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五届国际(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纪实

2017-10-14吴赛华

非遗传承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专家物质

吴赛华

2017年6月9日,作为第十二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和上海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文化项目——第五届国际(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上海举行。此次论坛由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主办,上海艺术礼品博物馆和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承办,是“第七届国际传统艺术邀请展”的系列活动。

本届论坛以“共性与差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实施现状及愿景”为主题,着眼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面对非遗保护领域的新挑战、新机遇,探讨各国在非遗保护方法与途径中的共性与差异,广泛交流世界各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所遇到的共同课题,分享典型经验与做法,为携手推动非遗保护事业的发展、促进各国文化交流带来新的启迪与契机。

指导单位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刘光勇在致辞中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财富。中国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中国政府已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定了法律,并在着力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式,振兴古老的传统工艺,加强对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本、韩国早在60多年前就为文化保护立法,较早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积极倡导者,奥地利、捷克、埃及、乌克兰、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都有着突出的成绩。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国内外专家、院校和机构加入进来,通过非遗加强对话交流,通过非遗传播中国声音,通过非遗构筑多彩的生活。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如何让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更顺畅?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打开一扇民心相通的窗扉”主题演讲中表示,非遗是很好的载体。“虽然各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有所不同,但保护好祖先留存下来的智慧遗产是大家共同的诉求。”王战说,中国目前共发掘出各类非遗资源近87万项,其中39个项目跻身“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位居世界第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如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格鲁吉亚复调演唱、俄罗斯塞梅斯基的文化空间与口头文化、意大利西西里木偶剧等非遗项目,都来自沿线国家。不同国家的非遗还有着共通之处,如剪纸,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等地都普遍存在,这些都为非遗领域的国际合作创造了可能。

国家文化部非遗司原巡视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马盛德介绍,“现在中国的非遗资源有近87万项,国务院公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有1372项。设立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1个,建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00个,截至2016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非遗保护专项资金48.78亿元。”

丝绸之路研究院顾问、中日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理事长白刚在“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交流与合作”主题演讲中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成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先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要成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文化使者。将非遗进行海外推广,可以与国内的非遗传承工作相区分,国内非遗传承项目是传承社区内的文化和技艺,而非遗的海外传播是在文化平等、文化尊重、文化包容的背景下,将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到海外,用中国的非遗进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日本国京都工艺作家协会理事长羽田登发表“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独特制度”主题演讲,他说:“谈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也有所感触,只要保护就可能会被保留下来,但最重要的是要融入现代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被使用,包括能够充分反映这些国家的特点以及文化的特点。在日本,春夏秋冬四季非常明显,日本的生活文化,充分地反映在工艺品当中,一直传承到了今天。”

下午举办的两场论坛同样吸引了众多中外专家学者,论坛现场座无虚席,亚、欧、非各国专家就非遗保护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室主任、《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起草专家蔡丰明作“加强非遗理论研究,为实际工作提供引领”的主题演讲,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个基本特征他提出自己的理解,即无形性、公共性与生活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的问题,他强调了本真性、整体性、传承性和分类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问题,他认为要有维护文化生态多样性理念、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的理念,并强调现在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绝不仅仅是传统的,它应该也是当代的。

据主办方介绍,第五届国际(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是在总结第一至四届非遗保护论坛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升的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组委会希望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文化交流活动、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经验交流,能大力弘扬和传承各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文价值,共同推进上海市友城的非遗保护协作,为今后在上海成立友城非遗保护联盟奠定基础。

出席论坛的中国文化部非遗司原巡视员、中国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向联合国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马盛德在会后高度评价了本次论坛,他认为这次参加论坛的许多专家层次高,基本都是各国派出的顶尖代表,相当多还兼任了各自的国家级非遗研究机构负责人;其次是信息量大,专家们围绕论坛主题在发言前做了充分准备,资料丰富;三是论坛的经验不仅可供各国同行交流,而且对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主管部门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与会各国专家也高度肯定了论坛成果,日本、韩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专家都表示收获丰富,他们对组委会倡议择机成立“一带一路”非遗保护联盟的构想充满期待,并期望早日付诸实践。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专家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致谢审稿专家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Tough Nut to Crack
请叫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