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秀明先生订谱之潮州筝曲《诸宫调.粉红莲》风格探讨

2017-10-15葛雪婷

北方音乐 2017年10期

【摘要】在《粉红莲》的诸多版本中,杨秀明先生的《诸宫调.粉红莲》无疑是最具特色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版本。此曲由不同宫调组成了套曲,在重六调的基礎上,将节奏和旋律加以变化,并辅以左手的点、按、揉、滑等技法,充分展现出潮州筝典雅秀丽、细腻委婉的风格韵味,刻画了令人喜爱的脱俗莲花,是一曲不可多得的咏莲佳作。

【关键词】潮州筝曲;杨秀明;粉红莲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自古以来,莲花就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青睐,人们常常将莲花作为纯洁、清丽的象征,周敦颐曾经就在自己的《爱莲说》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潮州筝曲《粉红莲》便是描述了莲花清丽优雅、高贵纯洁的气质。《粉红莲》原名《玉娥郎》,最初是一首俗曲,后转化为曲牌。以苏文贤先生的重六调为基础衍生出诸多版本的《粉紅莲》,最终以杨秀明先生的《诸宫调.粉红莲》最为出彩。

一、对乐曲版本产生影响的因素

(一)历史成因

潮州音乐中最古老的音乐品种是潮州弦诗乐。据统计,迄今为止,潮州弦诗乐约有700多首,《粉红莲》便是众多弦诗乐中的一首,也是后来形成的各版本古筝独奏《粉红莲》的母本。母本经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根据个人的技法习惯和风格喜好来加花演奏。每个演奏者都是母本基础上旋律的创造者。在潮汕地区,可以听到弹筝人奏同样的乐曲,除了板数和骨干音一致外,音乐旋律、演奏技巧和用指方法都大相径庭,民间称这种演奏为“造句”。造句的好听与否取决于演奏者的音乐素养,所以人们很尊重那些造句好听,而且在造句中充分发挥技巧和讲究风格的演奏者,后来的潮州筝独奏曲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这不仅表现在潮州筝演奏技法日益丰富,而且艺人们的造句也愈加个性化,曲目也逐渐增多,形成一个曲名,多个演奏版本的盛况。

(二)社会成因

社会变化是音乐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文化交流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中外、南北各种文化的交流传播中,南方筝曲不可避免的融合了少许北方筝曲的特点,如大跳音程、调式转换、指法变更等。有交流才有进步,要形成能够被社会所认可的演奏风格,就需要使自己的音乐风格具有流通价值,这里的流通价值指的是独具一格的艺术内涵与特色。但艺术的审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演奏技法与风格在传承的过程中,可能会被新的演奏家赋予新的思想和展现手法,来标示自己的独立个性,虽然这个过程会充满各种争议,但我们还是需要辩证地去看待这种现象,毕竟一成不变的艺术就如同一潭死水,会被社会所淘汰。

(三)个人成因

演奏者个人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等会对其演奏风格产生重要的影响。杨秀明先生生于1935年,潮州庵埠人,是潮筝大师李嘉听的第三代传人,师从徐涤生。在国学、佛学、诗词等传统文化上均有造诣。他师出名门,通晓旁门艺术,经历了从传统文化到城市文化的转变,参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这些经历,使得他思想活跃,不受传统演奏模式的羁绊。因此敢于打破母本的限制,采用在北方较为多见的“诸宫调”结构形式。在粉红莲的多个版本中,杨秀明先生的《诸宫调.粉红莲》无疑是其中的翘楚。

二、杨秀明先生订谱的《诸宫调.粉红莲》风格特点

(一)板式结构特点

板式即戏曲音乐“板眼”的结构方式,“板”代表重拍,“眼”代表弱拍。板眼形式就是节拍形式,节拍形式就是板式。此曲板式结构典型完整,由引子(散板)、头板、二板、拷拍和三板五部分构成。此版本与其他版本有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地方,便是加入了传统乐曲中少有的一段引子。

《诸宫调.粉红莲》则是由不同宫调组成的套曲,其调性变化顺序为:

活五 → 轻三重六 → 轻六 → 重六(三点一催) → 活五(高八度三点一催) → 重六(高八度三点一催)

从其调性变化可以看出,此乐曲几乎囊括了潮州筝曲所有的调式,这四个调式的巧妙穿插使整首乐曲动静结合,富于变化。特别是最后的三板部分,虽重复变奏四次,但在旋律素材相同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了调式、音区和速度的变化来丰富旋律色彩,推动音乐情绪发展。

(三)演奏技法特点

潮州筝曲的散板及慢板讲究的是气定神闲,活五调是潮州音乐的一大特色,善于表现哀怨委婉的音乐情绪。此曲慢板由活五调奏出,其演奏韵味由↓7、↑2和↑4三个特性音的细腻变化来体现。演奏活五调,左手按滑音要注重缠绵、游移的色彩,特别是si、re上的左手中指下滑与大指按颤结合的双按音技法是此段的重难点。由于活五调一音多韵、变化多端,谱面难以详尽的记载左手作韵技法的过程,演奏者需多听、多唱、多揣摩。

“催奏”是潮州筝曲中常用的变奏手法,它以板音(主旋律)为线索,进行各种不同的节奏变化,丰富旋律色彩。此曲在二板和拷拍中音乐情绪逐渐明快,出现了双催、两点一催和双叠催的演奏手法,杨秀明先生常用勾托和勾托抹托的四点技法来完成,演奏者在演奏时一定要注重指序的合理安排,在复杂的节奏中做到落音干净、有弹性,奏出轻快活泼的音乐情绪。在各版本的《粉红莲》中,《诸宫调.粉红莲》的三板最为丰富,由三个乐段组成,每个乐段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联系。虽都用的是三点一催的技法,但却在不同的调性、音区和速度上奏出,使得音乐情绪得到了很好的延伸和发展。由于三段中的演奏技术环环紧接、层层递进,速度较快且一气呵成,对于演奏者的演奏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长篇幅的快四点技术、活五调中的特性音、双按音在快板中的运用都是此段演奏技术特色和难点。

三、结语

杨秀明先生的《诸宫调.粉红莲》,在各《粉红莲》版本中独具代表性。不仅打破了传统曲目的结构,多出了一个独立的引子段落,在用调方面也是独创新高,并且加强了演奏技术的丰富性和难度。但是,不论此版本有多少细节和框架上的变化,其发展动力还是建立在传统潮州音乐风格的基础上的,作品有根基才能获得更多的认同,琴谱才能更为广泛的传播。订谱是一种再创造,通过《诸宫调.粉红莲》,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杨秀明先生在尊重传统和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传统的发展和创新的精神。

作者简介:葛雪婷(1978—),女,湖北省武汉市,硕士,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古筝演奏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