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湿陷性黄土地区城市道路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
2017-10-14彭佳
彭佳
摘 要: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市政设施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有效减轻城市"热岛效应",起到分割车道、防止眩光、诱导视线和遮荫等多种功能。目前城市道路绿化的整体景观效果已经凸现出来,但是,大面积的城市道路绿化给养护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养护管理好现有的城市道路绿化环境,任重而道远,与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施工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三门峡市地处黄河中游,属典型的湿陷性黄土地区,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阐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区城市道路绿化的施工程序、质量管理以及养护措施。
关键词:城市道路 湿陷性黄土 绿化施工
0 引言
湿陷性黄土,由于其特殊的土颗粒内部结构和理化性质,遇水后土颗粒中的大量可溶性物质溶解,导致土量流失。三门峡地处黄河中游,属典型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在城市道路绿化施工过程中易暴露出诸多施工程序、质量管理、养护管理等问题,直接影响了道路绿化的质量和效果。為此,有必要不断完善道路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以提高道路绿化施工水平,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城市道路景观环。
1市政道路景观绿化的意义
市政道路绿化建设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的氛围,并且能够为居民出行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绿化工程具有改善城市环境,美观市政道路及调节城市生态,减轻城市因大面积硬化带来的“热岛效应”;构建市政道路景观绿化工程,能够合理划分人行道、车行道以及居民区,并且有效隔离车辆产生的威力污染、噪声污染,提升道路的空气质量,改善城市环境;市政道路景观绿化工程能够提升城市的绿化率,提升城市的观感与品质,有利于打造富有美感的花园式城市,促进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2.市政道路绿化施工程序
2.1 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技术交底、现场测量放线。技术交底主要由施工方技术负责人根据设计图纸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书面交底,交底主要内容包括本工程施工作业中的技术质量要求、难点、危险点、地下管线等。测量放线主要由项目部技术人员根据设计图纸在施工现场画出施工边线、标高等标志。
2.2 平整场地
市政道路绿化施工往往在市政道路施工完成后进行,因此在绿化施工范围内会有道路施工遗留下的垃圾,并且市政道路地处市区,也会有居民乱扔的垃圾,因此要做好地表垃圾的清理工作。另外,还要对现场土质进行检测,对土中石灰、水泥、砂石等无机物含量超标的,要进行清除换土;不超标的要剔除其中所含的无机物残留材料。之后用平地机或推土机对场地进行平整,使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2.3 深翻细耕
平整场地完成后,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特点,水源充足时可对施工范围内土质进行预浸处理,可在施工边线处用土围出高于土质标高的土埂,引水或用水车放水。预浸处理后要对施工范围内土质进行深翻细耕,可用机械或人工进行。在此阶段要注意对施工范围内地下管线的保护,有机质底肥施做也在此阶段进行。
2.4 放线定位
在栽植苗木前,要按设计图纸要求的行距、株距在施工范围内土的表面进行放线定位,用木桩或白灰进行标记。施工范围内有线杆、配电柜等其他市政设施时要注意避让,并按相关规范规定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2.5 挖栽(移)植坑穴
放线定位后,即可根据施工图纸要求挖栽(移)植杭穴。施工时可采用机械或人工进行,要按设计规定的直径、深度进行施工,坑穴的上下直径要一致。栽(移)植前可对栽植的苗木枝叶和根系进行修剪,减少苗木的水分蒸发表面积,保证苗木成活率。
2.6 苗木栽(移)植
栽(移)植前可对栽植的苗木枝叶和根系进行修剪,减少苗木的水分蒸发表面积;同时要对移植的苗木,特别是大树标记好阴阳面,要按苗木原来的阴阳面进行栽(移)植,保证苗木成活率。苗木入坑后不要急于填土,要对苗木位置进行调整(不能调整阴阳面),保证苗木纵向成线,上下保持直立;进行还土时不能一次完成填土,要分两次至三次完成,每一次填土后要进行密实。对灌木类景观苗木主要是保证一定的密度。通常做法是根据苗木种类挖成浅的沟槽进行栽植。
2.7 浇水
苗木栽植后,要立即进行浇水。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第一次浇水一定要浇透,浇水后视土体缺失情况进行补土,然后再次进行浇水,使苗木根系全部入土。
3.市政道路绿化施工的养护管理
3.1 苗木在定植后必须连续浇水或灌水三次,浇三次水之间,应中耕一次。中耕时用小锄或铁耙将苗木周围土表锄松,浇第三次水并待水分渗入后,用细土将苗木周围土填到规定深度,防止水分受日晒蒸发,并对土中砖石杂质进行二次挑拣。栽植成活后的苗木,在干旱或立地条件较差的土壤中,及时进行灌溉,灌溉前应先松土,灌溉应一次浇透。
3.2 中耕锄草:可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土温,促进肥料的分解,有利于根系生长,是苗木养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耕宜在晴天或雨后2~3d进行;夏天中耕同时结合除草一举两得,宜浅些;秋后中耕宜深些,且可结合施肥进行。除草要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
3.3 树木栽植后若遇高气温时,应适当稀疏枝叶或搭棚遮阴保持树木湿润,天寒风大时,应采取防风保温措施。
3.4 乔木、大灌木在栽植后均应支撑。应根据立地条件和树木规格进行三角支撑、四柱支撑、联排支撑及软牵拉。因受坑槽限制胸径<12㎝树木,尤其是行道树,可用单柱支撑。
3.5 病虫害防治:充分利用园林植物的多样性来保护、抑制病虫害。一旦发现病虫害,以生态效益为重,采用物理防治为先,运用化学药物为辅,使用化学药剂严格参照有关法令安全执行。
4.明确道路绿化的管理内容
4.1质量管理
质量是打开市场的金钥匙。按照质量产生、形成、发展和日益完善的过程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方法管理质量、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和质量管理和保证标准(ISO9000-GB/T1900)。在建筑工程中质量检验方法,统计方法质量管理中静态控制中的排列图法和直方图法,以及动态控制的管理图法和相关图法,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和质量保证体系基本上全部在采用。在道路景观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现阶段常用质量检验法,部分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在道路景观绿化上要逐步完善统计方法管理质量和质量管理和保证标准。
4.2进度管理
市政道路环境施工,施工组织的方式常用的是流水施工。按照流水施工的组织方式,工程施工的进度表达方式主要有横道图和网络图表达的方式,多采用水平横道图和双代号网络图表达。水平横道图表现施工进度在国内和绿化施工中使用比较普遍。网络图在国际上使用比较多,但是在绿化施工中很少采用。随着市场管理的进一步完善,网络图在景观绿化工程中也要普遍使用。
4.3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的组成主要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按照施工项目开展时间顺序,在项目预算时的成本为预算成本;按照项目计划施工时的成本为计划成本;施工项目在实际中实际发生的成本为实际成本。在建筑工程中项目的成本可以通过盈亏平衡法和因素分析法进行预测。通过相对简单的价值工程法预估出结果。
5 总结
在进行城市道路的绿化时,除了要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和审美以外,人们的心理、生理因素都要考虑到。如果施工的时候完美地结合当地城市的气候和地域特点,我们就能设计和建设出更加具有人性化的绿色道路。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城市道路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要在考虑城市所在地区的土质结构的同时,与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理念相结合,与城市人文景观相结合,与当地城市的气候地域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和适应现代城市的人性化建设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赵娜.北京市城区道路绿化调查分析[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
[2] 张利华.城镇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综合评价体系研究的新视角[A].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