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北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分析

2017-10-13余利娥

红河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皖北城乡物流

余利娥

(宿州学院皖北中小企业与特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安徽宿州 234000)

皖北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分析

余利娥

(宿州学院皖北中小企业与特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安徽宿州 234000)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离不开城乡物流一体化的支持。构建了由四个一级指标,十七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收集了皖北六市的相关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对皖北六市的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从加大皖北城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皖北城乡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给出推进皖北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皖北各市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存在较大差异,阜阳的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最高,淮北最低。

城乡物流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因子分析;皖北

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的飞速增长,中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却长期存在,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离不开城乡物流一体化的支持。关于研究城乡物流一体化的文献较多。卢美丽提出了城乡物流一体化的连锁经营配送网络建设模式,并建立了配送中心和农产品收购中心选择的网络优化模型。[1]董威等以浙江松阳县为例,采取格兰杰因果检验法,评价了城乡物流一体化的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推动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2]段海六构建了城乡物流一体化的框架体系,采取因子分析法评价了山西省的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并从培育农村流通主体,加大对农村物流的财政支持,构建城乡信息共享平台等方面给出了提高山西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的建议。[3]王秀荣等在分析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的构成要素和构建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的构建框架及推进建议。[4]

从目前的相关文献来看,虽然研究城乡物流一体化的文献较多,但是研究皖北等不发达地区城乡物流一体化的文献较少。基于此,本文通过建立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收集皖北六市的相关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对皖北六市的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给出推进皖北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 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城乡物流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的正确选取是准确评价皖北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的前提。对于评价指标的选取,应该遵循客观性、全面性、可操作性、指标数量适度等原则。[5]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研究,本文提出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四个一级指标,十七个二级指标。四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发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程度、信息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环境的二级指标包括:明确的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规划、物流从业人数、物流基础设施投资额和物流业产值;基础设施建设程度的二级指标包括:公路里程、载货汽车拥有量、运输船舶拥有量、火车站数量、机场数量和物流园区数量;信息化程度的二级指标包括:固定电话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互联网用户和电信业务总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二级指标包括:人均GDP、GDP增长率和人均可支配收入。

二 皖北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

(一)数据来源

皖北地区包括宿州、阜阳、淮北、蚌埠、亳州、淮南六市,这六个市都属于农业大市,经济发展较落后,具有较强的可比性。由于皖北各市2016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未公布,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分别来自《宿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阜阳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淮北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蚌埠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亳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淮南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安徽统计年鉴—2016》。其中,明确的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规划这一指标没有量化数据,因此其数值是由与研究相关的权威学者确定;物流从业人数、物流基础设施投资额和物流业产值在相应的统计公报及年鉴中没有统计数据,分别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固定资产投资额和产值代替;[6]固定电话普及率=固定电话用户/人口总量;移动电话普及率=移动电话用户/人口总量。皖北六市各指标的取值如表1、表2、表3、表4所示。

表1 发展环境比较

表2 基础设施建设程度比较

表3 信息化程度比较

表4 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二)评价步骤

因子分析法采取降维的思想,易于抓住所要分析问题的关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评价结果客观公正,是最常用的统计方法,非常适合数据繁多,而且数据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的情况使用。本文采取的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涉及六个地级市的四个一级指标,十七个二级指标,数据繁多,而且数据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本文采取因子分析法对皖北六市的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步骤如下:

1.原始数据的无量纲化。对原始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是为了消除不同变量纲量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新数据=(原始数据-均值)/标准差;2.方差分析,确定公共因子。因子分析中,公共因子的确定要满足两个条件:公共因子的特征值要大于1;几个公共因子的累计解释率要达到85%以上;3.利用旋转方法使因子变量更具有可解释性;4.确定最终排序。根据旋转载荷矩阵,计算各公共因子的得分,确定各公共因子的权重,从而计算出各个评价对象的最终排序。

(三)实证分析

本文基于因子分析法,利用SPSS20.0软件对皖北六市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1.无量纲化处理。根据无量纲化的计算公式和所收集的皖北六市的相关数据,可以得出十七个指标的数据无量纲化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原始数据的无量纲化结果

2.方差分析,确定公共因子。利用SPSS20.0软件对皖北六市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抽取方法采取主成分法,结果见表6、图1。

表6 解释的总方差

图1 碎石图

从表6、图1中可以看出,按照公共因子的提取条件,一共可以提取四个公共因子,其方差累计贡献率高达96.252%,因此可以用这四个新的公共因子来代替其他指标进行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

3.确定因子旋转载荷矩阵。经过最大方差旋转法处理后可以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7所示。

表7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4.确定皖北各市四个公共因子的得分。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确定皖北六市四个公共因子的得分,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皖北六市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公共因子得分

5.公共因子权重的确定及各市最终排名。因子分析法在提取公共因子的同时,也给出了各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每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所有公共因子方差贡献率之和的比例即为权重。

由表6可知,四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2.198%、25.762%、17.384%、10.908%,四个公共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6.252%,则各公共因子的权重为:

ω1=42.198%/96.252%=0.438,同理,ω2=0.268,ω3=0.181,ω4=0.113。

根据皖北六市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公共因子得分和各公共因子的权重,计算出各市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及排名(表9)。

表9 皖北六市综合得分及排名

三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皖北六市的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皖北各市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存在较大差异,阜阳的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最高,淮北最低。由表7可以看出,第一个公共因子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力最大,与其最相关的指标主要是:公路里程、电信业务总量、载货汽车拥有量,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75、0.829、0.827;第二个公共因子的相关指标包括:运输船舶拥有量、机场数量,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0.949;第三个公共因子的相关指标包括:互联网用户、物流基础设施投资额,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0.810;第四个公共因子的相关指标为火车站数量,其相关系数为0.952。根据研究结论,为提高皖北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给出如下政策建议:

1.加大皖北城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的指标中,公路里程、载货汽车拥有量、运输船舶拥有量、机场数量都属于基础设施建设程度一级指标,表明要提高皖北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首要的是要加大对城乡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2.推进皖北城乡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电信业务总量在第一个公共因子的相关指标中排名第二,表明城乡物流信息渠道的畅通对推进皖北城乡物流一体化建设非常重要。通过构建皖北城乡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城乡物流信息一体化,有利于促进皖北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

[1]卢美丽.基于城乡物流一体化的连锁经营配送网络优化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42(22):71-78.

[2]董威,周伟燕,许燕琳,徐莉莉.城乡统筹环境下推动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研究——以浙江松阳县为实证案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5(232): 3-5.

[3]段海卞,高志飞,任利成.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山西省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J].商业经济研究,2015,(7): 44-46.

[4]王秀荣,刘照军,刘承秀.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的构建与推进建议[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7(255): 12-14.

[5]高志飞.山西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4:23-24.

[6]陈玲.基于改进DEA模型的中国省域农产品物流效率测度[J].物流技术,2014,33(11): 288-291.

Abstract: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support of urban-rural logistics integration.This paper propose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development level of urban-rural logistics integration which is constructed by four one class indexes, and seventeen second grade indexes. It collects the relevant data in the six cities of Northern Anhui, and evaluate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urban-rural logistics integration in Northern Anhui by using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Finally,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given from increasing the intensity of urban-rural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promoting inform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 urban-rural logistics and so 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rural logistics integration in Northern Anhui.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urban-rural logistics integration is not balanced in Northern Anhui; Fuyang’s is the highest, and Huaibei’s is the lowest.

Key words:Urban-rural Logistics Integr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actor Analysis; Northern Anhui

[责任编辑贺良林]

The Analysis of Evaluation of Developing Level of Urban-rural Logistics Integration in Northern Anhui

YU Li-e
(Research Center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and Feature Industry in Northern Anhui,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234000, China)

F252

A

1008-9128(2017)05-0079-03

10.13963/j.cnki.hhuxb.2017.05.021

2017-03-30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SK2017A0466);宿州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开放课题(2015SZXTQNKF04);宿州学院皖北中小企业与特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开放课题(2014YKF25);宿州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开放课题(2015SZXTQNKF06)

余利娥(1983-),女,湖北武汉人,讲师,博士生,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猜你喜欢

皖北城乡物流
摄影·美好安徽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城乡涌动创业潮
皖北区域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实证分析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