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同构异化背景下设计学专业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

2017-10-16喻峥人

辽宁丝绸 2017年3期
关键词:同构感性异化

喻峥人

(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河南郑州450007)

科研同构异化背景下设计学专业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

喻峥人

(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河南郑州450007)

通过例证法、比较法等分析高校对设计学硕士的科研要求,比较设计学硕士与其他硕士的科研前景,提出设计学硕士的科研同构现状。在分析设计学硕士科研基础薄弱,科研平台狭窄及科研思维异化的基础上提出设计学硕士的科研异化事实。从而针对设计学硕士科研同构异化问题提出培养符合设计学硕士实际情况的超感性思维、跨学科思维及多元化思维等科研思维形式。

设计学硕士;科研同构;科研异化;科研思维

科研能力是衡量研究生素质的一个标准,而正确的、先进的科研思维是培养研究生突出科研能力的基础。设计学硕士一般都是接受了多年的艺术培训,与理工类硕士具有比较大的思维差异,因此,对设计学硕士的科研思维培养的研究亟待进行。

1 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同构

1.1 院校对硕士的科研要求同构

作为艺术人才的培养,设计学硕士的科研素质应该区别于理工等其他硕士培养,但是现行的硕士培养方案往往没有对其进行异化对待。作为院校,在硕士培养过程中,没有针对设计学硕士制定独特的培养方案,设计学硕士素质考核与其他硕士的素质考核几乎没有差异,如表1所示,是几所设有设计学硕士学位的高校对硕士毕业条件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修满学校规定学分,其次是学术活动的参与或者小论文发表,同时具备以上两个条件才可以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从表1中可以看出,几所高校对设计学硕士的毕业要求并没有明显差异,因此设计学硕士在培养过程中,也要十分重视科研论文撰写等科研能力的培养。

1.2 设计学硕士与其他硕士科研方法同构

科研方法顾名思义是指进行科学研究所使用的方法,是指科研工作者在选题和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正式的科研工作。典型的科研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模拟法等,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对科研方法的选取没有任何程式可以遵循,要根据科研课题和科研资料进行分析,选取恰当的科研方法。例如近几年比较流行的建模法,是通过对万方硕博士论文库的检索结果,在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中,设计学硕士毕业论文共计1313篇,随机抽取其中100篇进行分析,使用到建模法的有14篇,纺织工程工程硕士毕业论文115篇,使用到建模法的有23篇。由此可以看出,对科研方法的选取,设计学硕士与其他工程学科硕士已经没有明显差别。

表1 几所高校对硕士毕业条件的规定

1.3 设计学硕士与其他硕士科研前景同构

众所周知理工类等科学研究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大部分科研选题通过大量实验,获取可靠的数据支撑,完成科学研究并应用于社会服务。而设计学科学研究属于艺术研究范畴,其研究主要集中于人文层面,占有更大的感性成分比例,主要探索自然的或者社会的美学概念,很难用确凿的数据体现其价值。但是随着社会对科研课题应用型服务型要求的不断提升,近年来的设计学科研选题越来越倾向于实用型研究,例如中原工学院2012年设计学学位论文,申请答辩的5篇学位论文全部是实践性较强的科研选题,都能够将研究落于实处,真题真做,不再局限于纯粹的对美的一种追求研究。如图1所示是通过万方硕博士论文库的检索对2000年、2005年和2010年设计学硕士论文选题的一个比较。2000年设计艺术学硕士毕业论文共计13篇,2005年设计学硕士毕业论文385篇,2010年设计艺术学硕士毕业论文共计1443篇,从2005年及2010年所有毕业论文中随机各抽取100篇进行研究,通过图示可以发现,设计学硕士科研与其他学科科研一样,其研究前景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具备更好的应用性和服务性。

图1 设计艺术学硕士毕业论文选题比较分析

2 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异化

2.1 设计学硕士科研基础薄弱

这里所讲的设计学涵盖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景观设计以及陶瓷设计等等内容。设计实际上具有更强的商业性质,但是针对设计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则更倾向于艺术范围,一门商业性很强的学科进行艺术层面的科学研究,其科研基础的薄弱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服装设计,从表面看,该门艺术是如何将色彩、面料以及款式完美地综合进而美化人体的科学,历来很少被作为重大科研选题,通过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项目成果库的近8年来关于服饰的科研选题进行检索,结果仅有7项,通过对中国知网以服装设计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的基金论文仅有5篇,而通过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检索发现,含服饰的题名或关键词的论文共计8838篇,通过与纺织工程等学科的综合比较分析可见,设计艺术学科研基础相对比较薄弱。

2.2 设计学硕士科研平台异化

对于高校理工等其他学科来说,实验室建设是其学术科研水平的代表,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先进的完备的实验室为该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较高平台。对于艺术学科来说,工作室的建立能够更好地为艺术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实验室和工作室为不同学科科研人员所创造的平台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效果,实验室建设需要大量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工具,而工作室建立则更多地营造一种氛围和气氛。对于设计学来说,并不是每所高校都会设立工作室或者艺术中心,因此,设计学科的科研平台与其他学科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如表2所示,是几所高校设计学科的工作室代表,由表2可知,清华大学导师工作室比较多,而中原工学院、江南大学的工作室则比较少,尚没有针对不同研究方向建立完备的工作室。

表2 几所高校设计学工作室

2.3 设计学硕士科研思维异化

对于理工科等其他硕士研究生来说,一般都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善于用事实证明科研观点,在科研过程中,通过数学方法、假设法以及综合法等科学方法进行研究,以充足的数据验证自己的理论。对于设计学硕士来说,一直强化发散思维和感性思维,想问题比较天马行空,一贯追求灵感,不善于进行严谨的科学研究,这些现实造成了设计学硕士研究生科研思维的差异化。

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演化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有什么样的思维,便会朝着这个思维定向发展,设计学硕士与其他学科硕士具有相同的科研要求、科研方法和科研前景,但是因科研基础的差异,科研平台的不同,加之科研思维的驱使,在科研素养的衡量中,设计学硕士的劣势非常明显,科研基础和科研平台都属于外因,而科研思维则属于内因,从辩证的哲学的角度来看,良好的科研思维培养对于设计学硕士尤为重要。

3 同构异化背景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思维的构建

3.1 超感性思维培养

艺术人才的思维往往是倾向于感性的,高尔基说“艺术靠想象而生存”,每件艺术设计作品,无论是感性还是理性都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情感。非艺术圈的人们很难体会凡高的《向日葵》以及田崴的《开拓者》,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对自己作品传达的思想真正了解。又如日本的浮世绘,它最初是以“美人绘”和“役者绘(戏剧人物画)”为主要题材,后来逐渐出现了以相扑、风景、花鸟以及历史故事等为题材的作品,这些都是审美的传达,是艺术家思维的体现,属于艺术创作范畴,但是艺术家的科学研究又不能靠感性思维去表达,因此设计学硕士要培养其超感性思维。

超感性思维的培养是基于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提升,是对问题的分析与综合、比较以及抽象与概括。设计学人才在本科阶段普遍重视设计实践创作,在硕士培养阶段则偏重于设计理论研究,超感性思维的培养是对其理性思维及逻辑思维等的强化,要做到言之有理,理必有据。例如对长沙马王堆汉墓素纱空间禅衣的研究,如表3所示是偏重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研究形式,将研究对象量化,清晰明了地表达研究结果。而感性思维占主导的研究往往对其描述为“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科学研究不能泛泛而谈而应该有理有据,这正是培养超感性思维的目的。

表3 马王堆素纱禅衣

3.2 跨学科思维应用

设计学是艺术学一级学科门类下的二级学科,是一门涵盖面很广的学科,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相比与其他学科存在更多的交叉性,因此设计学硕士的跨学科思维培养也很重要。跨学科思维培养注重对交叉学科的研究内容的结合,研究基础的应用、研究方法的借鉴。

例如与经济学、哲学以及计算机学科的交叉研究,在超感性思维的基础上对交叉学科进行交互研究,科研选题会更加新颖,科研基础会更加坚实,科研方法也会更加广泛。通过对近五年来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科的课题项目统计表分析,省级项目共计18项,其中涉及经济学科的有2项,涉及哲学学科的有3项,涉及计算机学科的有5项,交叉学科交互内容的研究迫切需要设计学硕士跨学科思维的培养。

3.3 多元化思维的构建

设计学硕士在超感性思维和跨学科思维培养的基础上,要注重多元思维的构建。多元思维是针对设计学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思维,一种综合性思维。多元化思维是设计学硕士在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表现出的一种具有相对性、变通性和实用性的思维形态。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科研问题时,严格的逻辑推理形式往往会表现出局限性和呆板性,从而阻碍最佳的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策略。而多元思维将充分表现出设计学科人才思维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特点。

多元化思维的成熟表现之一是辩证逻辑思维,这种思维形式强调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否定之否定等复杂的运动规律,是艺术人才普遍短缺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的培养需要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是超感性思维和跨学科思维的提升。如图3是笔者多年科研经验所总结概括的科研课题思维模式模型,在科研构思阶段,应该发散地从多学科角度进行思索,将艺术与技术交互考虑;在科研定题阶段,跨学科思维仍要占据主导地位;而在科研过程中,超感性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则应该占主导地位,在科研总结时,要辩证地分析整个科研课题,总结经验,以便于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科学研究。在一个科研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超感性概括,跨学科分析的方法,协调利用各种思维形式,才能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科研课题。

图2 多元化思维构建模式图

4 结语

设计学人才培养作为艺术人才培养的一部分,对于培养既有艺术精神又有设计意识、既有创新观念又有科研能力的创新设计人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不仅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寄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孔子强调因材施教,设计学硕士具有独特的群体特点,在培养过程中应该按照其个性进行教育。要更好地提高设计学硕士的科研素质,首先要培其起良好而端正的科研思维,只有正确的科研思维才能引领设计学人才取得更大的科研成就。

1.陈瑶.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侯华.浅析CDIO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意义[M].科技信息,2012:229~230

3.杜志强.谈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M].教育探索,2012:32~34

4.石防震.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析[M].中国高校科技,2011:59~61

5.孙湘明.对中国艺术硕士(MFA)学位设置的思考[M].大众文艺,2011:214~215

B

1671-3389(2017)03-64-04

猜你喜欢

同构感性异化
巧用同构法解决压轴题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指对同构法巧妙处理导数题
同构式——解决ex、ln x混合型试题最高效的工具
高等代数教学中关于同构的注记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