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采用双环醇治疗的临床效果探析

2017-10-14张影璇宋燕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9期
关键词:双环药物性抗结核

张影璇 宋燕芹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采用双环醇治疗的临床效果探析

张影璇 宋燕芹

目的 研究分析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采用双环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结核科104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口服双环醇片)和对照组(口服甘草酸二胺), 各5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肝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前, 两组肝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均有显著改善, 治疗组肝功能改善幅度比对照组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80.7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859, P=0.0006<0.05),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双环醇片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疗效显著, 可帮助患者恢复肝功能, 且安全性高, 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抗结核药;肝损害;双环醇;临床疗效

结核病属传染性疾病, 指感染结核杆菌所致的慢性传染病, 结核杆菌可侵入人体的各个器官, 其中以肺脏最常见,也可侵入其他部位[1-3]。临床治疗结核病最常用的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但研究指出, 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联合使用时, 有25%患者会发生药物性肝炎, 严重者甚至出现肝功能衰竭[4]。双环醇能改善肝功能, 帮助肝脏解毒的药物, 具有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作用[5,6]。为探讨双环醇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的疗效, 选取本院结核科104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做出研究,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本院结核科104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52例。治疗组:男30例, 女22例;年龄24~67岁, 平均年龄(45.5±7.1)岁;肝损害发生时间5~28 d,平均时间(16.5±2.5)d。对照组:男28例, 女24例;年龄23~69岁, 平均年龄(46.0±7.6)岁;肝损害发生时间5~30 d,平均时间(17.5±2.5)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同一化疗方案进行治疗, 异烟肼, 0.3 g/次, 1次/d, 口服;利福平, 0.45 g/次, 1次/d, 口服,或利福喷丁, 0.45 g/次, 2次/周, 口服;吡嗪酰胺, 1.5 g/次,1次/d, 口服;乙胺丁醇, 0.75 g/次, 1次/d, 口服。

1.2.1 治疗组 在不停用主要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双环醇片, 0.5 g/次, 3次/d, 口服, 疗程为4周。

1.2.2 对照组 在不停用主要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加用甘草酸二胺, 100 mg/次, 3次/d, 口服, 疗程为4周。

1.3 观察指标 记录比较患者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 包括恶心、呕吐、纳差, 疲倦、身、目黄染等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水平均降至正常范围内;有效:患者症状、体征显著改善, ALT水平下降<80 U/L, TB水平较治疗前下降50%;无效:患者症状、体征并无明显改善, ALT、AST、TB水平较治疗前下降<50%, 或患者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 两组ALT、AST、T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均有显著改善, 治疗组肝功能改善幅度比对照组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

?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 治疗组显效34例, 有效16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6.15%(50/52);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5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80.77%(42/5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859,P=0.0006<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组中, 2例头晕患者,1例皮疹患者。对照组中, 2例头晕患者, 1例疲倦患者,1例皮疹患者, 1例腹泻患者,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几年, 城市结核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特别在老年群体和慢性病群体中[7,8], 因其自身免疫功能较低下, 及肝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衰退, 服用抗结核药物后, 药物在其体内代谢的时间就越长, 发生药物性肝、肾损害的几率也就越高[9,10]。针对已经有明显肝脏损害的患者, 因结核病病情严重, 无法停药的患者, 可采用双环醇片治疗, 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11]。本研究结果提示,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明双环醇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疗效显著。双环醇片是一种临床新型的抗病毒肝炎药物, 具有显著的抗肝炎病毒和肝细胞保护作用。药理学研究表明, 双环醇片通过清除自由基, 起到保护肝细胞膜以及线粒体的作用,使肝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不受损伤, 从而减少肝细胞凋亡, 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4]。双环醇除上述作用外, 还能防止肝纤维化, 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以及肝细胞再生作用, 提高肝脏的解毒功能, 阻碍肝脏谷胱甘肽、糖原耗竭, 从而减轻肝脏的脂质过氧化。不仅如此, 该药物通过降低肝细胞及其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酶的活性, 从而提高细胞ATP的含量, 使肝细胞结构及其功能得到提高。本研究结果提示,治疗组的肝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此研究结果与周建凤等[5]研究相同。

综上所述, 临床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 可在不停用主要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 加用双环醇片, 能够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 且安全性高, 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1] 陈燕琴, 高同军, 迟俭, 等.双环醇片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传染病信息, 2005, 18(4):188-189.

[2] 刘佩英.双环醇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269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22):67.

[3] 王怀诚, 韦生坤, 高亮.双环醇预防抗结核药物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0, 26(11):1156-1157.

[4] 桂徐蔚, 沙巍, 梁莉, 等.双环醇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近期疗效观察.首都医药, 2008, 15(6):43.

[5] 周建凤, 陈书长, 白春梅, 等.双环醇片防治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研究.肝脏, 2007, 12(4):286-287.

[6] 刘继兵, 张建勇, 陈雪融.双环醇预防抗结核化疗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疗效的Meta分析.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6, 39(5):497-502.

[7] 谢松松, 左维泽.双环醇在预防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方面的应用.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 22(6):34.

[8] 唐静.双环醇片防治抗癌药物所致肝损害临床研究.中国药业,2015(16):43-45.

[9] 周建国.双环醇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67例疗效观察.贵州医药, 2015(10):914.

[10] 陈墨洋, 赵勇华, 李晶媛, 等.双环醇片预防抗结核治疗药物性肝损害25例临床观察.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 22(10):72-73.

[11] 彭伟明, 杨勇, 于强, 等.恩替卡韦联合双环醇片防治肺结核合并慢乙肝肝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24(8):87-8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9.061

2017-08-04]

528000 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结核科

猜你喜欢

双环药物性抗结核
首个聚集可调双发射性质的手性双环分子研发成功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初治肺结核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采用早期规则抗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浅议“药毒”与药物性肝损伤
儿童药物性肝病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
模仿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