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戏曲对当代大学生的情感教育价值*

2017-10-14朱梅梵李盛婷

关键词:戏曲情感传统

朱梅梵,李盛婷

(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0)

中华优秀传统戏曲对当代大学生的情感教育价值*

朱梅梵,李盛婷

(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0)

情感是人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人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协调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戏曲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道德文化情感,其法治之梦、团圆之情和缅怀之境是情感的最好表达,其情感教育价值的认可理应成为高校进行情感教育的优秀文化资源。树立现代情感教育理念,遵循情感教育规律,拓展情感教育渠道,发挥传统戏曲的情感教育价值,改善大学生情感偏失现状,提升情感教育的有效性,以实现当代大学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

中国优秀传统戏曲;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

中华优秀戏曲饱含了最具生命活力的情感价值。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情感偏失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结合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情感教育规律,挖掘并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戏曲的情感教育价值,不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自身的传承,还是帮助大学生发展积极情感树立健全独立人格,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戏曲情感的认知现状

当下,部分高校在情感教育中引入了传统戏曲元素,旨在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戏曲的情感价值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关于传统戏曲及情感价值的认知进行了研究,面向国内部分高校大学生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50份,其中有效问卷908份,经过对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图1 大学生对传统戏曲的熟悉程度统计

图2 大学生参加戏曲教育活动次数统计

一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戏曲关注度不高。大学生在回答“您对传统戏曲的熟悉程度”(熟知数值越大代表熟悉程度越高)这个问题时,选择对传统戏曲非常熟悉的同学(选择数值5)只有4.85%,而有41.19%的同学对传统戏曲不太了解,有13.88%的同学对传统戏曲完全陌生(如图1所示)。在“到目前为止您参加过多少次戏曲教育活动”的回答中,有85.68%的同学只参加过不到3次(如图2所示)。诚然,传统戏曲因其自身与时代诉求之间存在的鸿沟而不被大学生所喜爱,晦涩难懂的词曲,节奏缓慢的表演,大学生审美需求的时代变换,种种因素的交织导致了大学生对传统戏曲的关注度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偏低,使传统戏曲面临令人担忧又尴尬局面。

二是高度认同中华优秀戏曲的情感价值。不可否认,尽管中国传统戏曲正面临着种种问题,但当谈及其情感教育价值时,大学生却表现出一致的令人欣慰的认可态度。在进行“以下哪种戏曲文化对您产生了影响”的调查中,有超过一半的同学同时选择了爱国主义、尊老爱幼、善恶必报、忠贞爱情和其他很多的情感(如图3所示),认为传统戏曲中的这些情感对其自身积极情感的培养,对健全人格的塑造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这是大学生对传统戏曲情感认知现状中让人欣喜的一面。

图3 戏曲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正如弗洛姆所说:“我们有丰裕的物质,却没有愉快的生活,我们比以前更富有了,然而,我们缺少自由;我们比以前消费多了,然而,我们却更为贫乏空虚……”[1]。在这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物质生活更加美好、资讯更加发达的时代,人们的情感世界似乎会随之变得更加健康明朗。但当我们去探究大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时,会发现一些残缺,传统戏曲固然有自身的缺点,但其包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思想情感,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情感教育价值,加之大学生对其中情感价值的认可接纳,理应成为高校进行情感教育的良好资源。

二、情感教育的感性特质和理性品质

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复杂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应,如道德感、理智感、爱恨体验等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情感表达。情感属于非智力因素,对意志、兴趣等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情感教育能激发人的积极情感从而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但关于情感教育,学术界对其概念界定说法不一,如学者朱小蔓认为:“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2]。学者鱼霞认为:“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劳动态度和习惯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3]。这些观点揭示了情感教育的目标,指出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归纳当下学术界的观点,笔者认为,情感教育的特点首先在于其灵活性,情感教育并不局限于固定的形式,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个性特征采取具体的措施,使情感得到健康发展;其次是它的共融性,情感教育和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都不冲突,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它与理智教育不仅不矛盾,而且可以在与理智教育的互补纠偏中发展学生自我调控的情感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再次是它的目的性,情感教育最明显的目的就是促使大学生对生活、学习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独立健全的主体性人格,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影响着大学生的情感生活状态,促使其将消极的情感品质变为积极的情感品质。席勒在《美育书简》中写到:“有健康的教育,有审视力的教育,有道德的教育,也有趣味和美的教育。最后一种教育的意图是,在尽可能的和谐之中培养我们的感性和精神的整体。”[4]可以说,借助传统戏曲进行的情感教育是一种发展人的积极情感,实现感性和理性的谐调发展的具有感性特质和理性品质的教育。

其一,情感是一种抽象的存在,情感教育更是一种无形的爱的教育,大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在对其进行情感教育时必须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选取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情感教育转化成具体可操作的教育形式,夯实情感教育效果。同时,传统戏曲发源于遥远的古代,因其节奏缓慢、词句晦涩难懂而被大学生视为抽象的艺术,虽其蕴含着重要的情感教育价值,但却被大学生拒之千里之外,因此传统戏曲也需化抽象为具体,脱去晦涩的外壳,将其中最具精髓的思想内核通过具体的故事传达给学生,发挥自身的情感教育价值。

其二,情感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二者指向共同的发展目标。主体对客体能动认识,客体对主体产生影响和制约,借助传统戏曲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就是将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尺度和传统戏曲外在情感价值尺度连接在一起,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在这个有机统一体的范畴,传统戏曲需根据主体的需要选取自身具有情感价值因素的部分发挥作用,而主体在传统戏曲的作用下不断发生情感变化,加深对传统戏曲的认识,对继承和发展传统戏曲产生影响。主体要求不断提升,感情不断发展,不断改进着客体,而客体也在不断促进、发展着主体的积极情感,二者在相互影响中共同发展。要发挥传统戏曲的情感教育价值、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感,必须将二者置于共同的发展体系中,把握情感教育的感性特质,遵循主客体统一原则。

其三,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孤零零的存在于教育体系中,而应融合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之中,使学生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德育应融入情感教育,用真挚的情感唤醒大学生沉睡的道德意识,用传统戏曲中的真善美激发学生的诗性;智育应在情感教育的推动下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锤炼大学生坚韧的意志,例如传戏曲中的历史故事会激发学生对历史史诗的学习欲望,加深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体育在融入情感教育后会使大学生对健康美产生新的认识和追求,大学生学习传统戏曲中程式化的动作也会带来强壮的体格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美育旨在培养具有高尚审美品格的人,而情感是完整人格的重要部分,学生在感悟戏曲之美的同时发展自己的积极情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我审美水平和审美趣味。

三、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戏曲的情感教育资源

戏曲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植根于中华文化,反映社会现实。当社会中的无赖和泼皮与政治相互勾结、当祖国受到外来敌人的侵略、当少男少女心中的悸动无处表达时,戏曲艺术家巧妙地将之浓缩在戏曲舞台中,把这些人和事提炼成典型性的形象构件用以宣泄情感,这恰恰满足了中国文化“情感满足型”的审美需求,也正是这些情感的表达使其成为当下情感教育的优秀资源。

(一)中华优秀传统戏曲中的法治之梦,激发大学生的责任感

传统戏曲中的法治之梦就是秩序之梦,它的情感倾向是使社会回归常情之理,多一些公平正义,多一些人间温暖。中国的戏曲演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个民间法庭,通过艺术形象感受人间冷暖。如关汉卿的《蝴蝶梦》体现的是民间情理的道德法庭,面对包拯的审问,老母亲为了保护其他两个儿子,认定三儿子是凶手,但调查显示只有三儿子是母亲亲生的,这一案件让包拯颇为感动,他从中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设法拯救母子四人。戏曲《合同文字》中,包拯根据《元史·刑法四》载“诸父有故殴其子女,邂逅至死者,免罪”这种不合理的法律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化腐朽为神奇,谴责了邪念,维护了合理的家常伦理和社会的公平正义,让人民心中多了一份温暖和希望。戏曲中的法治之梦来源于社会上真实的普遍不公,一般老百姓遇到冤情大多忍气吞声,或通过“公堂鸣鼓”祈求公正,如果这样的祈求也无效,那么戏曲就是最好的情感宣泄方式了。诚然,这种宣泄来源于社会中的冷漠,但同时也是对爱和责任的追求。针对当下大学生对社会上诸多不公正、不为道德所接纳的事情的冷漠和置之不理,责任心缺失的现象,传统戏曲中的法治之梦以其内涵着爱和责任之情愫能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唤起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

(二)中华优秀传统戏曲中的团圆之情,涵育大学生的爱情观

“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是《西厢记》中最能表达对美好追求的呼唤,和人世间一切美好的理想一样,这个宣言有足够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它以“情”为皈依,直通最先进的爱情观。传统戏曲中的团圆之情大多诉诸于圆满的爱情,如《墙头马上》中的“愿普天下姻眷皆完聚”,《拜月亭》中的“愿天下心厮爱的夫妇永无分离”也同样表达了这样的意愿,这些都为大学生的爱情观教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西厢记》第一折描绘的便是张君瑞和崔莺莺的一见钟情,表现了当时青年男女追寻自由爱情的艰难和急迫;《望江亭》中自居家用“你、你、你、我、我、我、他、他、他”顿挫的语言表现了谭记儿的浓情和羞涩。可以说,崔莺莺月下花阴的行径与谭记儿月下江上的行程再现了在黑暗世界中争取美好爱情的艰辛路途,这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具有极大的启发作用。传统戏曲中的爱情具有巨大的包容力,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说,崔莺莺、红娘、李千金等的婚姻观念是不能被接受的,但这恰恰符合当今大学生的情感需求,爱情是自由的、平等的、美好的、是值得付出的,而不是强迫的、被动的、消极等待的,更不是精神空虚的消遣工具,传统戏曲中的团圆之情表达的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中华优秀传统戏曲中的缅怀之境,坚定大学生的爱国情

缅怀之境也就是呼唤之境,骄傲之境,复仇之境,一大批戏曲就是缅怀之境的情感表达。面对污秽的现实,人们除了期盼一个个正义的公堂,一个个具有大爱和责任感的包拯,人们还在精神上向民族情感靠拢。传统戏曲的缅怀之境,在于不断通过历史故事揭示人们的亡国之痛,煽动复仇之志,渲染强梁之气。以《汉宫秋》、《梧桐雨》为代表,在缅怀中烘托出汉人在民族斗争中败亡的景象;以《赵氏孤儿》为代表宣扬了百死不辞的复仇精神,以“三国戏”为代表繁复地渲染了强悍豪壮的英雄气概,这几个方面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共同组成中华民族的爱国表征。如在《汉宫秋》中,马致远不仅展现了汉元帝和王昭君间的故事,更是重重地触及到了民族问题,在第三折汉元帝和王昭君在灞桥饯别时,两人口口声声不离“汉”字,多次出现“大汉”、“汉家”、“汉朝”等,其情其境使遥远的历史故事也变得矛盾尖锐,这是指遥远的汉代,更是指千年屹立不朽的爱国情。这些戏曲剧目中的缅怀之境无疑是爱国情感的最好表达,为当下大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感悟气壮山河的民族英雄气节、体会中华民族深沉的爱国之情提供了穿越时空的素材,大学生在感悟传统戏曲的缅怀之境时,能激发其潜藏心底的爱国之情,激发起维护国家尊严与荣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其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以炽热的爱国心构筑起爱国、报国、强国的蓬勃热情。

四、把握中华传统戏曲的情感教育规律,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一体的情感教育网络

“感性必须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科学只有从感性的意识和感性的需要这两种形式的感性出发……全部历史都是为了使‘人’成为感性意识的对象和使‘作为人的人’的需要成为‘自然的、感性的’需要所做准备。”[5]诚然,感性和理性是一个完整的人不可或缺的要素,感性和理性的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情感教育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对学生感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教育者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智商,着重于培养其理性思维,殊不知,过于冷静的理性思维易造成理性认知和情感体验的非同步发展。对此,高校应重视大学生情感世界的建构,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应予以特别关注,遵循情感教育的规律,采用适当的情感教育资源。

“中国戏曲终于成型之后,中和性也就规定了中国戏曲悲欢离合的完备性,规定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式的大团圆结尾的普遍性,其抒情性也就规定了中国戏曲的写意性”[6]。传统戏曲植根于中华文化,记录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其中浓厚的情感表达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婚恋教育、爱国教育等情感教育的良好素材,高校理应重视并发挥传统戏曲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价值,采用恰当的方法,构筑健全的教育网络,发展大学生的积极情感。

一是充分开发利用家庭情感教育资源。社会是由一个个的家庭组成,每个人的一生都是起始于家庭。家庭对一个人的情感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大学生对戏曲的了解和热爱也多来自于家庭的影响,发挥传统戏曲的情感教育价值首先离不开良好家庭环境的塑造。具体来说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家庭生活环境的塑造,包括家中的室内陈设、装饰设计以及周边环境的选择。例如门上贴有戏曲人物的画像,这些人物是传统戏曲中的典型代表,大学生在家中看到这些人物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与之相关的故事,在心里或产生敬畏,或产生崇拜的感情。家中书房还可陈设戏曲名家的卡通画像,或将传统戏曲中经典名句以书法作品的形式贴在墙上,长辈也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戏曲故事讲给晚辈听,帮助其发展积极的情感,引导大学生求真向善,追求人生之美。二是家庭闲暇时间的充分利用,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感,家庭在安排闲暇生活时应更加注重质量,除了读书散步外,还可以适时选择到剧院观看戏曲演出,现场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领会传统戏曲中的真情感,这种情感教育效果远比父母在家中的说教更深刻。

二是构建良好的校园情感教育环境。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戏曲教育的“有形环境”和“无形环境”,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情感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应充分利用校园中“有形环境”,如在校园广场树立戏曲人物的雕像,配以介绍相应的事迹;在教学楼的走廊中悬挂传统戏曲中的名句名画和人物画像,注明出处和简要含义;在校园艺术馆中专门陈列戏曲发展史、戏曲表演形式、戏曲服饰、戏曲唱腔等方面的书籍,让大学生拥有足够的资源去领悟传统戏曲中的情感,这些外在“有形环境”的塑造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的学习之地,也是陶冶良好情操的艺术园地。“无形环境”指校园的精神文化环境,当整个校园中弥漫着崇尚戏曲之美的气息时,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戏曲魅力,激起情感共鸣。利用传统戏曲传达的积极情感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其能对周围的人和物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三是不断创新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社会是一个综合的大课堂,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离不开复杂多变的现实社会环境。教育者要时刻关注现实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在借助传统戏曲进行情感教育时向受教育者适时传递新信息,更新传统戏曲情感教育资源,并采用先进的教育手段,通过互联网传播传统戏曲的积极情感,利用微博、微信、QQ、博客等新媒体平台,为情感教育打开新天地。如此,大学生便可随时随地交流戏曲演出的信息,发表自己对戏曲演出的观后感,也可以在网络上创作“戏曲网络剧”宣泄情感,使戏曲文化和情感教育有了新的发展平台,也使传统戏曲在无声的传播过程中被更多的人认识,成为大学生能动地接受情感教育的最佳方式。

[1] 弗洛姆.人的呼唤:弗洛姆人道主义文集[M].毛泽应,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80.

[2] 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6.

[3] 鱼霞.基础教育新概念: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6.

[4] 席勒.美育书简[M].冯至,范大灿,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63.

[5]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6] 余秋雨.中国戏剧史[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18.

(责任编辑 文 格)

Abstract:Emo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psychology. It is important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human perceptual thinking and rational thinking.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contains the profound moral and cultural feeling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ity. The dream of the rule of law, the feelings of reunion and the feeling of memory are the best expression of emotio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value of emotional education should be the excellent cultural resource for the emotion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modern emotional education concept, follow the law of emotional education, expand the emotional education channels, make use of emotional education value in the traditional opera, impro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otional loss,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emotional education so as to achieve comprehensive and fre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excellent traditional opera of China;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emotional education

TheValueofChineseExcellentTraditionalOperasonContemporaryUniversityStudents’EmotionalEducation

ZHUMei-fan,LISheng-ting

(TheCenterforArtsStudies,WUT,Wuhan430070,Hubei,China)

G641

A

10.3963/j.issn.1671-6477.2017.05.0028

2017-03-10

朱梅梵(1975-),女,河南省南阳市人,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中心副教授,博士,从事美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李盛婷(1994-),女,河南省漯河市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教育部2016年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项目(444-11075)

猜你喜欢

戏曲情感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老传统当传承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