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措施研究

2017-10-12李彦泓

继续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

李彦泓

摘 要:建设学习型城市是我国走向学习化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终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学习型城市的建设面临着资金缺乏、立法缺失、制度重叠混乱和信息化程度不足等问题。需要在学习社会化的理念指导下,采取建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终生教育的立法、拓宽经费筹措口径、加大教育投入、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搭建、拓展学习时空、推进学习型组织和社区建设、建构新型学校教育体系等措施来加强学习型城市建设。

关键词:学习型城市;终生教育;学习化社会;学习型组织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2014年的8月上旬,教育部牵头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部署了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意见》对学习型城市建设做了长期规划:推进全国各级各类城市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逐步形成一大批具备终身教育体系、学习资源充分共享、学习机会多样开放、各级各类教育系统协调发展的学习型城市,由此推动我国的学习化社会建设。我国当前的国情下学习化社会具备实现的可能性。构建学习型城市,也就是在一个城市的范围内构建学习化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学习型城市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当然我国现在学习型城市的构建也面临着资金缺乏、立法缺失、制度重叠混乱和信息化程度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关系到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成败。

一、学习型城市的基本内涵

学习型城市的概念原型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城市到底是什么?学术界对其的定义并未完全统一,最早的学习型城市的定义是从“学习型社会”理论里提炼出来的,来自美国学者Robert Hutchins。通过对中外学习型城市的界定分析和研究得出结论:“建设学习型城市”相当于将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和内容应用于城市管理与发展。“主题是通过社会学习活动,勉力创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城市精神文化氛围,提升城市综合体的素质、竞争能力和运作效率,促进城市社会事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个城市的发展与繁荣,其核心动力源自创新,先进知识文化的支撑和引导是增强创新能力的基石。获取先进知识、文化的基本途径是学习。推动先进文化向创新能力的转化,全面推进管理机制创新、体制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思维创新,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注入新活力。建设学习型城市,让广大市民和社会组织拥有和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并且擅长将学习行为转化为创造性行为,不断开拓创新,创造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应然选择,因此学习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现代城市之间的发展和竞争,实质上取决于公民素质的提高和竞争。城市竞争力取决于城市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城市学习能力由以下因素构成:鼓励学习的文化、个体学习的成就动机、整个学习的基础和激活学习动力的动力机制。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将对于学习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树立强市富民、自强负重、城市自我加压的精神,也有助于城市的发展。总结历史经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往不利,只有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实力。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全面增强城市竞争力的一剂良药,是全面升级城市架构的必然选择。

二、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若干问题

学习型城市的建设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认识层面的问题,也不单纯只是一个学术的问题,它与我们整个教育体制改革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实践息息相关。我们既要站在战略高度又要结合我国社会的实际来探讨学习型城市构建,为此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建设基础及我国这方面的基础条件,合理规划和推进学习型城市的建设。通过多年努力,我国在学习型城市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比其他发达国家,还存在许多不足与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

(一)缺乏经济基础和教育投入不足

从学习型城市的概念出发,学习应该是人的自觉需要,为全民学习提供机会和条件的充分保障。在经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劳动时间占比过大,学习时间不足,自主学习很难成为有意识的需要,社会资源在教育与学习供给方面也会缺乏。教育投资和教育机会的提供是受制于经济条件。学习型城市评价体系中有三个重要的经济基础指标:一是教育支出占GNP的比例;二是反映个人食品支出占个人消费总额的恩格尔系数;三是人均可支配的空闲时间。发达国家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美國恩格尔系数均值为7%,人均可支配的空闲时间充裕。中国GDP指数为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9%,均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在空闲时间,实行双休和8小时工作有利于建设学习型城市。总之,我国的经济基础不能完全支持学习型城市的建设。

(二)信息技术基础不足影响学习型城市建设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学习型城市建设成为可能,强大的信息技术力量和完备的大众传媒体系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支撑。信息技术使学习范围更广泛、条件更方便、形式更快捷,线上教育打破了学习时间与空间的界限,相比传统教育具备显著优势。它的云教育资源库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有助于个人的自主学习和跨国界学习,扩展了教学空间和手段,有利于教育社会化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学习化社会是很难形成的,西方发达国家推进学习化社会的建设正是利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日本的教育系统中,互联网为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网络,每个学习者、课室、学校和图书馆都建立了链接。在这个网络架构下,不自主学习就会导致个人竞争力的缺失,因此,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育系统可以激发市民学习的动机。我国信息技术起步时间较晚、网络使用成本高企、网络教育体系的不完善都制约着学习型城市建设。除去少部分发达城市,大多数小城市本地网络教育系统架构处于缺失状态。互联网教育产品的用户也远远小于互联网娱乐产品的用户。

(三)学习型城市缺乏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法律保障机制

学习型社会的特征之一是把公民的学习和发展权作为基本人权纳入法律保障体系,社会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和充足的学习条件,政府提供政策保障引导和推动学习社会的形成。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日本中央评议会发表了1982年度终身教育报告,对终身教育理论作了系统的阐释,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具体政策措施。8年后,日本颁布了《终身学习振兴法》。同时,美国颁布了《终身学习法》,提倡法律保障任何人在任意时间进行学习的权利,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自主学习,提供各种类型的学校活动,支持教育中介机构,建立终身学习市场,形成了美国学习社会化的模式。我国立法机构针对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的立法较晚,相关政策对出台较为迟缓,改革开放之后学界有一些研究和探讨,在国家层面,1993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1995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开始提及终身教育的概念及其地位和作用,社会化学习在教育界相对冷门,缺乏社会共识,鲜有纳入各级政府的规划决策,这也导致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政策和法律保障机智的缺失。endprint

(四)教育制度不够完善

学习型社会需要满足市民的学习需要,促进市民的自身发展与社会的持续发展。教育制度保障是学习需要的得到满足的依靠,社会变革将导致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多元化学习需求对成人教育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需要更多的新教育观念和重新标定培养目标,还要改革我们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办学模式、方法、内容、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优化运行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国家教育体系规模大,投资少,而且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获得了教育资源的倾斜,成人教育体系投入不足,各类教育终端之间联动机制缺失,教育三大模块——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和成人教育之间存功能重叠又各自为政的局面;教育技术、内容与社会发展缺乏衔接,这些问题都不利于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的建设。

三、加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要解决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除了针对实际问题开出处方,根据教育部的指导精神,还要用学习化社会理念来建构学习型城市,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释。

(一)建构终身教育体系

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基础上,促进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职后教育稳步衔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加强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终身学习能力与意识的培养;发挥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发挥和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核心和骨干作用,提升社会成员素质,对接终身学习需求。引导各类学校的学习资源向社会开放,学校与社区单元进行融合。

(二)推进终身教育的立法

加快终身学习的立法进程,对终身教育中政府、个人、企业、事业单位的义务、权利与责任进行界定。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颁布终身学习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与政策。推进各级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实施学分制,推进终身学习成果的积累和转化试点工作,拓宽终身学习的口径。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激励机制,并做好其与工作考核、就业准入、职业注册、岗位聘用等制度的衔接工作。

(三)拓宽经费筹措口径,加大教育投入

学习型城市建设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各级政府除了应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提升教育投入GNP占比,还应该对全民终身教育专项投入进行立项和扩展。设立国家终身教育发展基金,吸引民间资金,鼓励和接受个人、社会团体和海外友好人士的捐助。

(四)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建设,拓展学习时空

运用城市信息化建设助力学习型城市建设,把学习型城市建设纳入到智慧城市框架之下,运用互联网、卫星、数字电视、移动电话搭建多网融合、优势互补的远程学习平台、服务网络和学习数据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面覆盖。加强公共学习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一批优秀的在线学习网站、3D博物馆、数字图书馆等。办好成人大学,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加强对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服务与支持,缩小时空差距。优化在线学习环境,降低数字化学习成本,提升学习质量,满足广大市民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五)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

学习化社会的单元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城市的架构基础是各个学习型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要建设全面的教育体系,教育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教育真空地带是我们必须要去填补的,企业培训应该实现工人、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全面覆盖。台湾学界人士杨硕英指出学习型组织的涵义是人们在其中不断创造、培养新的思维方式,共同学习、持续学习的一种组织。关于怎么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问题,美国皮特山吉给出了五点必要条件:完善心智模式、自我超越、系统思考、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前面两位学者的论述是针对企业型的学习型组织,我们定义了学习型组织,涵盖了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机构、学习型政府机构、学习型家庭等单元。学习型组织内的每一个成员和团队都需要继续学习,以保护个人和组织的可持续性。

(六)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

大量的系统化的社会融合构成了城市。在走向学习型城市的过程中,边缘化的社区教育必然走向舞台中心。如果我们不大力發展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将失去重要载体和形式。要建设学习型社区,必须充分利用和挖掘社区各种教育资源。社区内教育资源,从教育机构方面来看,有中小学、成人大学、高等院校等,非教育机构如文化馆、少年宫、博物馆、图书馆等,都具有通识教育的功能;从人力资源方面,有显性教育人力资源如教师、培训师等,也有像企业界人士、离退休干部、学生家长、专家学者等隐形教育人力资源。其次构建学习共同体,需要整合社区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整体效益。我们不应该只整合学校之间的资源,还要战略性整合校外教育资源、社会资源与教育系统内资源。

(七)建构新型学校教育体系

在学习型城市中,学校的职能不是被削弱,而是具备了更加重要的职能。艾德嘉富尔在《学会生存》首页中就“学校与学习化的社会”的关系,阐释了学习化社会中学校的的作用。他申明,“学校是面向年轻一代有所设计的教育机关,在培养有着积极主动性并对社会发展有贡献的人、以及给予人面向工作的技能训练方面,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有决定性的作用”。但他并不认为学校教育体系不需要改革。相反,“学校教育在发挥其本身作用的同时有进一步的发展的需求”。为了建构学习型城市改革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必要的。第一步是改变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成为自我导向的学习者,使他们在离校后能继续学习。这就要求学校要在进行基础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加强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的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态度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次,在高等教育职能方面,普通高校与职业技术院校要做好职前职后教育衔接工作,不仅要提供职业导向教育,还应该提供人格、心理、规划等发展导向教育。最后,从供给侧扩充学校教育对象,使学校教育不仅面向青少年,也面向成年人甚至老年人。

参考文献

[1]陈友华.学习型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4(9).

[2]王丽艳.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4.

[3]张晓峰,范国睿.论学习型城市的构建[J].开放教育研究,2002(2).

[4]厉以贤.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共同要求[J].教育研究,1999(7).

[5]保罗·朗格朗著.终身教育导论(中译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6]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型组织
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发挥的作用
关于高校学习型大学生党组织建设问题的研究
人力资源驱动与学习型组织建立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国企员工培训中的应用
我国学习型组织现状和对策研究
我国学习型组织现状和对策研究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对策建议
浅析如何培育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在高校学生会建设中的应用
国外学习型组织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