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日战争促使中国的民族意识完全形成和成熟

2017-10-14王玉国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8期
关键词:民族意识抗战

摘 要:抗日战争的胜利来自不易,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和发展的时间及机遇,当我们毕竟取得了近现代史上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形成了近现代史上的民族意识并日益成熟,她为我们抵抗如此强大的敌人、长期的侵占提供了强大的抵抗精神、团结精神、奉献精神、爱国精神及不妥协精神,支撑我们取得最后的胜利。

关键词:抗战;民族意识;形成和成熟

2017年是“七七事变”爆发80周年。 抗日战争的胜利我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国军民伤亡多达35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约5000亿美元,真实数据要比这个大的多,也永远难于清算。中国在抗战前,经济呈现了旧中国少有的高速发展,被称为“黄金十年”,但是日本对中国的入侵完全打断了这个现代化进程而化为泡影。代价再打我们也赢得了这场反抗侵略的战争,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被废除,主权的恢复,这对于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有着重大意义。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也随着抗战的展开和胜利而得以提高,战后成为联合国的主要创始国和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大国地位初步确立,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显著提高。

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往往都是经历了巨大的危难才得以转机和升华。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塑也是以民族危机为契机的。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背景下一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主题。自鸦片战争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奋斗,特别是经过“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州运动”、“北伐战争”等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的洗礼,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民族开始振奋。抗战时期,全国各党各派各军各界各民族和海外华侨华人本着“兄弟阋于墙外御侮”的精神和原则,结成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仇敌忾,救亡图存,表现出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民族意识完全成熟。

1、中华民族意识的形成

在漫漫的中华历史中,由于皇帝的权力一直不受任何约束,肆无忌惮,与之一体的各级官吏、宦官、外戚,也玩法律于股掌之上,争斗不休。长期的无规则的权力斗争,腐败的官场,严酷的自然灾害和统治者有意识的愚民政策,使得中国人骨子里形成了偏安一隅,得过且过的本性,只有一家一姓的观念,而无现代的国家和民族意识。这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一盘散沙”局面形成的重要原因。

抗战时期,全国各党派、各军阀、各阶层、各民族、海外侨胞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仇敌忾,救亡图存,汇成全民族抗战洪流,都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之中,竭尽全力报效祖国。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民族觉悟空前提高,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迅速提升。

当时日本政府的智囊们惊叹于中国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意识,“中国以低下的经济力、不完全的政治体制、劣弱的军队抵抗至今,其原因就是因为中国人民族意识不断增强”。当时日本政府为了征服中国想尽一切办法泯灭中国人的抗战意识。但是,日本的图谋始终未能得逞。就是由于抗战时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民族觉悟空前提高,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迅速提升,在全国真正的做到了“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抵抗局面,战争再残酷,再漫长,就是不妥协,不取得胜利决不罢休。

2、中华民族意识的成熟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不仅仅民族意识完全形成,还表现出成熟的一面,突出表现就是中国人民开始了自主选择自己的道路。抗战初期,许多中国人把希望寄托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国民党政府中的广大将士在抗战中确实付出了大量的牺牲,却由于国民党腐败,正面战场几乎屡战屡败。特别是在1944年春到1945年初,国民党部队的军事装备已优于日军,中美空军完全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却在强弩之末的日军发动的豫湘桂战役中,仍溃不成军。在短短的8个月内,国民党部队就损失近60万人,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丢掉大小城市146座、空军基地7个、飞机场36个,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这个结果不仅使反法西斯盟国感到惊讶,也受到国内人民愤怒谴责和失望。中国共产党此时却通过政治上的“三三制”、组织思想上的整风、经济上的大生产运动,成功进行了根据地建设回复和扩大,使人民群众精神振奋,真正过上了当家做主人的崭新生活。在国民党正面战场大溃败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于1944年开始局部反攻,到1945年春,已开辟18个解放区,总面积约95万平方公里,人口9550余万,人民军队发展到91万人,民兵220万人。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全国人民的希望,代表着中国社会的正确发展方向。所以在战后国民党发动内战时,国民党部队接受了大量的日本遗留的军事装备和美国二战的战争剩余物资,在准备上处于前所未有的顶峰,并又拥有经济上的绝对优势,却因独裁统治和政府腐败丧失人心,进而军心士气颓丧,在解放战争中一败涂地。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又领导全国人民赢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真正在国际上重塑中国大国地位,更是完全树立起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赢得了的全国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3、要不断加强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

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强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在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精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在具体教育、发展和弘扬民族精神中,要能够把握国家要求、社会规范与人们心理特点之间的综合平衡,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能够兼顾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既要科学严谨,又要实用规范。

作者简介:

王玉国,男,汉,1978年11月,籍贯:河南鹤壁,工作单位:中共开封新区工委党校,研究方向:社会学、党史,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

猜你喜欢

民族意识抗战
民族意识与乡土认同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意识”问题研究综述
论当前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日益强烈对我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影响
中华民族追逐“复兴之路”的历史足迹
论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多重性表现
根植民族 与时俱进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