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017-10-14肖鹏

读与写·中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主体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肖鹏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进,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更得的认可和响应,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逐渐认识到了小学生的主体性,针对如何将小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中体现出来,在本文中给出了一些实践方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070-01

如今基本各个学校都在讲学生的主体性回归的重要性,但是在操作时候经常无从下手,这是因为想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首先就要避免教师的灌输式教学,但是一部分教师还在旧的思维习惯中没有走出来,认识学生的主体性只是流于形式。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改善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通过高涨的学习热情提高小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教师作为推动、促进的方面,应当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性,改变被动心理和状态,寻找自主学习的思维路径。

1.改善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环境

对于小学生这个群体而言,年龄较小,容易被环境影响,无法承受太大的学习压力,会产生群体效应,主动去做且愿意去做的事,通常都是受好奇和兴趣驱使,对于小学语文学习也是一样。所以教师应当在能力范围内帮助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语文课堂就是由语文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小集体,教师作为引领者在学生心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良性的师生关系是要求教师和学生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互助,建立和谐友爱的师生情谊。语文教师和学生的接触较为密切,所以建立其这样的良性关系并不难,教师应当在课堂中设计有效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在课下也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不以成绩论英雄,平等的看待每一位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比较困难的同学,教师应当和学生进行真诚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能够将真实的想法讲出来,然后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破解。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热情,用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1]。

1.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由于我们前面提到的群体效应,教师应当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适当调整并缓解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茁壯成长。教师应当能够进行理性分辨,认识到应付语文考试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之间孰轻孰重。将辅助学生进行自我成长和自我认知看作教学的重点,设计的教学活动和内容应当符合该年级同学的年龄段, "不用有色眼镜看人",保证面对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一视同仁,但要注意,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一视同仁指的是在对待学生的时候应当不以自己的主观喜好作判断。教师还应注意小学生群体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如何,应当注重收集学生对于语文课以及语文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教学的调整和自我完善,让语文学习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积极学习现象。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师和小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合作的关系,教师应当认识到让小学生积极踊跃的在课堂中发表看法的重要性,本着自主、合作、探究的指导理念,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能够进行合作学习,合理的利用并把握小学生的天性,鼓励小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2.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语文。自主学习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部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既是推动者也是协助者。教师和学生都应当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从思维的捆绑和束缚中走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参与性,而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回到学生手里。例如在《小猴子上山》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试着读一读,看看低年级的小学生在没有教师辅助的情况下,用拼音能否通读课文,然后请同学自愿参与对课文进行分段朗读,在读过课文之后可以组织一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比如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概括小猴子的行为等等。教师应当充当的角色就是课堂秩序的维护者和为学生答疑解惑的引路人,其他的学习步骤和学习内容应当由学生自主进行,让学生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带着问题来到课堂,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2]。

2.2帮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教师和学生合作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时刻谨记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不应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去框定学生的思想范围,和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加强交流,确定合作学习的目标,并对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划分。合作学习除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之外,学生之间相处的时间更长、影响力也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互相帮助,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主动向同学请教,互相取长补短,发挥合作学习的预期功效。

2.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探究其实是小学生天性中的一种,小学生出于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会出现一种非常坚韧的探究意识,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一定要刨根问底。语文教师应把握学生的这种天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乐趣,进行深度的探索和认知,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并和老师共同解决问题,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应综合考量学生的心理和当前的学习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发展[3]。

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小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帮助学生找到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路径,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培养学习兴趣,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韦小丽.搭建多元平台,激发学生识字兴趣[J]. 教育观察(下半月). 2017(07)

[2]高燕.关注段落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7(06)

[3]王奎梅.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有效互动分析[J]. 中华少年. 2017(22)

猜你喜欢

主体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