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南地区2017年小麦播种技术
2017-10-12高连珍聂志英
高连珍 聂志英
冀中南地区2017年小麦播种技术
高连珍 聂志英
我县小麦常年种植面积45万亩,占耕地面积65%,是当地人们的主要口粮作物,种好小麦十分重要。
一、目标任务书
以稳产、增产为目标,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路子,推广粮食绿色增产技术模式。坚持“七分种,三分管”的原则,通过选择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夯实小麦播种基础、培育壮苗,提高小麦抵抗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能力,推广节水稳产技术、科学施肥、合理用药,达到节水、控肥、控药,提高水分和肥料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稳定和提高小麦产量的目的。
二、主要技术措施
“打好播种基础、培育壮苗”是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最有效方法,是小麦稳产高产的保障。今秋种麦,继续本着“七分种、三分管”的原则,严把播种质量关、确保高质量种好小麦,培育壮苗,提高小麦抗逆能力。重点推广以下九项关键技术:
1、选用优种
(1)选择通过国家或河北省审定适合种植的半冬性和冬性品种。小麦生育长,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有冬春冻害、病虫危害、干热风和收获期降雨等,因此,一定要选择适合本地种植且抗逆性强的品种,禁止选择偏春性品种。
(2)大力推广节水稳产小麦品种,充分利用节水品种分蘖力强、株型紧凑、旗叶上举等内在特征,减少水分无效消耗、提高水分利用率,达到生物节水的目的。
(3)种子要符合质量要求:纯度≥99%,净度≥99%,发芽率≥85%,水分≤13%,尽量选择包衣种子。
(4)适合冀中南区种植的主要品种有:邯6172、邯麦12、邯麦13、河农827、河农7106、河农6049、冀麦585、衡0816、婴泊700、农大399、藁优2018、石麦15、石麦18、石麦21、石麦22等。
2、种子处理
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可有效预防小麦土传、种传、系统侵染病害和防治地下害虫、灰飞虱、早期麦蚜等。各地要根据小麦品种特点和当地易发、多发病虫害有针对性的选用高质量种衣剂和拌种剂,避免白籽下地,确保拌种质量。要掌握“先拌杀虫剂,闷种晾干后再拌杀菌剂;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后再拌粉剂”的原则。拌种时要严格控制用药量,禁止超量用药,现拌现用,不得久放。收获期遇雨造成种子质量偏差的,不宜选用三唑类杀菌剂包衣或拌种。大力推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技术,力争白籽不下地。首先要对症选用杀虫剂和杀菌剂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1)杀菌剂拌种
①小麦全蚀病发生地块。选用12.5%全蚀净(硅噻菌胺)200-300毫升,兑水1000毫升,拌麦种100公斤,搅拌均匀堆闷3小时;或选用4.8%适麦丹(2.4%苯醚甲环唑+2.4%咯菌腈)30-40毫升拌麦种20-25公斤,堆闷3小时;或选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03%-0.05%(有效成份)拌种堆闷6小时后晾干播种。
②小麦黑穗病类、根腐病、纹枯病等发生地块。可选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30毫升加水兑成100-150毫升药浆,处理种子10-15公斤;或选用2.5%咯菌腈5克,兑水1000毫升,拌麦种100公斤;或选用4.8%适麦丹(2.4%苯醚甲环唑+2.4%咯菌腈)20毫升拌麦种20-25公斤,堆闷3小时。还可选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03%-0.05%(有效成份)拌种,堆闷6小时后晾干播种。
(2)杀虫剂拌种
防治地下害虫、灰飞虱、蚜虫等,预防丛矮病和黄矮病,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兑水5公斤,拌麦种100公斤,堆闷2-3小时晾干后播种。遇有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苗期如仍有危害,要及时用辛硫磷等1000倍液灌根防治。
3、足墒播种
播种期土壤墒情充足时,可直接播种。0-40厘米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5%,墒情不足时,应采取造墒措施。前茬作物成熟较晚的缺墒地块,可以在种麦前10-15天浇水造墒,以缩短接茬时间,争取农时。通过造足底墒配合播后镇压等措施,可以免浇越冬水,起到节水的目的。
4、精细整地
(1)秸秆还田。要在玉米收获后立即进行,粉碎2遍,长度小于5厘米,尽量将秸秆切断,避免缠绕播种机械,影响播种质量。
(2)隔年深松耕。深松耕可以打破犁底层,促使根系下扎,提高土壤蓄水能力,提高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连续多年旋耕的麦田,犁底层浅,影响根系下扎、降水和灌溉水的下渗,隔2-3年进行一次深松或深耕,深度要达到25-30厘米,破除犁底层;最近3年内深耕或深松过的地块,旋耕深度要尽可能达到15厘米以上,旋耕2次。整地时要根据墒情掌握好时间,达到土地平整、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的要求。
5、科学施肥
加大配方施肥的普及力度,推进精准施肥,推广节肥高效施肥技术。通过调整化肥结构、改进施肥方式和有机肥代替化肥等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依据产量目标和当地的土壤养分测定结果科学使用“配方肥”。推广氮肥后移技术,高产田将底施氮肥的比例减少到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40-50%,追肥的比例增加到50-60%,中低产田氮肥底肥、追肥的比例各占一半,磷、钾全部底施。各地按照产量水平所需肥料的“大配方”,针对本地土壤特点进行“小调整”,同时配合施用锌、硼等微量元素,提倡增施有机肥。
6、适期播种
播种量和播期配套,严格控制播量,避免群体过大,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减少后期倒伏风险。半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4-16℃为适宜播种期,我县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7-15日,最佳播期为8-13日。适宜播期内亩播量控制在10-12公斤,根据种子发芽率、地力水平适当调整播量,确保苗全苗齐。适播期后播种的地块,每推迟1天,基本苗在原来基础上增加1万,即亩播量增加约0.5公斤。发芽率低于正常标准的,要根据分批次测定的发芽率确定播种量。
7、精细播种
播种深度3-5厘米,播种过浅,抗旱、抗冻能力差,播种过深,种子出苗慢、苗子弱。播种时机手应控制拖拉机匀速行走,速度不超过5公里/小时,禁止中途停车,确保播种均匀,深浅一致、行距一致、不漏播、不重播。
8、播后镇压
播种后镇压可以增强土壤与种子的密接程度,种子容易吸水,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播种后镇压要抓住最佳时机:晴天、中午播种、墒情稍差的,要马上镇压;早晨、傍晚或阴天播种,墒情好的可稍后镇压。墒情特别充足的,可以不镇压或出苗后越冬前再镇压。根据近年研究,镇压器的重量应在100-130公斤/米播幅,由拖拉机牵引,行走速度要均匀。
(作者单位:曲周县农牧局)