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院校语文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7-10-12颜婷婷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策略

【摘 要】本文阐述师范语文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挑战,分析师范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提出从文本教学、课外经典阅读、教师示范等方面在师范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师范语文教学 渗透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8C-0042-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观,是国家稳定的精神根基,不仅可以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不断推动社会稳步向前发展,还可以为师范院校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教师指明方向。师范语文教学作为师范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清楚地掌握师范生的特点,分析学生核心价值观缺失的原因,充分挖掘、探究语文文本,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师范院校语文教学的契合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合理、有效地渗透于师范院校语文教学中,让师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一、师范院校语文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挑战

(一)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多元思想、观念相互交融、碰撞,传统的价值理念和道德标准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学生自我意识日趋增强,倾心于认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价值,独立地评价自身和别人;情感、情绪趋于稳定,但是又处于摇摆期;自控能力增强,但偶尔表现出冲动;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性意识逐渐觉醒。这让处在价值观形成重要时期、公民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的师范生更加迷茫、困惑,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认知和判断容易产生误区。

(二)网络文化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大众文化已成社会文化的主流趋势,在先进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其中也不乏文化滞后的现象。如近年来流行的一个词语“网红”,已经发展成一种典型的社会文化现象,虚荣和拜金成了他们的主流价值观,他们的成名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这也就在无形中扭曲了他们的价值观:一是扭曲的成功观,认为有名有利就是“成功”;二是扭曲的消费观,认为炫耀性消费就是人生的终极价值。这些负面价值观麻痹和误导了很多年轻人的言行和思想,不可小觑。

(三)学校家庭的影响。学校教育方式的单一、教学内容与社会衔接的不够紧密等因素都不利于师范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培育的。且师范生大多数住校,处于这一时期的师范生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有异于初中阶段,被视为是“心理断乳期”,人格独立化的他们不愿与父母过多交流,而父母觉得他们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可以独当一面,实际上是缺乏对孩子的了解,因此,一旦孩子出现问题,父母则将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这样的教育是残缺的,其实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家庭教育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都不可代替的。

二、师范院校语文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五年制师范生是幼儿园、小学教师的后备力量,是基础教育的生力軍,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他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成长,更关系到下一代的道德素质培养。然而,目前学生存在理想信仰缺失、道德情感冷漠、社会责任感淡化、诚信意识淡薄、价值观偏离等问题。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背道而驰的。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仅可以坚定他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接班人。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指导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目前,很多学校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政工作的重点,其实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语文教学也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文本的深度挖掘、对传统经典作品的吟诵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课堂教学中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现实教学联系在一起,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学的政治教育功能、人文教育、励志教育功能,发挥出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三、师范院校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一)在文本教学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年制师范生语文教材选文以人文、审美、实用为标准,融汇中西,注重传统和现代的结合,真正彰显了人文精神,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要用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待中国的优秀作品,用学习和借鉴的态度对待国外的优秀作品。

1.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我们不仅要向学生讲解汉字的历史和发展,更要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如郭沫若的《炉中煤——眷恋祖国的情绪》一诗,把祖国比喻成“女郎”,对祖国的爱有如情爱一般热烈;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中描绘了浙东乡间的民情风俗,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怀想和对童年的眷恋……一切文字都是极其平凡天真和充满对世界美好向往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文本的深入挖掘,加强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情感升华。

2.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的缺失是学生学业、生活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莫泊桑的《项链》中塑造了一名爱慕虚荣、向往上流社会生活的女子,因为一串向朋友借来的项链改变了她的一生。这是一个悲剧故事,但是主人公至诚至信的一面又深深地打动着我们,这是值得称赞的,也让她的形象一下子高大了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挖掘主人公身上的诚信品质。

3.培养学生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各种社会、家庭的压力,导致很多学生的受挫能力太弱,消极面对人生,各种媒体报道青少年自杀的新闻时常可见。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凌驾于生命之上的高大形象,他在最美的年华残了双腿,他颓废过、迷惘过、挣扎过,却没有屈服于命运,反而有了更精彩的人生,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对生命的真谛,让学生坚定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勇敢地面对自己,让自己成为生命的主宰者。endprint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栊翠庵品茶》让我们尽享《红楼梦》中散发出的中国茶文化的魅力;《荷塘月色》中,朱自清运用他高深的文字功底,营造了一个仙境般地荷塘月色之境;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雄浑苍凉,大气磅礴,境界宏阔,给人以震慑灵魂的艺术感染力,被誉为“古今绝唱”,学生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人们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畅游在文字的间隙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感受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

(二)在课外经典阅读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阅读一些经典著作,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尊师重道的思想。尊师重道是中华传统美德,但是在今天很多人将其抛之脑后,《荀子·大略》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因此,必须将尊师重道放在第一要务。《史记·留候世家》中记载了“张良拜师”的故事,张良对遇到素未谋面的老人态度极其诚恳,虚心尊重老人,最终赢得了老人的真诚相授;韩愈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即使在当时“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情况下,仍然“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写下了《师说》,为后世学者尊师重道树起了不屈的脊梁;“程门立雪”出自《宋史·杨时传》,这个典故成了千古美谈,杨时尊师重道的精神也被后世不断传颂、学习。这些经典名篇都是尊师重道的优秀典范,尊师重道,才能薪火相传,从自己做起,在不久的将来才能“桃李满天下”。

2.培养学生忠孝仁慈、淡泊名利的人生观。司马迁笔下的蔺相如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真君子,他出身卑微,却毅然决然地愿意只身出使秦国,在秦殿上,他嬉笑怒骂,以死相争,不负使命,完璧归赵,他不仅能言善辩、有勇有谋,在廉颇的恶语相逼之下,他选择了沉默,他的目的只有一个“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也”;西晋文学家李密以孝闻名于世,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陈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家庭的困境和祖母的养育之恩,申述了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先尽孝后尽忠,把自己的孝心和苦衷渲染得淋漓尽致。这些典范都应该给学生以心灵上的震撼,师范生要给自己树立明确的目标,未来能够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不以名利为重,将学生和学校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学校是名好教师,同时,在家要尽孝尽责,做一名优秀的子女,处处与人为善。

3.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精神。《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的就是青年人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精神,也是很多学生缺少的。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朱熹的“少年易老难学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曾激励着很多志士仁人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终生,这些精神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充满着朝气,相信他们在汲取勇气和力量后,会不断克服困难战胜逆境。

4.培养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烛之武退秦师》中塑造了一个临危受命的勇士形象,烛之武不计前嫌,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孤身出城,在强大的秦国面前,他不卑不亢,字字珠玑,不计个人得失,谈笑间,化干戈为玉帛,最终用“离间计”劝秦退兵,于危机中拯救了国家。面对野心勃勃的秦王,需要的不只是勇气,更需要智慧,需要对国家的赤诚之心以及自信,这些烛之武都做到了;《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让我们看到了李白复杂的内心世界,他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他选择远离现世,不是逃避,而是无声的反抗,这些文本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让自己有主人公的意识,让自己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三)用教师示范性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是学生行为言论的标杆,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应该用自己积极向上的态度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诲。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自己的日常行为和教学工作,细化到个人的日常生活、学习,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蓄教师内心信仰的力量,才能真正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契合。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胡虹丽.探求国学教育与现代教育契合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1(11)

[3]易晓阳.浅谈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适度渗透[J].课外阅读:2013(7)

[4]张丽.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研究——基于人教社高中语文必修实验教材的教学实践[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作者簡介】颜婷婷(1983— ),女,江苏盐城人,硕士,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责编 卢 雯)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