与振安区交界,西与岫岩满族自治县接壤,西北与辽阳县相连,北与本溪满族自治县相邻。地处东经123°32′至124°32′,北纬40°02′至41°06′之间。全市下辖17个镇,3个乡,面积约570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0万人。沈丹铁路、沈大高速公路过境,交通便捷。

凤城市处于中温带亚湿润区内,属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7.7℃。一月平均气温-10.9℃,最低气温-32.6℃;七月平均气温23.3℃,最高气温36.7℃。年平均降水量950毫米,多集中在七八月份,无霜期167天左右,是全国乃至世界柞蚕生产三大基地之一。全市柞蚕场面积在县区中居全国第二位。是柞蚕生长发育的最佳地点,其资源丰富,蚕场植被良好,降雨量充沛。

2.3 科技优势明显

作为中国现代柞蚕科学研究和世界野蚕研究中心的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为凤城市蚕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是全省其他县市所不具备的。该所一直在柞蚕实用技术研究的各个领域引领着中国乃至世界的行业发展方向。在柞蚕新品种选育与资源保护、柞蚕病虫害防控、柞蚕场生态建设、柞蚕放养技术及柞蚕良种繁育等研究领域都具有国际领先的学术水平。建所以来,共取得213项专业科技成果,占全国柞蚕科技成果总数的70%,这些成果已成为中国柞蚕业的主要科技支撑。特别是5项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及7项省部级一等奖等重大科技成果构成了中国柞蚕生产的核心技术体系。目前柞蚕生产八大关键技术均为该所发明创造,培育的新品种应用面积已占全国柞蚕生产总面积的80%,柞蚕病虫害防治及小蚕保护育、纸面产卵等项关键技术在全国的普及率达90%以上,柞蚕业科技贡献率已经超过60%,新成果取得直接经济效益100多亿元。全所生产的柞蚕种市场占有率达50%,蚕药市场占有率达95%。同时,所内还保存着占世界总量60%的柞蚕种质资源。

2.4 致富效果显著

凤城市蚕区农民常说“吃粮靠种田,花钱靠养蚕”“种地带放蚕一年顶两年”。近年来,随着柞蚕丝价格上涨,柞蚕茧价格突破36元/公斤。蚕茧商贩的抢购,保证了蚕茧销售渠道畅通,交易时期短,充分证明蚕业属于典型的高效特色农业,2014年春蚕种价格达到历史最高位的2000-2500元/千粒,秋柞蚕茧价格最高达每斤19元。养蚕农户纯利润10万到几十万的随处可见,明显的致富效果大大激发了农民放养柞蚕的积极性,预计2015年柞蚕放养规模将增加20%以上。

2.5 养蚕队伍稳定

凤城市柞蚕生产已有300多年历史,全市100%的镇(区、乡)、93%的村及88%的居民组都放养柞蚕,全市近2万户农民以放养柞蚕为生,懂得养蚕技术的农民近5万人。

2.6 增值空间巨大

柞蚕茧原料的充足供应,为柞蚕资源的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柞蚕业的不断发展,柞蚕资源的综合利用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养蚕不仅限于缫丝织绸,而且在食品、保健、医药、日化及农业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柞蚕科学研究逐步形成了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核心,将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改良柞蚕生产性能和茧、丝品质,建立完善柞蚕生物反应器外源基因表达生产系统,开发柞蚕生物潜能,将柞蚕放养业由单一的丝绸原料产业转变为“柞蚕——丝绸”、“柞蚕——食品”、“柞蚕——药品”、“柞蚕——生防”四位一体的新型产业,将一个曾被称谓“打渔闹玄”最不稳定的生产经营项目变为低风险、高回报、快致富的农村优势产业。

3 影响柞蚕业发展的因素

3.1 柞蚕场资源大幅度减少,对保持全国最大的柞蚕业基地不利

丹东市是全国主要柞蚕茧生产基地,原有丰富的柞蚕场资源,因三次重大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公益林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仅保留200万亩,其中凤城市原有柞蚕场200万亩,现仅有150万亩。丹东市与“十五”初期320万亩相比减少37.5%,全市有1.4万农户不能养蚕,每年农民养蚕收入减少近3亿元,对发展我市特色产业和保持全国最大的柞蚕生产基地不利。

3.2 部分农民养蚕采取掠夺式经营,影响了柞蚕场生态环境

受传统的体制影响,加之柞蚕场资源有限,不能满足每户都能放养柞蚕的需要,许多地方采取轮放或投标使用蚕场的做法。为了多产蚕茧,蚕农增加投种量,使蚕场超出了担蚕能力,造成了掠夺式经营的局面。同时,由于连年过度放养柞蚕,使蚕场得不到休养生息,也影响了蚕场的使用功能和生态环境。

3.3 柞蚕场建设投入匮乏,制约了柞蚕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经调查,凤城市每年各级财政部门投入资金3000万元左右。而占凤城市有林面积27%的柞蚕场年投入仅用于森林管护、建设等10万元左右,相当于投入凤城市林业建设资金的3.3‰。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加上农民建设柞蚕场积极性不高,现有柞蚕场内的20%左右空闲地被闲置,从而影响了农民增收和柞蚕场生态环境改善。

3.4 缫丝织绸规模萎缩,柞蚕系列产品深加工滞后

丹东市原有40家丝绸加工企业,到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蚕茧资源减少影响,只有10家丝绸企业维持生产,其余企业转产或停产。2009年由于柞蚕丝产量减少,每吨柞蚕丝价格由2008年的每吨15万元上涨到40万元,2010年又突破50万元,目前仍然达50万元左右。丹东市缫丝加工企业又增加6家,维持在16家左右,其中凤城市4家,每年加工柞蚕茧6200吨,可产柞蚕丝300吨,丹东市其余1.2万吨蚕茧大量外流或割茧卖蛹。除柞蚕茧缫丝外,尽管我市部分企业生产蚕丝被、蚕丝服装、化妆品等产品,但柞蚕蛹、蛾等系列产品的深加工严重滞后,同时所有柞蚕系列产品缺乏自主品牌。

4 巩固提升传统柞蚕业的建议

4.1 合理规划山上资源,稳定现有柞蚕放养规模

柞蚕生产是凤城市农村传统的商品生产项目,是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优势产业,也是具有巨大综合效益的行业。首先,蚕业能给农民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特别是在蚕区,蚕业是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具有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其次,蚕业能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蚕业是凤城市农村一项重要产业,农民需要长期利用它的资源,就必须保护好它的生态环境以便永续利用。同时,柞树具有其他树种所没有的强劲再生能力,凤城市每年蚕场更新30万亩左右,能给凤城市农户带来20万吨左右的烧柴,靠“柴米油盐糖醋茶”生活的山区农民由于有了蚕场正常更新的枝材,才不会把斧头伸向森林。再次,蚕业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凤城1.7万户放养柞蚕,加上生产经营蚕茧系列产品等加工人员,共计有8万人要靠柞蚕行业吃饭。因此,建议针对全市柞蚕场资源进行普查,在普查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山上资源,“宜林则林、宜蚕则蚕、宜果则果、宜药则药……”。根据凤城市农村实际,全市柞蚕场面积应稳定在150万亩,同时,落实好蚕场的长期承包政策,让农民安心建设和管护蚕场,减少掠夺式经营的破坏行为。

4.2 增加投入,加大柞蚕场管理和建设力度

根据国家等生态保护相关政策,发展蚕业生产只能依靠现有柞蚕场资源,但目前仅凤城市二、三类蚕场就近80万亩,砂化、稀化、矮化部分面积较大。为提高柞蚕场林地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建议针对这部分柞蚕场采取林业一样的造林补助政策,充分调动农民建设柞蚕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建议,用在蚕场内开矿、作业等缴纳的森林植被恢复费等资金反哺蚕业,用于柞蚕场建设。在此基础上,各级蚕业主管部门应加大柞蚕场管理和技术指导力度,最大限度提高柞蚕场单位面积产茧量和郁闭度,达到柞蚕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高的效果。

4.3 扩大宣传、政策拉动、信贷保障,盘活现有蚕茧加工企业,实施柞蚕资源生物产品产业化工程

面对全市丰富的蚕茧资源,应在深加工上下功夫。要广泛宣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客商到风城投资兴办蚕茧加工业。要制定优惠政策,尤其是信贷政策、减免税政策,盘活现有停产的蚕茧加工企业。支持和扶持企业上规模、上水平,搞好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柞蚕产品的研制和生产,培育风城柞蚕产品的自主品牌。要进一步加强蚕茧市场建设,规范市场管理,通过兴建蚕茧系列产品批发市场吸引国内外客商。通过各方面积极有效的工作,真正形成蚕茧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使柞蚕业发展壮大,成为全市经济中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传统的支柱产业。同时挑选技术上已经成熟的“柞蚕雄蛾油”、“柞蚕胚胎精华素”、“媚灵丸”、“九如肝泰胶囊”、“雄(雌)蛾营养保健酒”、“柞蚕蛹虫草”等产品中的2~3种,通过招商引资,合作开发等形式进行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实施柞蚕资源生物产品产业化工程,拉长产业链条,提高整体行业产值与综合效益。再创凤城市传统柞蚕产业的辉煌。资助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No.CARS-22),省科技攻关项目(No.2014209001)。

1.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中国柞蚕[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中国柞蚕品种志[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李喜升,李树英.柞蚕资源综合利用研究现状[J].辽宁丝绸,2007(3)

4.逄玉军,张曼殊,王雨晨.柞蚕种繁育高产配套技术[J].养殖天地,2008,(9):32

5.从娟.凤城市柞蚕种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几点意见[J].北方蚕业,2010,31(1):48~52

6.王德胜,杨旭,吕守鹏.加强柞蚕种管理的几点意见[J].北方蚕业,2009,30(3):62

C

1671-3389(2017)03-04-03

猜你喜欢

凤城市柞蚕蚕茧
吉林省柞蚕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
咬破死亡的蚕茧
柞蚕茧系统分形研究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柞蚕新品种“川柞3号”选育报告
跳绳
巴中市柞蚕3项地方标准正式实施
浅谈凤城市小浆果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