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军事谋略文化价值的思考——以“围魏救赵”、“退兵减灶”为例

2017-10-14李一民

神州·中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文化价值

李一民

摘要:我国悠久的军事历史孕育了丰富的军事谋略文化,其中“围魏救赵”与“退兵减灶”是古代军事谋略的代表。因此,本文讨论了“围魏救赵”与“退兵减灶”的军事价值,并以二者为例,研究了中国古代军事谋略文化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军事谋略;强军文化建设;文化价值

引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政权更迭,造成了军事活动也不断发展,从完全的正面交锋到以智取胜,再到完善的运筹帷幄思想,我国军事谋略文化不断发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东方思维,而这种东方思维至今影响着我国乃至世界。

1“围魏救赵”、“退兵减灶”的军事价值

1.1以智取胜的转变

“围魏救赵”与“退兵减灶”两个实例的共同特点都是避免与敌人硬拼,而是选择以计谋取胜,两个例子是我国军事战争战略出现转变的创举。

桂陵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著名的截击战。公元前354年,魏将庞涓带兵包围赵国,赵国求救于齐,齐国军师孙膑考虑到魏国以精锐部队攻打赵国,本国必定失守,因此不选择与庞涓正面交锋,而是带兵进攻魏国,是“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孙膑创造性的改变了作战的方向,避免了齐军与士气正足的魏军正面交锋,且故意围住魏国而不攻,迫使魏军撤回,并预测好魏军的路线在桂陵设伏,大败魏军。这种批亢捣虚、攻其必救,避其锋芒的战法,使齐军大获全胜。

十三年后,魏国联合赵国引兵伐韩,韩求救于齐,齐军又以“围魏救赵”的战法逼使魏军撤回,孙膑见魏军来势凶猛,于是以“退兵减灶”之计迷惑魏军,诱敌深入,在马陵一举击破魏军精锐。

战国时期,中国的兵器由石木发展为铜铁,而且军队日益正规,战争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早期仍无谋略的思想,而多以两军直接拼杀的形式作战,“围魏救赵”与“退兵减灶”之后,军事谋略逐步占据作战核心地位,也实现了可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1.2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法

在“围魏救赵”与“退兵减灶”出现之前,军队数量往往是决定性因素,然而当两个实例出现之后,以弱胜强成为可能。在之后的战争中,在作战区域中控制战斗节奏成为作战的关键因素,不少战役也是有一方吸取了这种思想才能反败为胜或减少代价。

毛泽东说:“只要有战争,就有战争的全局。”所以把控全局的战略意识与决策对作战十分重要。“围魏救赵”与“退兵减灶”正是给我们提供了这种思想,告诉我们决策作战时要着眼全面,并且兼顾局部,把握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1.3军事谋略与心理战的贡献

“围魏救赵”与“退兵减灶”开创了军事战略筹划的先河,在这两场战略筹划中,孙膑无一不是在分析敌人的心理特点、“吾将示之疑”,“吾将示之不知事”就是很好的证明。虚实结合,以智取胜,其高超的军事谋略是诸侯纷争使其军事谋略的创新,也使之后更多的优秀军事家将谋略应用于战争中。同时,孙膑利用敌军心理诱敌的战略也在之后的作战中不断被引用,攻敌于心的思想改变了我国的军事价值观与军事思维。

2古代军事谋略的现代价值

2.1创造了谋略文化

“围魏救赵”与“退兵减灶”引出的军事思想奠定了我国并发的形成,也是我国军事谋略开始注重心理战以及军事预测。经历史证明,这种军事谋略成效显著,而且影响深远,如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也提到用“围魏救赵”的办法引致久据之敌撤退[1]。由此证明,这些军事思想在现代战争中仍具有十分大的价值。另外,这些军事谋略的思想在发展中逐渐广泛,已经不紧紧局限于军事战争中,更延伸为一种哲学,形成了谋略文化。如这种谋略文化发展出的兵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文化学派,已经成我我国文化思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2奠定了东方战术思维

“围魏救赵”与“退兵减灶”的战术思维影响着我国军事思想的发展,使我国形成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军事思维。纵观世界战争历史,西方战争出现的如“围魏救赵”与“退兵减灶”之类的战略比较少,在西方古代,如罗马时期,希波战争时期等经历的战争多为大规模正面交锋,是两方军备力量的硬碰硬。虽然在马其顿战争中,出现了作战方式与作战兵种的多样化,但仍没有中国这种整体统筹的战术思维[2]。因此中西方逐渐发展成不同的战速思维,西方更注重武器与力量的比拼,整体进攻与后撤;而受“围魏救赵”与“退兵减灶”思想影响的东方战术思维则更注重批亢捣虚,运筹帷幄,更推崇以弱胜强。可以说“围魏救赵”与“退兵减灶”蕴含的战略思想不仅影响着我国,更引领着世界军事思想的发展。

2.3启示了现代强军文化建设

“围魏救赵”与“退兵减灶”中包含着我国古代“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这其实是一种和谐的军事文化传统,也奠定了我国如今“和平主义”的军事文化。

目前世界大环境正提倡和平,但一些霸权主义国家仍在积极进行军备建设,希望以武力控制世界。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和平主义”的军事文化在维护世界的同时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我国必须吸收古代军事谋略文化,以软硬兼施,内外兼修的强军文化为目标导向,积极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围魏救赵”,“退兵减灶”等战术思想奠定了我国军事谋略文化发展,并影响至今。由分析可知,“围魏救赵”与“退兵减灶”蕴含着以智取胜、逐个击破、注重心理与预测等多种军事价值,同时二者延伸出的我国古代军事谋略更是具备创造谋略文化,奠定独特战术思维,引导强军文化建设等多重现代价值。在现代军队建设中,积极吸取这些价值,不仅能提高作战能力,更能完善与发扬军队文化,提高大国形象。

参考文献:

[1]冯石岗,王静涛.中国古代军事谋略文化价值研究——以“围魏救赵”、“退兵减灶”为例[J].河北科技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03):91-95.

[2]杜莉,刘占峰.《孙子兵法》的军事文化创新[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9(03):72-75.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价值
论苗族史诗《亚鲁王》作为口头传统的文化价值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中国传统义利观下的市场经济主体探讨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