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影响观察*
2017-10-13陈传磊孙锡波李炳选
陈 澎,高 茜,陈传磊,孙锡波,李炳选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山东 潍坊 262500)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影响观察*
陈 澎,高 茜,陈传磊,孙锡波,李炳选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山东 潍坊 262500)
目的 通过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数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另外静滴丹红注射液。观察一个疗程后2组的效果和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2项指标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是通过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清中的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来提高治疗效果的。
丹红注射液;急性脑梗死;疗效;炎性因子
急性脑梗死(ACI)是由于由于脑动脉内血液自凝形成栓子或者外来栓子进入脑动脉堵塞血管管腔,血液供应受阻,引起缺血、缺氧性脑组织坏死及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疾病[1]。该病因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给患者生活和家庭经济负担带来较大负担。据临床文献报道[2]:中国35~64岁人群卒中男性标准化发病率排名第3位,女性标准化发病率排名第2位,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施超早期溶栓、神经保护治疗、抗炎治疗等联合应用是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治疗措施。中医中药可通过活血化瘀、疏风祛风,降低患者血清中的炎性因子,达到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的目的。本研究验证了丹红注射液对AC I患者有可以明显降低血浆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提高治疗效果。现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数分为研究组与对照各40例,其中研究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7.4±5.9)岁。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7.1±6.1)岁。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方面2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
患者的临床诊断检查既符合2010年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相关标准,同时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诊断标准。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3 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者,相关治疗禁忌症者,精神意识障碍者,年龄不足35或超过80岁者,入组前使用其他治疗方案或服用其他药物者,就医依从性不足者。
1.4 方法
对照组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100 mg/次,1次/d,晚餐后口服;辛伐他丁胶囊20 mg/次,1次/d,晚餐后口服。同时给予脱水剂、补液及补充电解治疗、控制血糖、血压、调节血脂,神经保护等基础治疗。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给予丹红注射液(山东丹红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26866)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伴有糖尿病者及其他葡萄糖禁忌情况时,改用生理盐水,1次/d;14 d为1疗程。
1.5 观察治疗效果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
1.5.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100%。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95%;有效:中医临床症状、征均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2 炎性因子水平观察
14 d治疗后,检测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6、IL-8、CRP及TNF-α水平。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
经过14 d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疗效 [n(%)]
2.2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经治疗后,研究组血清细胞因子IL-6、IL-8、CRP、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s)
表2 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s)
注:*P<0.05
组别 n IL-6(pg/mL)IL-8(ng/mL)CRP(mg/L)TNF-α(pg/mL)对照组 4012.24±1.68 21.40±3.57 18.75±2.69 11.13±2.08研究组 40 7.11±1.05*12.26±3.02* 4.48±2.11* 6.10±1.85*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ACI)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病,其发病过程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其常见的病理基础,而血清炎性因子IL-6、IL-8、CRP、TNF-α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着密切联系[4]。医学研究表明[5]血清IL-6参与炎症反应过程,其水平变化预测神经功能和梗塞面积;IL-8是目前发现最强的炎症趋化因子,急性脑梗死患者大面积梗死及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IL-8水平明显高于小面积梗死和神经功能缺损较轻患者;CRP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演变关系密切;TNF-α为机体重要的炎症免疫调节因子,在在其激活功能,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从而进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张薇薇等[6]临床研究发现:丹参成分中的丹参多酚酸盐可显著降低ACI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从而发挥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效果,丹参酮可有效抑制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反应;红花中的亚油酸,可降低血脂及血清胆固醇,软化和扩张动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血液循环的效果,红花中的黄色素等有效成分能降改善机体炎症因子水平的效果。这与我们的使用丹红注射液治疗ACI的疗效相互印证:丹红注射液改善脑血流灌注,提高疗效,是通过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清中的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来实现的。
[1] 傅迎霞,刘楠楠,魏丽华,等.益气通络丸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3):24.
[2] 晁利芹,聂志玲,韩倩倩,等.大秦艽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7,32(227):645.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2-293.
[4] 郑祖锋,邱 毅,季晓东,等.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与凝血指标的改变及其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16):2741.
[5] 路小薇.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意义[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93-95.
[6] 张薇薇,董宏伟,张文泉.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2):5592.
本文编辑:吴宏艳
R277.7
B
ISSN.2095-6681.2017.22.129.02
科研项目:潍坊市卫计委(2016wsjs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