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安徽省企业国际化战略浅析

2017-10-16陈孟莎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安徽省国际化一带一路

文/陈孟莎,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

“一带一路”背景下安徽省企业国际化战略浅析

文/陈孟莎,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

本文基于对安徽省企业国际化中的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结合蛛网模型和UNCTAD的企业国际化指标,建立安徽省企业国际化评价模型,初步衡量安徽省企业国际化水平,并提出相关企业国际化对策及建议。

企业国际化;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蛛网模型;UNCTAD指标

1 安徽省企业国际化现状分析

1.1 安徽省企业国际化中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

对外贸易在安徽省经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江苏经济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低于全国水平,属于低度的外向型经济,对外贸易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净出口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低于全国水平,但近几年已赶超全国水平,安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逐年递增,见表1所示。

表1 外向型经济指标比较

但从增长率看,安徽和全国的净出口增长率都很低,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净出口中,净出口的作用越来越小,净出口增长率远远小于GDP(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但比较稳定,波动不大,说明出口增长遇到了瓶颈,出口增长将趋于稳定或者逐渐下降,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进入了转折点,需要寻找新的出口增长途径,走出去战略成为发展的必然。

1.2 安徽省企业国际化中对外投资的发展现状

2016年,我省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对外实际投资额达到12.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8%,其中,年度对外实际投资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民营企业投资活力增强,在全年新批的121家境外企业中,民营企业有106家,占总数的87.6%,在发生实际对外投资业绩的99家企业中,民营企业就有78家,占总数的78.8%。

2016年,我省累计在“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境外企业27家,同比增长13%。中国香港成为第一大投资目的地,皖企在香港设立境外企业27家,增长35%;实际投资6.6亿美元,增长58.6%,对香港投资占全省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3.5%。欧美国家投资增长迅速,全年皖企在欧美发达国家设立境外企业43家,增长43.3%,实际投资3.3亿美元,对欧美投资占全省对外投资总额的26.6%。

2 安徽省企业国际化评价

自中国逐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后,国内市场对外资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在华跨国企业越来越多,竞争愈演愈烈。本土企业的经营面临着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必然。根据安徽省实际情况(表2),利用UNCTAD的企业国际化指标,计算分析得出:

表2 安徽省2016年国际化指数测算表

跨国化指数=(国外资产/总资产+国外销售额/总销售额+国外雇员数/雇员总数)×100%/3=5.67%

根据学者鲁桐在2000年提出的“蛛网模型评价法”对我省企业国际化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蛛网模型中对于跨国化指数的评分方法,安徽省企业国际化目前处于1分阶段,,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安徽省企业国际化呈现“一头强、一头弱”的特点,即:出口贸易在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发挥先导作用,出口贸易国际化指数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而另一方面对外投资呈现明显的落后状况,处在起步阶段,成为我省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短板。

3 安徽省企业国际化对策研究

3.1 优化安徽企业国际化地区结构

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和行业选择上,要结合自身优势和地区与行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决策充分发挥贸易投资的相互促进作用。结合具体情况,将我省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分为三类目标市场:东南亚、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国家和地区、发达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资源禀赋高的国家和地区以期在不同区位的不同产业选择中提高我省对外直接投资的效率。

3.2 强化企业国际化中政府的服务功能

在国家“走出去”总体战略框架下,结合地方实际做好“走出去”战略发展规划,拟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工作部署,合理协调“走出去”和“请进来”,制定战略措施,实施战略管理,积极同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进行沟通和交流,争取削减或消除投资壁垒,保证我省企业在东道国获得投资经营的非歧视待遇以及投资受保护的权利,保障我国投资者的安全和利益。

我省企业整体研发能力不强,产业结构需加强提升。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不仅是针对企业设立奖金,资助其科研技术,而且应根据企业的需要,制定有关政策和激励机制,调动专业科研机构和大企业为中小企业开发项目和转让技术的积极性,可以由政府组织或牵头建立定期有效的流通网络,促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创造良好的技术交易、技术创新、技术沟通氛围。

3.3 加快企业国际化能力培养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不仅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内向性国际化的经验启示,而且也给中国企业外向性国际化带来了经验和启示。中外企业之间的合作经验告诉我们,中外企业之间要想建立国际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企业必须将对方的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快速转化成内在的资本,形成企业内在的发展实力,进而在中外企业之间形成合作双方的整体实力。实践证明,规模小、资金实力不强、仅仅依赖订单加工的企业无法逃脱倒闭的厄运;只有那些战略长远、创新能力强、具有产品优势的企业才能够在“大浪淘沙”后得以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国际化的关键在于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1]DUNNING J.The Eclectic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a Restatement and Some Possible Extention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88.19(1)

[2]JOHANSON J.and VAHLNE J.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Firm-a Model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Foreign Makets Commitment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77(8)

[3]李剑玲,吴国蔚.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及其评价[J].经济论坛,2004(9)

[4]鲁桐.企业国际化阶段、测量方法及案例研究[J].世界经济,2000(3)

[5]王增涛.企业国际化:一个理论与概念框架的文献综述[J].经济学家,2011(4)

[6]祁欣.危机下的欧盟对外投资[J].中国外资,2009(8)

2016年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 院级课题[项目编号]:2016006。

猜你喜欢

安徽省国际化一带一路
聚焦港口国际化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