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百家讲坛》谈传统经典文化与电视传播媒介融合
2017-10-14王存开
摘要:自2005年改版以来,《百家讲坛》的综合竞争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作为科教频道中的品牌类栏目,其收视率不断提高,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最近几年,各类商品利益类节目不断推出,《百家讲坛》也被商品文化经济的浪潮卷入,为了将收视率提高,其文本趋于肤浅化、表面化,这就会使经典传统文学中的精髓流失,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严重的冲击。本文主要从《百家讲坛》节目出发看电视传播媒介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对其挣扎、生长、壮大、成熟、衰落的过程就行分析,并反思这一融合的过程。
关键词:传统经典文化;《百家讲坛》;电视媒介
《百家讲坛》在开播之初也存在着收视率低的尴尬,在经过栏目组的调整过程,通过《清十二帝疑案》以及《汉代风云人物》等,其影响力逐渐开始扩大。再到易中天的《品三国》以及刘心武的《红楼梦》,其收视率开始有了质的飞跃。《百家讲坛》的成功就在于实现了电视传播媒介与传统经典文化间的融合,但是其传播过程是受到电视媒介的限制的,因而传统文化的传播过程表现出了被改造的各种特征。
一、《百家讲坛》:传统文化被改造
1.电视媒介与传统文化间的融合
电视媒介具备节奏与气韵、音响与画面等方面的特征,其语言系统的独特性,使受众能够更为清晰的实现信息的接收。传统文学中主要是靠着插图和文字进行传播,其传播方式较为单一、速度慢、范围窄。《百家讲坛》将传统文化在荧屏上传播,实现了文字向电视图像以及声音的性转变,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从形式和内容上看,转型传统经典文化,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学在一种审美的追求。在使电视媒介将傳统文学将无声的语言文学向有声的语言文学转变的过程中,实现了人们对于经典文学的追求,使其更为大众化,更容易理解。同时在播放的过程中,还对各种电视语言符号进行充分的利用,如影视作品、历史资料、动画等,实现人们感官视觉的直接冲击,使表述更为清晰明白。
2.受众文化水平的分层
传播活动从本质上看,其最终的目标就是要让受众接受,并对其产生影响。着就需要深刻、全面的分析受众的情况,对其关心的、想学习的内容进行了解,以实现传媒策略的调整,将收视率提高。《百家讲坛》要想将受众的需要最大程度的满足是比较困难的,因而受众的受教育程度以及理解能力都不同,节目的文本需要更为明白简易,那么文本中最为经典的部分就有可能被丢弃。
3.被“洗脑”的主讲人
《百家讲坛》的主讲人都是妙语连珠、口若悬河,其表演在赢得观众的同时也赢得了收视率。而观众在荧幕上观看他们的演说,往往关注故事性,对其真正的水平,以及文学的意义并不去深入了解,使文学作品的价值大大降低。主讲者往往喜欢制造高潮和悬念,不顾学术的真实性和严谨性,只是追求收视率和市场竞争力。另外,主讲者使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进行受众的吸引,阻碍了受众自己思考的过程,对于传统文化的真正传播并不是完全有利的。
4.传统文化与商品之间的平衡
在深入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以及被消费文化影响。《百家讲坛》的改造过程中存在着传媒消费不断变化的过程,使其成为文化商品,这也导致了文化含量的减少,需要在其中找到平衡点。过度的商品化过程,会导致观众不再喜欢。
二、从《百家讲坛》出发,思考传统经典文化的转型
1.传统文化中审美能力的回归
为了使大多数的人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将收视率提高,《百家讲坛》的内容选择逐渐从以节目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但是对于节目的中心是具有多少文化内涵却忽略了,只有华丽的外表,没有内涵是没有用的,因为受众在进行节目的观看时会有各种心理状态产生,如逆反心理、认知心理以及期待心理等。如果受众对节目的内容认同,就会有更多的兴趣去观看,并通过节目使自身的需求得到满足。《百家讲坛》使用学生品味以及主讲人知名度等作为宣传的手段,导致其与自身的初衷偏离,原有的价值销售,使人们的审美能力降低,变成了一档快餐类的节目。这对于受众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不符的,需要进行高质量、高品位的经典文化的传播,实现人们审美能力的回归。
2.电视媒介与传统经典文化的融合大众化
将经典文化由书本向荧幕上转移,是文学与媒介融合的结果,这是传播方式的创新,给传统文化带来新的影响,需要其根据大众的需求实现转型。电视媒介在传播经典文化的过程中,建立了极强观感的思维艺术模式,同时使用语言的修饰及表达的过程,实现新的影像美学的建立。另外,在运行电视市场过程中,其延伸的视野更为直观和广阔。当然这其中也存在着传统文化妥协于大众文化的过程。
3.电视体制中经典文化的平衡点
现在,很多像《百家讲坛》类的节目和娱乐性节目相比,都具有较低的收视率,着在竞争中是不利的,有可能导致流失有益的节目。因而需要实现平衡点的调整,实现有效传播经典文化。同时需要从长远考虑,实现其向专业化频道的延伸,让节目能够无压力的为观众服务,将其知识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
三、结语
电视是具有自主独立性的交流工具,传统文化实现与其媒介的融合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有针对性的去解决,将媒介传播中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实现传统经典文化的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1]《百家讲坛》栏目信息[EB/DO]2009-12-20.
[2]万卫.谈《百家讲坛》节目定位[J].电视研究,2006(9).
作者简介:王存开(1995.02)男;民族:汉族,籍贯:陕西省平利县,研究方向:国防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