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中隆回八角楼皮纸制作技艺

2017-10-12严珞菲

湖南包装 2017年3期
关键词:八角楼皮纸竹帘

严珞菲

(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湘中隆回八角楼皮纸制作技艺

严珞菲

(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通过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八角楼村的古老传统技艺——皮纸制作的文献研究与调研,介绍了隆回八角楼皮纸的自然背景、纸张种类和制作工具;对皮纸的传统制作工艺进行了整理,从原材料收割、粗加工、制作纸浆到最后制作纸张,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皮纸传承与发展提出建议。

皮纸制作;手工造纸;传承

造纸术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首,其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分量。我国传统手工造纸这项技艺自出现,迄今为止已有两千余年之久,而纸张的类别大致分为麻纸、皮纸、竹纸。皮纸在手工造纸的悠久历史中,占据着不容小觑的地位。在我国,皮纸的制作工艺在北方传承较广,湘中地区的造纸工艺,皮纸制作的流程与北方较为相似,只是原材料有所不同。其在民间运用非常广泛,可用作制纸、引线、纸伞等。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八角楼村的传统手工造纸——皮纸的制造技艺历史悠久,早在清乾隆时期就一直盛行,该地区曾每家每户都从事皮纸的制作。现今八角楼村仅余伍贤棉一户人家仍在进行手工皮纸的制作。笔者运用田野调查法、观察研究法以及访谈研究法于2016年7月赴八角楼考察所获资料,参考其他学者对于造纸技艺的研究,对其工艺流程进行了基本梳理。

1 生产背景

1.1 自然环境

隆回县地处华南准地台范畴内,地形分为北部山地区、西北山原区以及南部丘岗区三类大致的地貌区域。隆回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春秋时短、冬夏时长,总体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雨季明显,夏秋多旱[1]39。此外,据记载“全县山地土壤(含旱土)有8个土类、10个亚类、41个土属、84个土种。其性状是……山地土层深度达80厘米以上的占92.56%,80厘米以下的占7.44%。旱土酸性微酸性土壤占88.8%,过酸的占4.33%,碱性占5.63%,中性占1.24%。山地土壤过酸的占29.47%,酸性或微酸性的占68.56%:中性占0.48%,碱性占1.49%。[1]45”由此可见,八角楼村所在地区的土壤呈酸性的特质。

1.2 皮树生长特性

雪花皮树,该植物学名为结香(Edgeworthia Chrysantha Lindl),亦称黄瑞香、皮树,系瑞香科、结香属的落叶灌木植物(图1)。雪花皮的枝干皮层含纤维40.52%,纤维长达2.9~4.5毫米,细密、柔韧、色白、有光泽、抗拉力强[2]81。皮树具有中性偏阴、根系较浅、萌芽能力强以及生长迅速等属性,在栽种时需要选择呈酸性至中性,以及湿润肥沃、排水能力良好的土壤。因此,皮树适于种植于缓坡地、山窝、山脚,背阴的田地小溪旁和房屋前后空隙地[2]82。

八角楼村位于西北部县内海拔最高的白马山脚下,该村所在地区土壤呈酸性,有着天然形成的缓坡地带,降水丰沛,光照适宜且土壤排水性能良好,十分利于皮树的生长。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因地取材,皮纸得以自清朝乾隆年间起经久不衰地发扬与传承下来。目前,皮纸的主要需求方是与隆回县相毗邻的溆浦县,两地之间交通便捷,来往路程耗时较短,是八角楼村至今依旧有人家在制造皮纸的重要因素之一。

2 传承现状

图1 皮树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麻糖山乡八角楼村的伍贤棉,1962年生,皮纸制作手工艺人。从艺30余年,所学造纸技艺由祖辈传承下来,较为完整地保留了皮纸的制作技艺。20世纪7、80年代,隆回县一带传统手工造纸规模较大,几乎家家户户都在从事这一技艺,“当时民间广泛用作皮纸、鞭炮引火纸、纸伞、纸扇、油纸、油篓、糊窗子等。在现代,是制打字蜡纸、钞票纸、晒图纸和各类高级文化用纸的原料,也是制人造棉、人造丝的良好原料。[2]81”由此可见其用途之广泛。经过2、30年的时间,随着新兴造纸产业的冲击,目前该地区仅余伍氏一家仍在进行手工造纸这一技艺。伍贤棉家中雇有一名捞纸工罗师傅,伍贤棉与罗师傅每日主要完成捞纸这一工序,家中妇女帮忙去皮渣、洗纸浆、分连、晒纸等。伍贤棉每年所造皮纸中,需求量、制作量最大的为黄色杂质含量较多,未加漂白粉的原生态粗皮纸。其主要是用于清明祭祖祭祀,用作冥信、纸钱等,专销往溆浦县。

制作尺寸约1平方尺粗皮纸,伍贤棉及家中所雇工人每天可手工捞纸2000多张(以两张粗皮纸算做一张大的来计算),一次可捞2张粗皮纸,一日总计近5000张左右粗皮纸。制作尺寸较大,约8张1平方尺大小的皮纸平铺组合大小尺寸,一日的制作量仅数10张。

3 造纸种类

由于对祭祀祭祖所用的原生态粗皮纸(图2)需求量极大,以致于伍贤棉整年的时间都在制作该种纸张。该纸张杂质较多,颜色发黄,是伍贤棉所造纸张里成色最差,做工最为粗糙的皮纸种类。在此之前,粗皮纸也曾用于制作引线。制作引线时,一张纸裁切一双筷子的宽度(约1.3厘米),将引燃鞭炮用的硝粉置于纸条中央捻搓卷紧而成引线,长度可根据需求自定,再用胶糊好以防止硝粉漏出。其制作引线的优越之处在于纸质韧性好,不会轻易拉扯断。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后被机制纸取代。

图2 粗皮纸

此外,另有经漂白处理,杂质少,净白透亮的纸张。其中成色最好的可用于作国画的高级纸张(图3),根据制作工艺的精细程度来分等级。使用大竹帘制作白净成色好的尺寸较大的纸张时,500克漂白粉只能制作10余20几张纸。制作样品纸时,工艺流程更为细致一些,洗纸浆团时,则不会放置于河水中洗涤,而是会置于井水中洗净再加工。由于此类皮纸需求者少,成本高,销量差,每年几乎不制造该种类型的好纸张,仅为送样品纸鉴定而造。

4 造纸用具

4.1 原料

制作皮纸主要是采用未经处理的生树皮为原料。伍贤棉自家种植3亩余皮树田,每年正月间栽新种,种植方式有分枝、分根、播种等多种。种植生长时间达3年的皮树才可砍伐收用,每年8月至来年2月砍伐当年满年限已成熟的皮树,3、4、5月因值生长期,不可砍伐。冬季死亡的皮树必须全部砍伐掉,不能让其误了来年农时,枯死的皮树不适宜用于制作皮纸,全部废弃。皮树生长力旺盛,被砍伐掉枝干的皮树留根系毋需再种植,来年春天会自行从根系处发芽生长出新枝。

4.2 辅料

石灰,加入至浸泡生皮的水池,利用其碱性来沤、泡、煮,使得树皮软化、碱化,便于去除深色的外表皮,留下中层树皮。

漂白粉,用于在碱化之后,将纸浆漂白增强其洁白度,按需配比。

图3 高级纸张

图4 吴兰英所制竹帘

4.3 用具

4.3.1 竹帘 竹帘是在制作皮纸的工艺流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竹帘的质量及其使用方法运用的好坏是决定一张纸制作是否成功、符合标准的关键因素。滩头镇马头山一带以及龙潭镇后街一带有专门的手工艺人制作,分大小不同的型号,可根据造纸需求来使用。伍贤棉家中使用的是活动式竹帘,其家中所见两幅竹帘上分别写有制作者名“陈银深”、“吴兰英”(图4)。原料为竹子,将竹子制成细竹条,运用通经断纬的方式制成。横向细密排列竹条,用细线纵向将竹条串联起来,每条细竹丝之间的间距约为0.12厘米,制成尺寸为长108.5厘米,宽32.5厘米竹帘。竹帘中轴有一根较粗的竹条,用于捞纸时自动将一帘纸浆分为两部分,待压干之后则自成2张纸。

4.3.2 帘架 帘架是用于放置竹帘的用具,竹帘与帘架在捞纸这一程序缺一不可,两者配合方可进行捞纸这一程序。帘架(图5)由竹子制成,外形呈井字型。分为框架和把手,框架分内框和外框,内框设有66根竹条,支撑放置的竹帘,捞纸时可漏水。把手处可灵活合拢或打开,方便拿取和置放竹帘。框架内围尺寸为长108厘米,宽30厘米;框架外围尺寸为长112厘米,宽39厘米,把手高10厘米(以地面为起点)。4.3.3 纸槽 纸槽是捞纸工序中重要的工具。造纸对于纸槽的质量要求不是很高,尺寸视竹帘、竹架大小及造纸尺寸而定。传统手工造纸槽的造型具有多样性,有地坑、梯形水泥槽、木槽、石槽等。伍贤棉家中所制纸槽为水泥制长方体造型(图6),三面为水泥砌成,一面为墙。常用纸槽为长约200厘米、宽约150厘米,以及长约150厘米、宽约80厘米一大一小两个纸槽。

图5 帘架

图6 纸槽

4.3.4 洗浆槌 由长约100厘米的圆形木棒和圆平顶梯形木质槌头组成(图7),用于在河水中捶打洗净用网状长袋装入的纸浆团时使用。

5 制作流程

皮纸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原材料收割、粗加工、制作纸浆、最终工序4个大的步骤。

5.1 原材料收割

前文已提及,皮纸原材料为伍贤棉自家种植,每年除生长期外,皆可收割生长满3年的皮树枝干作为造纸材料备用。收割量按照所需进行砍伐,并非一次性砍伐1年的造纸量。

5.2 粗加工

5.2.1 蒸煮 新砍伐下来生长期满1年的皮树,连皮带枝完整地置入蒸笼进行蒸煮约8小时,蒸笼一次可蒸250公斤左右皮树枝。

5.2.2 剥离树皮 将蒸煮软化的树皮完整剥离下来,树皮分为深色的外层皮和干净较软浅色的内层皮,剥去树皮的光树杆可烤干囤积卖给专门收购树枝制作假花的厂商(图8)。

5.2.3 沤灰 将剥下的树皮浸泡于室外专用的石灰(大碱)水池中,石灰水池呈长方形(图9)或圆形(图10),由砖砌起,外层敷上水泥,亦或是挖出地坑四周砌好砖石。这一步骤是通过发酵来分解树皮的纤维,加速树皮的纤维碱化、软化。浸泡期间,用铁耙搅动池水查看浸泡程度,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再加入石灰。浸泡时间少则3、4天或10天,多则一两个月,可根据天气来灵活调整。

图7 洗浆槌

图8 剥离树皮的树枝

图9 长方形沤灰池

图10 圆形沤灰池

5.3 制作纸浆

5.3.1 洗涤选料 沤好灰的树皮已经碱化、软化完成,取出后,为去碱及冲洗表皮杂质,将其沉入下游流水冲洗一天一夜,约20余小时。洗涤过后,手工将树皮深褐色的外层皮渣去除,只留下中间浅褐色软化好的树皮层备用(图11)。

5.3.2 打纸浆粑 经洗涤选料后的树皮,置于专用的搅拌机器将其搅拌捣烂成浆状,搅拌完成后捞出,溜干,团成团状取出备用,此时的纸浆粑已是呈米黄色且较为洁净(图12)。每打一槽的纸浆可分40余团,一团可做两捆纸约400余张,共计可以制作价值5000元左右的粗皮纸。

图12 纸浆粑

图13 洗粑

图11 洗涤选料

5.3.3 洗粑 也称“袋洗”。将纸浆团放入专用的网状袋里,置于河上游流水中,用特制的洗浆槌捶打纸浆(图13)。洗净、滤掉粗质后,捞出挤掉多余水份,成团置于石板上备用。

5.4 最终工序

5.4.1 捞纸 亦称“抄纸”。将纸浆团按比例放入调配好的纸池水中,用活动式竹帘配合帘架捞纸(图14)。若是制造需漂白的纸张,则可在调配纸池水时按需配比。捞纸时,双手持帘架,从右往左入水中轻晃两下,平抬出水面,平滑的纸浆则成。取下纸帘,轻轻反扣在可漏水的置纸架上,从左至右轻抚纸帘,提起,湿纸浆则成型置于置纸架上,可自行缓慢滤水(图15)。5.4.2 滤水 捞纸过后,则通过对湿纸进行多余水分的压榨。每日下午6点工作结束后,将当日所捞湿纸夹在磨板间置于压纸器下(图16),依次在压纸器与湿纸间纵向、横向交叉放置木条,每间隔约10来分钟加压一次,共需绞紧数小时待干,第二日将绞干的纸堆取出备用。

图14 捞纸

图15 成型湿纸及置纸架

图16 滤水

5.4.3 分连 经前一日绞干的皮纸已滤去大部分多余水分,可用手指将每页捻起。分连这一工序由伍贤棉家中2位妇女手工完成。一连纸由13张组成,分连时捻开纸张三角,余左上角保持粘合状(图17),至第13张时,连同前面12张一起拿起,则成一连。分连纸的页数20余年前是15张一连,至今已成13张一连。每一连粗皮纸售价4元钱,约0.3元一张。

5.4.4 晾纸 造纸工艺流程至此已是最后一道工序。晒纸需将分好连的纸晾置于伍贤棉家中顶层采光、通风良好的房间内直至完全干透(图18),夏季2天整屋内的纸可全干,干透后收罗至一处堆放。

传统手工皮纸的制作工艺流程可谓细致紧密,环环相扣。古法造纸的魅力在于,从原料的种植到成品纸制作完成,每一步工序都在纸张上留下了传统工艺的痕迹,无一不在展示着其所承载的历史过往和传统文化。

图17 分连

图18 晾纸

6 结语

随着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愈加重视,对于皮纸这项古老的制作技艺的传承,笔者认为可从几个方面着手。其一,相关部门应对这项传统手工技艺提高重视度,宣传皮纸生产的意义,对皮纸原料结香种植制定扶植政策;其二,相关部门拓展精制皮纸的销售渠道,使其不仅仅为祭祀等来生产最粗制的纸张,从而尽可能地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其三,对于皮纸的推广,还需要充分考虑其技艺特征,可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出发,来进行生产的调整。

综上所述,可大致了解湘中隆回县麻塘山乡八角楼村这一地区的皮纸制作的工艺流程。传统手工造纸技艺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纵使处于时代变迁与社会动荡之下依然能够传承几千年至今。而在机器替代人力作业的现今社会,传统造纸这一手工技艺却面临逐步被淘汰,没入时代的洪流之中的困境,其制造技艺的传承可谓举步维艰。如何继承并发展传统造纸技艺,仍是我们需面对的重要问题。

[1] 隆回县志编纂委员会.隆回县志1978-2002[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

[2] 王明友,张在宝.高级造纸原料——雪花皮[J].经济林研究,1984(2).

严珞菲(1990-),女,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E-mail:529250463@qq.com

2017-08-18

猜你喜欢

八角楼皮纸竹帘
拓印之美
竹帘上的艺术之美
耄耋老人的竹帘情
屏风的历史沿革及纸质屏风的复原工艺研究
青春舞动《八角楼》
美之天然皮纸制作技艺
井冈山
如画似竹
竹帘
井冈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