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如书

2017-10-13浙江一考生

作文新天地 2017年25期
关键词:无字普世品味

◎浙江一考生

人生如书

◎浙江一考生

有位作家说,人生要读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以及心灵之书。我认为这三者间是存在渐进关系的,好比一个人的成长,由浅入深,是个不断上升、臻于完善的过程。

在人生的初级阶段,有字之书是我们的启蒙书。从教科书到教师推荐读物,我们广泛地涉猎,饥渴地汲取。与此同时,我们的视野由一个小屋子扩展到山河大地,三观不断被塑造与巩固,坚固到支撑起了无数独特的思维与个体,由此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跨越,方称作独立的人。

唯有有字之书的累积铺垫,人才能读懂无字之书的深义。从有到无,是一种心智的升华。亚里士多德将阅读称为一种提前的情感操练,它让人在面对未知的世界时不那么惊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在储备了大量的见闻与学识后,人方能顺利地进入社会,将停留在书本与经验的缀集,曝光在实践与现实的省察下,等待再一次跨越与蜕变。

社会这本无字之书,与有字之书难免存在相悖的地方,读懂无字之书,立身于无字之境,需要经历幻灭的痛苦与现实的锤打。《乌托邦》描绘了一个理想的、虚幻的社会,从书中走入现实世界中,这里存在着巨大的落差,有的人跌落粉身碎骨,而有的人能把握平衡沉稳地着地。书籍总在教育我们要追求平等与自由,而日本早稻田大学却将这些“幻灭给人看”。这所著名大学每年都会举行一场运动会,比赛上不分男女,不分年龄,不分健全与否,只要愿意都可参赛。松岛先生说:“我们想让学生知道,真实的社会就是不公平的,我们要学会接受。”这是经验与现实的撕裂,从有字之书进入无字之书必须承受的痛苦。

一个人能够读懂无字之书,我们能称他为实用型人才,他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又有面对社会的理性与思考,但他还缺乏一种情怀。这种情怀是只有心灵之书才能赋予他的。罗曼·罗兰曾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能够读懂心灵之书的人必然是个具有普世情怀、具有心灵的流动性与敞开性的人。像王小波游走于自我与世界之间,用谐趣的话语点醒世人的麻木,这难道不是一种普世的情怀吗?余秋雨在山川间游吟,却始终紧贴大地和人群,这难道不是一种对世人的大爱吗?“激情”一词在古希腊时代被解释为“由自我延伸出来的对他人的爱”,这种爱与激情能够充盈无字之书,让人的心灵丰富且美丽。

一个人由接受教育到步入社会再到贡献社会,由有字之书到无字之书再到心灵之书,由浅入深,由自我到他人,便构成了完满的人生。而人生如书,不应跳读,不应倒读,而应页页品味,细细翻看,人生的真谛正在这一过程之中。

点 评

这篇作文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认识,“人生如书,不应跳读,不应倒读,而应页页品味,细细翻看”。这一认识与命题材料的认识是一致的。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要思考并论述的重点落在“不应”上。于具体的材料中,提炼出思考的关键点,这体现了作者的独特思考。在论述的过程中,怎样将“不应”这个道理讲清楚?作者采用演绎归纳推理法,再联系具体的人生、生活来展开评说,其间借助比喻说理、引证说理等方法由浅入深,不断推进,使整个论述呈现了连环式的推进形态,丰富了思想,深化了评说,厘清了关系,讲清了“不应”“而应”的道理,让读者从中受到了一定的启发。

猜你喜欢

无字普世品味
品味年画
思想“陷阱”与消解之道——论“普世价值”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挑战冲击及策略应对
品味桂峰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无字的情书
不可思议的旅程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普世价值论
普世价值论
中国应完善自己的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