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讲学稿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实用性

2017-10-12王慧明

未来英才 2017年17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王慧明

摘要:文言文既是中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长期的教学模式就是先由教师逐词翻译,然后学生串连出句子意思,最后通过讨论再在全班确定一个标准答案,学生熟记后再去应付考试。这种方式在学生初学文言文时是适用的,但长期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也使课堂沉闷,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我每次在教授文言文的时候都很苦恼。翻译、字词不讲不行,这是考试中的重点,一讲学生又没兴趣,而且听完掌握的情况也不好。而现在语文的课堂讲究的又是少教多学,现在我正进入文言文教学,对此又感到有些困惑,对于文言文教师该怎么少教?学生该怎么多学?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也在琢磨着文言文应该怎么教,在上课过程中我发现讲学稿在文言文教学中非常的实用。

关键词:讲学稿;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说到底还是应该教会学生归纳积累,学会迁移。而用讲学稿上文言文就重点在这个,更多的是放手让学生去学、去积累。以《送东阳马生序》来说,这是一篇比较重要的课文,比较长而且要求学生全文背诵,这篇文言也开启了学生学习长篇文言的先河。我一直认为是难度比较大的一篇文章。但在我们用讲学稿备课的过程中,我们把学习的目标分成了三块:一是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一是把握内容及学习作者的精神,三是在这两者的基础上背诵全文。目标很明确,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很有针对性。预习导学包含了作者、文体特征及生字的读音,这几个部分学生可以课前自己学习,教师在反馈的时候只讲错得多的和容易错的。节省了很多的时间,还让教师少教了、学生多学了。在把握课文节奏的时候因为讲学稿中给出了提示,这一个部分学生也可以自己完成。在翻译课文时也是把时间给学生,讲学稿中出示了一些比较重点的字词,学生根据这些提示的重点字词以及课下注释、工具书自行翻译,遇到疑难的可以同桌讨论。这一块的学习目标很明确也有提示,学生知道自己要干什么,都很积极的去学习。最后的反馈就集中在几个比较难理解的句子,同样也是教给学生去解决。这样,这一部分的内容就基本实现了学习的目标。学生读懂了大概的内容,也注意到了一些重点的字词。直接去检测学习的成果,做检测的题,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对,他们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更愿意去学习。

读懂翻译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是让学生学会归纳,把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归纳出来,在文言文教学中,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要进行梳理,作为一种工具性知识,就如同数学学习中必须要掌握基本定理、公式以及繁生出来的性质。学生有了工具,那么干活就容易了。用学习文言文的工具去学习文言文,可能就会更容易些,学生也有了针对性。这样归纳的多了,以后的学习中他们就会下意识的自己去这样的归纳。

课标说“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那么关于“理解基本内容”,理解到什么程度,虽然没有定论,但是答案是有的,其实学生在翻译完内容就能读到宋濂的勤学,这篇课文的主旨也就出来了[1-5]。

文言文在中考中有常见实词的解释,有文言虚词用法相同或不同的选择,亦有整句翻译,最后才是对语段的整体理解、感悟和运用。由此观之,以上三个方面的学习技能还是要具备的,有了这些技能,学生就会学了,教师就可以少教了。而講学稿的模式正是把这三种技能贯彻到了学习的课堂中,教师说得少了,学生动起来了,学得也就多了。其实我觉得讲学稿在语文当中的实用性更多的还是体现在教师身上,教师要会掌控讲学稿,还要去放手给学生,去相信学生能实现这些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认真的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钻研教材,尽快加强自己对讲学稿的运用能力,提升自己的课堂掌控能力。

参考文献

[1] 杜红娟.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5-157.

[2] 李志静.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17):252.

[3] 胡魁耀.浅谈“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2(5):136-136.

[4] 杨林怀.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诵读[J].生物技术世界,2015(08):187.

[5] 冯海娟.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指导[J].阅读与鉴赏(教研),2010(7):70.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何为“言”,何为“文”——从“言、文并重”看文言文究竟应该教什么
文言文阅读新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