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2017-10-14骆豪揆
唐红军
摘要: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任何一个环节控制不到位,容易引发质量问题,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在明确整体施工目标的基础上,把握不同施工环节的施工要点,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不同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为施工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
1市政道路的施工特点
1.1市政道路施工准备时间短
一般来说,为了保证城市交通的畅通无阻,减少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政府投资市政道路工程,要求道路施工单位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施工要求,所以这对施工单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2建筑空间狭小,拆迁面积大
市政道路工程往往是在城市繁荣、拥挤的的街道进行,这些地方不仅交通堵塞,而且人流量巨大。建设单位拥有的建设空间和时间十分有限。此外,因为施工区域人口密度大,施工单位应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制定一个相对较宽的拆迁面积。
1.3管道改造复杂
对于市政建设中的道路,有必要对地下管线进行改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经常要解决许多问题,如供热、供水、供气、通信等。由于线路的复杂性,这对施工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不仅要保证地下线路的安全,而且要保证地面上行人的安全。
1.4对原材料的大量投入
由于市政道路施工的工程量大,在使用相关的原材料方面往往比预期的投入量大。所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通过合理选择材料来减少政府开支。
2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工作人员专业素养较低
通常情况下,市政道路建设若质量不合格,那么建设工程的项目人员、现场指挥人员或施工人员难辞其咎,建设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会影响道路的质量。目前,我国加强了对项目施工单位上岗资质的审核与监管,然而,无证上岗的现象仍然存在。另外,未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导致大部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合格,即使多次强调质量问题,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合格,质量意识薄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违规或随意操作的现象。除此之外,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或是缩短工期,罔顾工程质量,只追求经济利益。
2.2建筑工人的材料成本和质量控制
随着经济的蓬勃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工程团队为减少投入成本,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但它使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风险,导致现有的建筑在未来出现很多安全问题。这对工程本身来讲是一个致命的问题,越是大型建设项目造成的损失就越大。另外,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施工较为懒惰,致使整体施工质量难以提高。
2.3道路路基沟槽回填的沉降问题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承载力等因素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难以满足市政道路施工的特殊要求,地下管线的埋设在施工过程中是重要一步。然而,在管道回填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填上在压实为一面与其体的实际为一面存在出入,造成地表沉陷或裂缝,导致工程质量降低。
2.4裂缝问题
在路桥施工过程中,使用不当混凝土会造成路面收缩。路面收缩易导致路面裂缝。裂缝可分为两种:①塑性收缩;②干性收缩。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的内外部温差较大,导致一定的路面裂缝的形成。干性收缩是指混凝土铺好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沥干,混凝土的内部水分蒸发造成混凝土路面出现路面收缩状况,容易产生路面裂缝。
3加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方法
3.1做好施工场地的地质勘探工作
施工单位在开始进行市政道路的施工之前,要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施工地点周围的环境、地质进行全面详细的考察,特别是对地下设施和重点路段要进行详细的考察和记录,分析环境和地质因素对于市政道路的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案,一旦发生有关的地质状况,施工人员可以沉重应对,保证市政道路的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
3.2设计科学合理的市政道路施工方案
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可以为市政道路的施工提供指导,有利于提高市政道路的施工效率,保证市政道路按期完工,及时恢复交通,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行。因此,有关部门和施工单位应该根据施工地点的实际情况和城市道路交通部门的相关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市政道路施工方案,规范施工方法,加强对施工人员、资金、材料的管理,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降低工程施工的成本,保证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水平。
3.3制定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
施工单位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设备和材料进行严格的管控,避免浪费现象的出现。同时要加强对施工流程和方法的监督,提高施工人员的效率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严防出现偷工减料、消极应付的情况,切实保障市政道路的工程质量。
3.4加大资金投入,为市政道路的顺利完工提供资金支持
有关部门要运用有效的方法吸引多方投资,增加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资金投入,为市政道路的顺利完工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城市道路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吸引市政道路建设投资,给予投资方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投资,同时与投资方加强合作,保证市政道路的后续养护资金来源,为市政道路的長期安全使用提供条件。
3.5与有关各方做好协调工作,保证工程施工顺利开展
市政道路的工程施工牵涉到很多方面,施工单位和有关部门要加强与有关各方的沟通,积极达成协议,做好搬迁安抚工作,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扯皮现象出现,保证市政道路的工程施工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减少施工单位的压力,便于施工单位对市政道路的工程施工进行质量管理。
3.6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
市政道路的工程施工对于施工人员有严格的要求,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和素养,才能保证施工人员能够应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保证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
3.7积极引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保证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
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生产效率,还可以保证工作的质量。施工单位要积极引用先进的道路施工设备和先进的技术经验,不断提高市政道路的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促进市政道路建设技术的提高,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保证市政道路的安全。
4结语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是—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责任心、丰富的专业知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每一步施工工序,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施工道路必然能够达到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潘斌.浅析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6,(03):131-132+149+14.
[2]欧文.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问题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6,(04):258-259.
[3]陶蕾.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J].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5,(06):24-25+39.endprint
骆豪揆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建设水平的提升,市政道路施工逐步得到了很高的关注,同时对于各个地方的发展,将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相对而言,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控制工作,在难度上是比较高的,应通过合理的手段来完成管控,要积极的从长远角度出发。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
1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量庞大,施工内容繁琐,而且其施工过程对周围的生产、生活和交通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一旦施工单位没有与有关方面协调一致,就会对市政道路的工程施工产生很大的影响,不利于保证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
1.1市政道路的施工场地小,需要进行大量的搬迁
由于现代城市发展速度快,各种建筑和设施比较密集,所以导致市政道路的工程施工场地狭小,因此经常需要对施工场地周围的设施进行搬迁,而且搬迁的工作量一般都很大。如果施工单位或者是有关部门没有与施工地周围的居民或者是商家达成协议,还会导致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扯皮现象,不利于市政道路工程的顺利开展。
1.2市政道路的施工场地地下各种管道、线路密集
现代城市的各种地下管道和线路非常密集,为市政道路的工程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市政道路在施工之前没有设计好科学合理的方案,很容易在施工的过程中损毁地下设施,导致城市功能失调,为城市的正常运行带来极大的障碍,也会增加工程施工的成本,甚至会因为延误工期而赔偿,增加施工单位的资金压力。
1.3市政道路的施工容易受地质的影响
由于城市的每一项工程、每一个建筑都坐落在地面之上,因此地质对于城市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市政道路也不例外,如果市政道路在施工之前没有对地质构造、水文等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就贸然动工,极有可能发生地面凹陷、断陷等情况,为市政道路的施工带来巨大的损失,也不利于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4市政道路的工程施工期一般都很短
由于市政道路的施工过程影响广泛,所以为了降低对周围的影响,其施工的工期一般都比较短。因此,为了赶工期,很多市政道路的施工单位在进行市政道路的施工过程中没有对各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解决,导致偷工减料等情况的出现,使得路基、路面、道路的结构和材料不符合市政道路的施工要求,非常不利于加强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
2市政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办法
2.1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管制度
为了确保道路工程的质量,要建立完善严格的质量监管制度。道路建设单位要实时核查施工现场的情况,针对出现问题的环节,将工作责任落实至人,确保监管制度的严格实施。与此同时,还要指定专门的工作人员对道路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抽查,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追查问题产生原因,并及时处理,让负责人具体负责,坚决杜绝问题再发生。另外,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大建设监督力度。落实项目资金使用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同级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根据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及使用情况监督检查项目建设质量,对于违法违规严查不待。对于发现的腐败问题,要从严、从重处罚,严重地要接受法律制裁。
2.2测量质量控制
根据市政道路工程特性的线型排列,平面控制点通常按照复合导线的布置。因为市政道路建设密集,复杂的地下管道和排水管道的定位精度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应该督促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做好调查工作,应检查施工单位临时水准点、控制桩的维护和记录以及控制点的水平。审查签证控制桩,提高其测量精度,避免管道发生擦边现象。审查和纠正日常监督、审查规范,误差必须在允许范围内。督促建设施工单位及时完成测点和防护测量任务,监督检查、记录并复核签收。
2.3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从源头控制道路工程质量就要从原材料入手,原材料关乎着道路的强度、可靠性和耐久性,是评判工程质量的重要方面。用于道路工程中的原材料必须经由质量检查员和相关的项目技术员才能进场检验,同时,还要提供产品生产许可证、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等证件,对于不合格或者无上述证件的原材料,杜绝使用。建立严格的原材料检验体系,同时也可对原材料随机抽查,对无法鉴定质量的原材料,移交检验部门检测,一旦检验不合格,立即停止使用。
2.4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路基是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的主体,也是道路的载体和基础。路基一般是用自然土施工,路基处理前应测试及分析自然土壤,确定其物理和机械性能以及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以便指导路基施工及对路基填筑成品的检测。从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颗粒越细,其对应的反弹模量越低,而砂性反弹模量相对较高。当我们选择土场时,选择塑性指标较小的土填路。严格控制摊铺厚度,分层填筑是保证整个路基质量的关键。因此每一层的厚度是检验合格后填充并通过压路机压实,压路机对路基填土压实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静压后振动、先两边再中间、从低处往高处的碾压原则。
2.5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28d混凝土抗折強度的建设应达到4.0~5.0MPa,抗压强度应达到30~35MPa;确保水泥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和耐腐蚀性。在混合比设计中,单位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00kg。在混凝土路面完成后,要及时用湿材料,覆盖浇水养护,不少于14d养护,防止强风和曝晒。伸缩缝应按设计要求予以保留。
2.7路基及土方质量控制
市政道路施工的过程中,路基及土方质量控制也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产生的影响相对突出。我国在现代化的建设中,路基建设必须采用健全的技术体系来完成,对于土方质量控制而言,则应该按照循环的模式来实施,这样才能创造出更高的效益。建议在路基及土方质量的控制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出发:第一,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筑材料,同时要严格控制土的含水量,土方路基及沟槽应分层填筑和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同一水平层应采用同类材料,不得混填。出现路基弹簧土时,应将弹簧部分挖出晒干后再回填。第二,在路基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土方的类型进行充分明确,要找准土方的具体受用条件,而后以专业的技术设备开展夯实处理,帮助市政道路建设,取得更好的效果。第三,在土方质量的控制过程中,应通过一定的化学试剂、物理试剂来完成。现阶段的很多土方,都因为过度开发、破坏,造成了很大的隐患,需要加强试剂的干预。
3结语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不仅和原材料质量有直接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还依托于施工期间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水平。因此,加强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健全全过程施工质量动态控制体系是提升当前我国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沈丽.关于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分析[J].江西建材,2015,(17):128+127.
[2]巫升华.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09):223-224.
[3]魏颖旗.影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8):369-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