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如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
2017-10-12徐菲
徐菲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126-01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正因为如此,世界才变得精彩。”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的生命历程,学生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生理、心理上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独特体验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数学课堂如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做到共同进步。我认为,在数学课堂上要创设合理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应有的发展与提高。
1.关注学生经验差异,精心创设探究活动
积累探究经验强调的是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真实情景的体验。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组织适度开放的探究性活动,启发学生拓宽思路,多方位、多角度地获取多样化的信息,让每个学生积累丰富的探究经验。
在《轴对称图形》中,首先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很陌生,也会用“对称”来描述一些现象,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依然比较模糊,甚至还有一些偏差。所以,根據学生的经验差异,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环节:
1.1欣赏对称现象。
师:刚才大家欣赏的建筑物、手工制品等,各不相同,但它们却有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
师:以一副图片为例,具体的指给大家看看吗?
师:这其实是一种对称现象。
1.2感知对称图形。
师:现在我们沿着它们的轮廓像这样画下来,就得到了这样的图形。大家猜这些图形应该叫什么图形?
师:刚才在研究对称现象时,同学们想象出中间有一条无形的线,将其分成了形状、大小相等的两部分。那么,你能在对称图形中准确找到这条线的位置吗?
1.3体验对折。
师:谁会把风筝对折一下?谁演示给大家看?
课堂效果:通过设计这三个小活动,学生经历自主、多样化的体验过程,积累探究性经验,对于后面的学习概念有了很好的基础。
2.关注学生思维差异,细心设计教学细节
数学课堂教学的成功就是要在学生的思维深处留下知识发生、发展的痕迹,以便于帮助学生重现思维过程,更好地进行数学思考。但学生思维差异很大,如何让每个学生思维得到应有的发展,并在合作学习中留下思维的痕迹,下面以《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一课为例谈谈:
课堂上老师提出“你能把所有能铺满的情况都找到吗?”然后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可以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甚至算一算的方式来进行于研究,在这里,增加了一个记录表的填写,看似多余的记录表恰是我们在帮助学生“留下思维痕迹”的体现。在学生亲身实践了摆一摆的过程中,记录表便是留出时间帮助学生思维进行的一个梳理,只有长和宽都没有剩余的时候才能保证地面正好铺满。而填写记录表的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公因数”的“公”的概念的过程。
每一个学生因亲历了摆、画、算、记的完整思维过程,“公”的概念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由模糊到清晰、由枯燥到生动、由抽象到具体,点点思维的痕迹留在了头脑里。从每一个学生思维的差异出发,只有这样每一个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思维的锻炼!
3.关注学生生成差异,有心捕捉课堂错误资源
课堂上我们最怕学生出错,甚至在备课的时候为了防错、堵错设计教学活动,课堂上也是只呈现对的答案,所以有些学生今天没解决问题,明天没弄懂题目,渐渐的变成了我们说为的“差生”。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无论是学生自身的错误,还是发生在同伴身上的错误都是展示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机。教师要抓住课堂生成提炼有价值的“错误”并加以引导,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学生会收获更多。
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学生提取出了问题:4本故事书,每本16元,一共需要多少钱?教师先让学生计算,然后挑选了3种不同的做法展示在黑板上:①16×4=44 ②16×4=64 ③16×4=424。然后让大家判断,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生1:第1个答案是错的,他忘记了进位。
生2:第2个答案是正确的。
师:4乘十位上的1应该得4,怎么得6啊?
生2:十位上的4加上个位满二十进位的2就得6了。
生3:第3个答案是错的,因为16×4还不到100。怎么能得400多呢?
师:这种做法同学,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知道自己的错误了,我算好了4乘6得24就直接写下来,因为我不知道把2放到哪了,实际应该把2看成进位的数字加到前面的十位的计算去。
课堂呈现这些错误,引导学生交流,学生才能在这个过程中达到自主反思,从而课堂的效果会更好。课堂上教师从学生的错误中了解到其认知的障碍,也让其他的学生在给同伴纠错的过程中叶提高了自身反思的智慧。因此课堂上的错误的资源,不要拒绝,更不能漠视!
4.关注学生发展差异,用心设计分层作业
每个学生受独特体验和个体差异等方面的影响,完成作业的能力不同。因此,我们布置数学作业时,不能按同一标准来布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对于作业而然,可以分为三层:基础作业、综合作业、拓展作业。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好分层作业的题目,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老师理解和把握所教内容的知识点,才能设计出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完成的作业,从而增强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效果,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得到应有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