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课堂,优化听说
——人机对话背景下初中英语听力口语教学的对比研究浅探
2017-10-12浙江省宁波市第十五中学
浙江省宁波市第十五中学 陈 晓
夯实课堂,优化听说
——人机对话背景下初中英语听力口语教学的对比研究浅探
浙江省宁波市第十五中学 陈 晓
《英语课程标准》对于听说能力的培养有十分具体的要求,然而对说的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学生缺乏口语交际能力是中学外语教学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口语考试势在必行,因此人机对话听力口语考试这一形式应运而生。文章就在人机对话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进而提高人机对话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探究,提出了一些简单可行的方法与策略。
人机对话;听力;口语;对比;反思
1.背景
2018年开始,宁波和嘉兴等地的中考将实施人机对话听力口语考试。虽然这一考试形式未全面铺开,但是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全面推广乃是大势所趋。因此广大中学英语教师应做好准备,未雨绸缪。
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作为一名即将任教毕业班的初中英语教师,过去一学年,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口语成绩。起初,笔者认为人机对话中听力部分的考核是“老生常谈”,只是答题方式稍稍做了改变。于是,将关注点更多放在了训练及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上。除了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外,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诵读。最为重要的一点改变是——要求每位学生到教师这里背诵课文。目的除了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外,也是希望有更多的机会面对面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其次,分层布置背诵作业。
2.一探:探问题
初二第一学期期末口语考试后,笔者任教的两个班级人机对话成绩平均分并列年级第三,与第一名的班级差距是0.46分。此次人机对话的总分是25分,其中听力占15分,而口语部分共10分。
成绩与校内的平行班级尚有不小的差距,那么与本地区的其他学校呢?笔者拿到了一所成绩在本市名列前茅的兄弟学校的人机对话成绩,将他们的成绩和自己班级进行了粗略的对比。(我们用的是同一份试题。)(见图一、图二)
经过对比不难发现:笔者两个班的成绩与这所学校的口语成绩差距更大。但是同时也发现,即便是这所学校的八个平行班的各项指标也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班级1和班级2的成绩尤其是高分段特别突出。
图一
图二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笔者的两个班和这两个成绩特别突出的班级对比,到底是听力还是口语存在更大的差距?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对这四个班级的听力和口语成绩分别做了进一步分析。
由于自己对于如何提高口语成绩底气不足,在分析之前心里做了一个猜测:可能是口语成绩的差距更大。(见图三、四、五)
图三
图四
图五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其实笔者任教的两个班与两个参照班级在听力上的差距更大,而口语的平均分,笔者的两个班甚至都反超了其中的一个。
之前的猜测是完全错误的!
3.二探:探缘由
那么,这两个班级的教师是如何做到在人机对话考试中,尤其在是听力上让学生拥有如此突出的优势的呢?笔者决定一探究竟。
这两个班的任教教师是同一个人——一位经验丰富的资深老教师,于是笔者下决心向这位老教师取经:去听一听她的常态课。通过课堂观察及课后与学生的交流,发现这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
这样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语言氛围,同时也增加了学生英语的输入。这一点,虽然笔者也一直努力在做。但不同的是,当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生词或固定搭配时,笔者通常会直接给出中文解释。但是这位教师则采取了多种方式来化解这一困难,如:用表情或手势等肢体语言或用已学词汇进行解释,极少用中文。偶尔笔者也会尝试这么做,但没有成为常态。
(2)注重听力技巧的渗透
如利用已知信息和问题进行合理的推测。这一点,笔者和这位资深教师相比差距不大。
(3)充分利用听力材料
在完成教材中的听力活动之后,她会再次播放听力材料,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复述听力材料中的内容,与此同时要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
这一方法确实行之有效,相比较而言,笔者因为课程进度的压力极少采用这种方法。
(4)围绕阅读文本巧设问
通常在课文阅读之后,教师会向学生提出各种问题;从发展口语的角度来看,提问不仅应就课文内容提出事实性的、可在文中找到现成句子作答的问题,还应随着学习的深入提出一些需要学生自己概括总结、甚至分析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经常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实际授课中做到这一点却并非易事,教师除了要深入挖掘教材巧设问题外,还得指导学生利用已学语言知识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位教师不仅做到了巧设问,而且善于引导学生表达。此外她还会不断进行追问。这样一来在挖掘了文本深度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真实的口语交际情境。这方面笔者也一直在努力,但是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没有将这一方法灵活地运用于日常的每一节课。
(5)重视课文朗读
课后学生告诉我,这位教师每节课前都会花几分钟时间,让几位学生分段或分角色朗读前一天所学的课文或对话并点评。相比之下,笔者更重视的却是背诵。朗读的作用在于锻炼发音和口齿流畅,为自由口语表达打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强化记忆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虽然朗读和背诵课文都是有效的传统口语练习方法,但朗读时学生心理比较轻松,更容易关注到自己的语音语调;同时也能降低焦虑感和畏难情绪,让更多的学生敢于开口。
这些做法大家并不陌生,其中的一些也许也在做。但是这位教师做得更 “巧”,练得更“透”,更重要的是她把其他人偶尔为之的一些行为日常化、常态化,渗透进了每堂课中。这些做法虽然并不高深,但完全遵循英语教育教学规律,且事实证明很有效。
4.三探:探策略
但为什么这两个班的听力对比笔者的班级优势明显,而口语上却没有那么突出的优势呢?除去口语表达难度更大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经过对比和分析,笔者得出的结论是:
(1)课堂中听力比口语更容易操练。因为听力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体操练,但口语则更多的是一对多甚至一对一的活动。而以关注语音和语调为目的的朗读和背诵都是学生的个体活动,在课堂上无法保证“广度”,即便是课外进行,也有较大的难度。此外,虽然教师在布置discussion 或debate等任务时的本意是面向班级所有学生,但大部分教师都能觉察到,在进行这类活动时,课堂上总有部分学生是神游的,无法真正“卷入”活动中。所以口语交际活动中的“低参与度”是让许多英语教师感到棘手的一个问题。
(2)听力考察由来已久,绝大部分教师长期以来较之口语交际能力更注重各种听力策略和技能的培养,因而学生的应试能力也更强。
得出结论后,笔者在学校教研组活动中提出了自己的分析和思考,供大家讨论进而征求解决方法。经过组内成员的激烈讨论,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运用媒体拓展语音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因为时间关系,课堂上抽查学生朗读的“广度”很难保证,即便是课外也有较大的难度。通过布置语音作业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录制语音作业,并通过qq或微信等上交,教师可以逐一检查及收听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反馈。
此外对于学生来说,连读、失去爆破和弱读等意群中出现的读音现象都是比较难以掌握的。而许多外语歌曲及电影则是极好的语音教材,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语音教学“深度”上的突破。针对中学生爱听英语歌、爱看外语片的特点,可以给学生布置学唱英语歌和给英语电影配音的口语作业。现在网络上也有许多提供英语配音功能的软件如:趣配音、口语100等。
(2)创设多种情境,鼓励学生开口说
有时学生不愿意开口是因为对话题不熟悉,内容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有时则是因为有畏难情绪。因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创设多种情境,鼓励学生开口。如:值日报告、对话表演、小组讨论、采访及辩论等。通过这些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加他们参与活动的“卷入度”。
(3)教师应加强学习策略的研究,学生应进行必要应试技巧的训练
如果教师能潜心研究,如同听力策略一样也定能找到相应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学习策略。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应试技巧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平时加强对学生听说的模拟训练以适应人机对话的考试形式也是很重要的。
在这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尝试将这些方法和策略运用于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期末口语成绩出来后,再一次将两个班的成绩与之前的两个参照班级进行了对比。(见图六、七、八)
图六
图七
图八
图九
5.结语
从对比数据可以看出: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笔者的班级和对比班级之间的差距缩小了许多。这就验证了我们的方法和策略是有效的。同时这些对比分析和研究也让笔者意识到:之前将听力和口语的培养分割开的做法是错误的。英语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是一个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相辅相成却又相互制约。因而教师只需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的五级目标夯实自己的课堂教学,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扎扎实实将这四种能力的综合训练落实在自己的每堂课中,必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陈义. 2003. 英语听说教学的几点策略[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7).
蒋殿媛. 2004. 在讲“故事”中作研究——英语教学中的叙事反思性研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10).
章兼中. 2015. 外语教育学[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