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活走进低年级数学课堂

2017-10-13谢少清

黑河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数学问题低年级学生生活化

谢少清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信息,教师应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学习数学,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邊,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数学学习的价值。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联系生活实例,理解数学问题;活用生活例题,解决数学问题;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记数学日记。

[关键词]生活;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生活化

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信息,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现象,有令人好奇、能够激发探究欲望的数学问题。但这些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模糊的、不明确的,有些数学知识还是抽象的、难于理解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体验数学,探究新知。小学生年龄小,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一、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

数学不是演算纸上的游戏,它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充满着数学问题。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当学生学会在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中发现数学问题时,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

例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线段的初步认识》起始课,我与同学们玩了个脑筋急转弯游戏:一支粉笔两个头,半支粉笔几个头?然后让一个学生上台演示折粉笔,学生观察发现:不管粉笔有多长,它都是有两头的(即两端)。此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到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长有短的。

二、联系生活实例,理解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数学知识对他们来说还是抽象的、难于理解的。因此,教师要非常重视在生活与数学之间找到最佳引入点,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规律等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理解问题。

例如,在学习米和厘米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建立1米、1厘米的表象,我让学生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1厘米。学生通过量一量、比一比,发现指甲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一块白板的宽度大约是一米,还找到自己身上一米高的部位。这样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就有了深刻认识,并能正确地辨别与运用。

三、活用生活例题,解决数学问题

平时小学生也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设疑引思,引导学生把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新知识。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逐渐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亲切,进而更加喜欢数学学科。

1.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情境,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场景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情境中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更主动地参与学习;也可以加深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联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分一分》时,我创设了大头儿子和爸爸去永辉超市买彩笔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超市这么大,彩笔怎么找?谁能帮帮他?学生都有在超市购物的经验,于是大家踊跃发言。之后教师出示书上的两个货架,提问:“这里都有哪些物品?是怎么摆放的?分成了哪几类?”通过仔细观察和思考交流,学生初步了解到分类的方法,体会到分类的好处。

又如,教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一课,出示场景图后,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图上两个小朋友的跳绳哪根长、哪根短?你是怎么比的?学生回答问题后,上台演示:将跳绳的一端对齐,另一端长的就长。这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判断长短、高矮、轻重,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和判断能力。

2.运用生活化的数学语言

前苏联教育学家斯托里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并巧妙地运用生活化、趣味化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在不影响知识准确性的前提下,将数学语言进行加工和装饰,使其富有童趣、通俗易懂。

例如,在教学《线段的初步认识》时,课末学生总结了线段的特点之后,我编了一个儿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直直一条线,首尾两端连,有长也有短,我就叫线段。在教学《认识=、>和<》时,我引导学生读顺口溜,帮助他们理解记忆: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头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冲谁开口笑。在学习《10的加法》时,我也让学生读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学生读得兴趣盎然,用起来也得心应手。

3.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活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组织数学活动时,可以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体验到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

例如,在教学《小小商店》一课时,我将教室布置成商店一角,让学生们分角色购物,有的当收银员,有的当顾客。在实际购物过程中,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购物过程中的付钱、计算、找钱、钱不够等实际问题。在教学《厘米和米》后,我让学生找找身体上的“尺”,一拃、一步、一庹、一脚,同桌合作,孩子们量得非常认真,还走出教室,用身体尺量黑板的长度、篮球场的长宽、跑道的长等。在熟悉的生活课堂中,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四、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写数学日记

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我就开始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的习惯,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写数学日记,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抽象和乏味的,而是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

日记一: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福州玩,我们坐动车D6335次,06车14A号,车11:00出发,12:23到站。下车后,我们要坐91路公交车到舅舅的新家,结果99路车来了,我们没看就坐了上去。到了一站,爸爸才看到车号,于是我们赶紧下车去坐91路车。我觉得数学真是有趣啊!

日记二:今天,有位客人来店里买水表,一个水表是33元,那客人对妈妈说:“一个水表便宜我1元,我买100个,怎么样?”妈妈爽快地答应了。我就在心里默默地计算:33-1=32(元),32×100=3200(元)。我悄悄地告诉妈妈:“他应该付给我们3200元,对吗?”妈妈连连点头。

可见,生活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孩子们已将学习数学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了。从日记中可以看出,学生已将数学知识灵活地应用到生活中,这不是我们所一直追求的吗?

总之,要让学生真心地喜欢数学,不再觉得数学是枯燥、抽象的,教师就要转变教学观念,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原型或现实素材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和感受数学知识,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通过参与认知活动,实现数学观念的构建,促进知识结构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周世洁.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1).

[2]李星光.让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J].学周刊,2016,(24).

[3]石汉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5,(Z3).

[4]高召琴.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J].求知导刊,2015,(21).

[5]乔虹.新课程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误区探略[J].新课程研究,2011,(7).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问题低年级学生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问题式教学:我的一方“实验田”
激发低年级学生写话兴趣的几点思考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问题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教育的一些做法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