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情感,构建道德与法治活力课堂

2017-10-14陈凌云

神州·中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对策

陈凌云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基本要求,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情感教育,通过有效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对策

新的课程标准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教育不应仅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做人品质的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情感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也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更加注重学生对生命、生活、权利与责任以及社会公正和世界和平的关注。教师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执行者,他们应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课程中的情感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一、创设教学情境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思想品德课充满生气,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创设情境呢?首先,教师要遵循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层层设疑。其次,教师要投入情感,有感染力,紧扣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学生、教师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不断激发学习冲动,从而以热烈而高涨的情绪投入学习。笔者在实践中采用最多的是问题法,创设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刺激模式,激发学生认识、分析、解決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此时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就会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

比如《青春萌动》一课,首先展示情境小梅的苦恼:“以前我看到男生就烦,从这学期开始,我忽然变得愿意和男生说话了,在各种活动中有男生在场才觉得有趣,总想显示自己,引起男生注意,这是怎么了,我是坏女孩吗?我很害怕。”然后抛出问题,在成长过程中,你有过类似的苦恼吗?这个情境材料的选取是紧扣学生实际的,是学生最有感触的话题,所以很容易唤醒学生的真情实感,在情感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教师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操纵着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处于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状态。寓教于乐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学习。这里所表达的寓教于乐有三点:第一,寓教于乐中的“乐”,包括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是快乐的,还有学生学习之前是带着兴趣学的,这个快乐是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的,甚至学习之后学生依旧回味无穷。第二,由于情绪是可以调节的,在上课开始前,学生的心情可能是忧伤的、低落的,也可能是兴奋的、激昂的,不管是哪种心情,教师都可以利用教学活动调节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尽快地进入课堂,与老师互动。第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情状态是有层次的,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学生可能因为满足了娱乐需要而快乐,也可能因为得到新知识,满足了探究需要而快乐,这种快乐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寓教于乐就是把这种快乐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由乐中学转化为学中乐。

三、师生情感交融

当代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在获取知识时,受情感需求的支配,可能会出现厌学怕学以及迷茫等学习态度。这时便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指导。《道德与法治》中的情感教育,也是在追求这一点,即如何更好的指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人格。感人心者,先以情治。教师应该怀着对同学的美好情感,关爱他们,照顾他们,体贴他们,尊重他们,感化他们,理解他们,教育他们。而学生也会对这样的教师情感做出相应的学生情感回应,内心温暖,积极向上,充满阳光。这样互相回应的师生关系,以情感作为纽带,有利于构建思想情感的桥梁,更能将师生的心连在一起。在教学活动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迅猛而无法宣泄的情感中,找到慰藉。进而在学习中,发挥良好的学习心态,将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不好的状态进行改正,从而促进初中学生的学习。

四、多元途径渗透

(一)备课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课程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注重把文化理念、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传授给学生。学校中的道德教育工作都是依赖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德育的实施,因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把情感教育充分体现在备课过程中,正确把握课堂讲解目标,预设要表达的情感案例或情境。

(二)导课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

融入情感的导课很容易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氛围更加和谐,教学任务完成得更加轻松,教学效率会更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做更好的自己”一课时,教师通过影音等形式播放《我真的很不错》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合唱。大部分学生都熟悉这一歌曲,在轻松、愉悦又放松的教学氛围中专心学习,激发了他们很强的兴趣和浓厚的好奇心。

(三)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

教师把情感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师生教学相长。例如,在教学初中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享受学习》一课时,教师可以大胆地突破课本条条框框的限制,要求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参加以“学习并不痛苦”或者“学习很快乐”为主题的辩论赛。通过激烈的辩论和思维的碰撞,学生的情感融很快融入到教学中并达到了极致,实现了很好的情感教育教学效果。

(四)课外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

要想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任务,教师应该重视课外实践活动,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这也是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情感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主题班会、重要的报告会、有知识趣味性的演讲比赛等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进行才艺展示,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情感可以得到充分释放,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情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课本内容的教学,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将来生活,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态度,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旷新华,张美贞.试论情景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J].中学政史地,2016(12).

[2]李海生.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洋溢生活的阳光[J].新课程,2016(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