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经济视角下湘西州经济发展研究

2017-10-12石洋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生态经济经济发展

石洋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问题越趋严峻。而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生态经济的视角下,以欠发达地区湘西州为例,通过对湘西州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提出发展生态经济的必要性。并结合湘西州实际情况,指出湘西州发展生态经济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生态经济;经济发展;湘西州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造成了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传统的“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早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当中,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因此,如何协调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各地区政府优先考虑的问题。

湘西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经济发展落后,生产力水平不高,长期未能摆脱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呈现为欠发达的总体状态。该州属于典型的欠发达地区。随着湘西州粗放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造成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一直采用传统的发展模式,那么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将面临很多很大的问题。[ ]湘西州自“八七扶贫攻坚”实施以来,形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单一格局,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破坏。因此,通过生态经济的视角,在高新技术驱动下,让湘西州摆脱瓶颈约束。依托生态经济,改变发展路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推动湘西州快速发展。发展生态经济完全吻合湘西州建设“两型社会”这一目标,符合科学发展观,对湘西州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为湘西州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

1、 湘西州生态经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湘西州着力建设绿色、文化、开放、和谐“四个湘西”,树立“生态文明立州、新型工业强州、文化旅游兴州”的理念,抓住建州60周年的机遇,在生态经济发展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16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5.9亿元,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004个,农产品加工企业664家,拥有家庭农场1075户,全州共建成万亩特色产业标准园区21个。完成椪柑产业品改面积1.33万亩,猕猴桃培管面积16.5万亩。[ ]农业结构当中已经形成了具有湘西特色的四大支柱产业格局,即以椪柑、猕猴桃为主的水果业;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牧业;以优质烤烟、蔬菜、茶叶为主的特色经作业;以青蒿、百合为主的中药材。[ ]2017年上半年湘西州生态养殖逐渐扩大,稻田养鱼6.04万亩,特种养殖实现产值0.28亿元。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启动建设万亩精品园24个、乡镇千亩标准园205个、贫困村百亩示范园1973个、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11个。2009年湘西州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7.52亿元,同比增长12.6%,呈现出较快增长的态势。在湘西州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积极整合资源优势下,打造出了一批国家级旅游品牌,到目前全州共有旅游等级景区(点)21个,其中4A级以上景区(点)10个,2016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8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5亿元,分别增长13.6%和22.2%。其中接待入境游客43.9万人次,旅游创汇收入6380万美元。旅游产业已成长为全州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湘西州虽然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经济发展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湘西州生态经济的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明显的差距。并且,在发展生态经济的道路当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1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态经济保障机制不完善

湘西州地处武陵山区,境内峰峦叠障,交通闭塞。湘西州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但与省内发达地区差距十分明显。2016年湘西州货物运输周转量45.93亿吨公里,仅占长沙市货物运输周转量的11.8%。不发达的道路交通,制约着生态经济的发展。湘西州基础设施薄弱,生态农业对自然灾害缺乏有效的抵御能力。同时,政府未出台相应政策保障生态农业的发展。2017年6月底,全州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农作物受灾面积达32.54万亩,水产养殖损失4.37万亩,1.97万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8340万元,对农民生产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 ]同时,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阻碍了生态经济的发展。

1.2农村劳动力不足,人才外流严重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且经济收益低下,所以农村当中绝大多数青壮年农民都选择外出打工,2017年上半年,全州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80.1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53.27%。其中新增近2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不断减少,制约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影响产能提升。湘西州目前仅有普通高校3所,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14099人,全州常住人口263.6万人,2016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仅2.6万人。占常驻人口的1%,远远满足不了湘西州生态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人才的流失导致生态农业相关新技术不能有效推广运用,生产管理粗放,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阻碍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1.3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破坏严重

根据湘西州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全州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2:31.2:53.6,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27.6%、65.3%。2017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4.4亿元,分别占二三产业增加值的24%和14%。由此可见,经济增长当中第三产业是主力,发展结构单一。其次,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当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7.2亿元,下降21.4%,第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73.2、330.1亿元,分别增长15.3%、12%。资本过于倾向二三产业,导致产业发展不平衡。近年来,随着开矿企业的迅速發展,形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但这些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含有重金属的污水和废渣直接排入河沟,致使部分河流失去水域功能,饮用水源和农田灌溉用水都被严重污染,影响了沿岸居民的生活。[ ]同时,矿产企业长期采用粗放的生产方式,工业产品科技含量低,能源消耗高,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资源遭到极大的浪费。资源的有限必定为湘西州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endprint

2、 造成湘西州生态经济发展困境的原因分析

2.1“政绩优先”观念盛行,政府重视力度不够

湘西州矿产资源丰富,生态农业的发展处于先天劣势地位,初期生态农业经济效益与矿产加工制造业相比差距明显。一些政府官员急于求成,为了追求漂亮的经济数据,提升自身政绩,往往会优先发展经济效益明显的矿产加工制造业。目前,全州共在8个县市32个乡镇村进行的生态农业试点仅19个。而长沙市早已分别在长沙县、望城县、浏阳市和宁乡县建成四大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年产值达63.2亿元。湘西州对生态经济的推广力度严重不足。2016年,长沙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0.95亿元,比上年增长3.0%,而湘西州第一产业总值仅135.9亿元。湘西州高等级公路仅占公路总量的29.7%,其中农村公路网络结构极不完善,由于资金的缺乏导致许多公路是断头路,至今还有30多个村没有通公路,信息的闭塞让农产品产业化进程受阻。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经济保障机制的完善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加大投资力度,才能给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2.2教育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足

湘西州“普九”工作直到2000年才基本达到国家标准。以湘西州目前的发展来看,湘西州高层次、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较少,技术熟练的中等劳动者极度缺乏。人口素质低导致了湘西州经济落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工业产品质量差、原材料消耗大、劳动效率低。教育水平的高低对培养人才创新能力有直接的影响,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人才创新提供技术支持,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人才创新提供理念支持。湘西州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薪酬待遇也不及发达地区,导致在引进人才方面不具备优势,加之湘西州本土培养的人才学成回乡创业极少,城镇居民受教育水平较低最终导致湘西州从事生态经济相关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创新意识不强。从而使湘西州生态经济的发展道路变得困难重重。

2.3品牌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足

虽然全州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56个,但缺少影响市场的大品牌,农产品上被大家熟知的只有“泸溪椪柑”,“老爹猕猴桃”,且价格水平偏低。生态旅游资源当中,也仅有“凤凰古城”有一定的知名度,此外,各个生态旅游景点往往单独运作,缺乏统一管理和统一规划,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品牌凝聚力,且各个旅游地的营销宣传缺乏渠道,网络营销平台也尚未建立。旅游胜地张家界市2016年接待游客6143万人次,是湘西州接待游客人次的两倍。可见湘西州生态旅游品牌竞争力不足。竞争力的大小影响到产业的收益,收益的降低让产业不受资本的青睐,资本流入收益较高的矿业,导致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

3、 湘西州发展生态经济的几点建议

3.1改变传统发展观念,加大生态产业投资力度

传统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早已不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潮流,政府应当改变“先发展后治理”的理念,目标长远,只有生态经济的发展才能实现湘西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对农村道路、沟渠、坝塘等基础设施进行有计划的改善,以“旱能灌,洪能排”为目标。同时要湘西州政府建立符合农村情况的农业保险等保障机制,减少自然灾害给农村生产发展带来的影响。通过科学、合理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是实现欠发达地区新跨越的关键。一方面,要完善公路交通网络,加快构建欠发达地区与省会中心城市相连的快捷通道,同时提升国省干道、出州通道、旅游公路、县际公路、农村公路和配套客运汽车站点建设。推广更多生态农业试点,打造一批具有实力强、辐射面广、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生态产业园。因地制宜,加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以“绿色、健康”为宗旨,拓展电商营销渠道,建立网络营销平台,打造新一代生态农产品品牌,提高生态农产品价格,促进生态经济发展。

3.2开发生态资源,推动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湘西州地区森林面积58.8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90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59.6%。地貌种类繁多、自然景观数不胜数,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若能善加利用,进一步培育壮大旅游主导产业,将使该地区生态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因此,湘西州应加快推进产业的转型和升级,鼎力打造成精品的风景区。整顿湘西州内生态旅游的相关资源,以风景线的建设、凤凰生态旅游龙头的建设、吉首集散中心的生态旅游建设和“三大景点圈”的核心建设为重中之重,加快整合资源的步伐,大力的促进大湘西州景点和景区的建设。[ ]一方面,选择适当区域建立生态农业园区,以有机绿色农作物为主打特色。另一方面,可以依据当地文化特色,建立如动物表演、趣味农事活动、少数民族特色节庆活动,还可以建设以少数民族乡村民俗风情、森林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场、农业度假基地为特色,以品尝农家美食、参与农家活动、体验农家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旅游区。吸引更多回头客,推动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3.3提高整体教育水平,引进人才,不断创新

教育水平的提升,才能让劳动者摒弃“靠山吃山”这一落后的观念,积极创新,从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如果没有技术可以依托和推广,生态农业的效益将得不到提高。2016年湘西州高新技术产业投资9.9亿元,同比下降20.4%。生态农业的发展不可脱离新颖的技术。因此,政府有必要建立科研体系,依托高等院校来参与,增加科研資金投入,注重运用新颖技术来推广湘西的生态农业,鼓励农民去接纳技术。此外,还需完善配套的生态农业政策支撑,优化保障体系,为生态农业建设吸引更多的人力资源,政府应当出台相应政策和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外流人才回乡创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积极响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这一宗旨,为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经济经济发展
安徽省生态经济发展状况评价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南昌市新建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经济建设探讨
文化自觉与海南绿色崛起的关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