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融入优秀民族文化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群建设探索

2017-10-12陈梦明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课程群创新创业双创

【摘 要】本文结合地区民族文化特点,将民间故事、歌谣、民间美术、传统技艺等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构建包含四门理论课和四门技能课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群,提出课程群的建设方案,并提出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考核方式改革、实践实训设计、师资队伍建设、特色教材建设等方面措施。

【关键词】创新创业 优秀民族文化 學前教育 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8C-0063-0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高职院校以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前教育专业更是承担着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幼儿教师的责任。幼儿教师队伍是基础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本文试图探讨将优秀民族文化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及要求为导向,以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核心理念,建立以成果转化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专业课程群。

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群的构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沉淀的精神结晶,《意见》中指出要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笔者结合地区民族特点和工作实践,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探索如何将优秀民族文化融入教学改革中,实现教学成果的转化,达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基于此,构建了包含学前教育专业四门理论课和四门实践技能课的课程群,如图1所示。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群建设方案

(一)课程群融入优秀民族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突出特色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依赖于教育、依托于教师,隐含于教学。学前教育专业以为社会培养专业的幼儿园教师为目标,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与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事业的质量。通过将优秀民族文化融入课程群,使未来幼儿师资对于优秀民族文化不仅仅停留在了解和掌握的层面,而是更深入理解民族文化内涵,将优秀民族文化与课程学习深度融合,开发特色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二)强调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创新创业、提高实践技能水平

理论基础的学习,是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概念的过程。而如何将理论知识体现在实践技能上,需要教师的专业引导和学生主动探索。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中心,教师要坚持多元化、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结合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动态思维和动手能力,让学生主动发现课程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学会迁移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在不断的实践技能的训练中,获得创新创业的能力。

(三)课程群教学改革成果形式多样,实现优秀民族文化的转化与创新

教师与学生通过主持或参与课题申报、论文撰写、专利申请、编写教材和著作、参加各种教学或职业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改革成果,实现成果创造性转化。同时尝试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活动以及发表论文、获得专利授权等与专业学习、学业要求相关的经历、成果,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的评价改革。

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群建设措施

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以优秀民族文化为主线融入专业课程建立课程群,主要包含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考核方式改革、实践实训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六个方面的改革,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群建设措施

(一)教学内容整合

根据学前专业能力培养内容与要求,结合地区民族文化特点,将民间故事、歌谣、民间美术、传统技艺等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整合幼儿园语言教育、幼儿园美术教育、幼儿园游戏、美术基础四门理论课和幼儿园实用手工、幼儿园玩教具制作、简笔画、幼儿园环境创设四门技能课。改变课程中理论课和技能课分离的现状,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内在逻辑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设计一个故事或一首歌谣贯穿整个课程群的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

图3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群

(二)教学方法提升

1.采取任务驱动、学做合一的方法,开展项目式教学,以项目为引领,让学生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例如,以完成一个民族手工艺作品为例,需要团队成员设计图纸、绘图、选择合适的材料、运用技法、按步骤制作、完成装裱等。每一个环节需要团队成员讨论与协商,分解任务,共同完成。

2.课前、课中、课后分三阶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课前,采用引导自学的方法,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微课等手段将优秀教学视频案例以及教师模拟示范的视频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和思考,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熟悉和掌握。课中,采用提问法、讨论法、案例分析与研究法等,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获得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课后,巩固复习和评价反思法,调动学生课后巩固、强化知识,加强技能的反复练习,同时做好评价和反思,为日后教学提供参考。

(三)学生考核方式改革

课程考核不仅是检测学生学习成绩以及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也是通过检测学生所获得的专业知识能力以及教学质量来验证课程建设水平的重要渠道。传统的课程考核一般以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的综合计算来衡量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的掌握。这样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难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要进行如下改革:

1.采用一条主线、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根据课程群中以民间故事或歌谣为主线而开展的各个学科的内容和特点来确定,重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操作技能,实施模块式(理论+技能)考核,增加技能考核的计算比例。如在技能考核部分,运用一个故事主题,通过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活动设计(语言)课考讲(故事)、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活动设计(美术)课考画(故事中人物、情节等)、幼儿园实用手工课考做(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幼儿园游戏课考玩(民间故事游戏)、幼儿园环境创设课考创(民间故事场景环境)等,灵活地将学生的技能通过学科融合,更系统地展示出来。同时,毕业设计突破传统的论文写作模式。根据幼儿园工作实际和幼儿园教师的岗位能力要求,毕业设计主要考核学生在教学技能、专业技能、科研技能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毕业设计作品体现创新性、应用性特点。endprint

2.对“成果折算学分”学生学业评价体系进行调整。2017年9月即将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指出“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活动以及发表论文、获得专利授权等与专业学习、学业要求相关的经历、成果,可以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规定》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同时有助于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再一次丰富了学生评价的内涵,使得对学生的评价更为立体,更具有引导性。所以,在课程群建设中,将学生的获奖成果、专利、创业实践等纳入课程考核中,形成具有应用性、创造性和推广性的新的考核标准。

(四)实践实训设计

1.校企合作。以现代学徒制为指导思想,贯彻产教融合的理念,根据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将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要求标准、教学过程与岗位要求工作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相统一。通过与幼儿园签订合作协议,教师与学生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开发中,(下转第131页)(上接第64页)尤其是幼儿园开展民族化课程建设,教师为其提供培训和指导;学生也通过实习、实训获得到企业学习的机会,获得校外的真实工作体验;企业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再教育平台,有助于实现学院学生、教师、企业、地方的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2.建立创客实训工作室。创客工作室是以项目为依托、以成果转化为手段,是“教学、科研、经营、培训、鉴定”五位一体的学生实训中心。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完成项目来体现,创客是一个成果的孵化基地,在这里,实现学生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的提升,为以后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群中任课教师要求是具备教、研、创融合能力的应用型教师。教体现在教学能力,包括融入民族文化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执行和教学评价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参赛的能力等;研体现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课题申报、教材与著作编写等方面;创体现在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包括发明专利、技术转化等。在思想观念上,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和科研,同时要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只有具备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队伍,才能更高效地促进课程建设,实现教学改革。

(六)特色教材建设

教材是体现课程群建设思路的重要载体。在未形成配套教材之前,根据课程群的教学内容要求,各学科应从民族文化的主线出发,选用具有较强内在关联性、实用性的精品教材。然后随着课程群建设的完善,需要逐步编制体现课程群学科内容和专业特点的特色教材。

综上所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时代发展要求的背景下,在国家全面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号召下,将优秀民族文化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中,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和专业特点的课程群,包含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考核方式改革等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正是体现了民族文化精神和民族文化资源在职业教育中的传承、转化和创新,同时也契合了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许娜.基于CDIO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建设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7(4)

[2]于双成.基于医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3]张笑盈.耗散结构理论视野下的高校课程群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4]李红明,唐柏鉴,王治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群教学改革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

[5]徐丹.高職教育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2)

【基金项目】2015年度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的教改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基础课程体系研究——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2014B03)

【作者简介】陈梦明(1986—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文化与旅游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学前教育。

(责编 苏 洋)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群创新创业双创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基础医学显微形态学实验课程群的构建及意义张雪莉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分析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
软件工程专业编程语言课程群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关于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思考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