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2017-10-14孙衍增

神州·中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教学现状初中信息技术

孙衍增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势在必行。信息技术课程承担着培训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任务,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学习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本文从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出发,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势在必行。信息技术是初中课程设置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能否掌握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成为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学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已经成为我们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下面我将结合个人经验,针对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对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提出几点建议。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我们现在处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有两大部分的内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计算机专业教师缺乏,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兴学科,具有专业教学水平的教师资源欠缺,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兼职的。这样的教学现状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限制着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此外,有些学生受到家庭环境的限制,只有在学校才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因此很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都是非常薄弱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学生没有使用计算机的正确方法和保护计算机设备的意识,破坏比较严重。由于学校的资金比较短缺,对于计算机专项基金的投入有限,所以维修起来比较困难。

(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课堂管理难度大

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一般安排的课时比较少,每节课之间间隔的时间比较长,学生到第二次上课的时候往往是早就把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忘在了脑后。有些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家长的教育意识比较超前,家里早就有电脑,所以这些学生有很好的教育基础。受到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性非常明显,课堂教学的难度非常大。在初一刚接触计算机的时候,学生学习了计算机的开关机,有些学生直接关掉了显示器的电源,而没有操作关机程序。通过课后的调查了解到:这些学生都以为只要看到显示器的屏幕不亮了就是关机了。看似非常简单的一个操作步骤却难倒了很多学生,所以很多初中学生信息技术的基础薄弱,需要从头学起,而有些学生却可以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这样的教学现状加大了课堂的管理难度。

二、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对策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施展课堂分层教学法。

由于信息技术走进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以及个人所受到的教育程度、成长环境不同,使得每个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施展教学方法,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用以不同的教学方案,注意分层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尊重每个个体的文化差异,做到不歧视,不排挤。另外,教师也可以以谈话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发展和具体情况,以便更好的有针对性的施展教学方案,也可以在课堂之外设定一定的目标,并进行进一步的指导,进而帮助信息技术水平靠后的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让学生更好的去掌握信息技术的技能。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带动学生积极性。

常言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要施展高效的课堂既要学生在学习上持续拥有极大的热情,还要积极的在课堂的教学中与同学互动。当学生表现出主动地学习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学生才会更加深刻的记忆所学到的知识点,学习效果和效率也会进一步提高。因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自身优势和实际情况,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可操作实践题目,丰富并扩充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增加图片以及影片的播放,多角度、多方面的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也可以再讲解教学时以小游戏的方式,与学生互动,让枯燥的教学变得有趣。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统一,增强实践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来考量知识掌握的程度。教师要让学生以自己的能力水平去发现并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教师可以让课堂表现优秀的学生到课堂的前面进行细致的讲解和操作,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加个人信心。也可以经常组织一些电脑网页的独立制作、电脑绘画接力比赛、电脑游戏闯关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教师还要指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纳总结.再将总结的问题做深入的讲解和演示。这些比赛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加深对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发挥学生的个人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信息系技术“教与学”的课堂上,教师实施的是“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只是扮演知识的梳理和灌输者,而学生则是被动的知识的获取和接收者。这样就很大程度地降低了课堂的学习效率。而新型课堂教学就克服了这些弊端,不仅尊重每个个体的个人能动性,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更加有效地增强课堂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学习”方法,把班级的所有学生分成合理的若干小组,并分给每个小组相同或者不同的学习任务,让组员进行相互的学习与合作,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然后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各学习小组进行细致的演示。通过学生讲解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印象,还可以做到互动学习。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功在平时,注重反思,注意做好教学中的各项细节工作,达到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教学回顾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出现的不足之处,找具体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将具有可提升空间的方面加以重点注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立足于学生所需,高效开发课本资源,达到逐步提高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现状初中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